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影响

2021-08-09 07:55许培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稳定期慢阻肺肺功能

许培玲

摘  要:目的  探讨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44例另给予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通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评定;活动耐力通过改良呼吸困难(mMRC)量表及6min步行距离(6MW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T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MRC低于治疗前,观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患者肺通气功能,增加活动耐力。

关键词: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器;肺功能;活动耐力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29-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高达10%左右,为第三大慢性病,以反复咳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持续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可发生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治疗慢阻肺药物较多,而非药物治疗主要以肺康复训练为主。其中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不仅能够起到阻力负荷训练效果,还具有震动排痰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就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影响作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2.72±5.88)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10.59±3.24)年。对照组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2.68±5.81)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0.65±3.2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3];②患者均处于稳定期,即病情平稳,咳喘症状轻微;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功能或认知功能障碍;②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治疗;③合并恶性肿瘤、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及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用等,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患者取坐位,背靠椅背,将呼吸训练器(型号:XAG/HX-B,生产厂家:成都新澳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川蓉械备20190134号)置于患者双眼同高处,将其咬嘴与软管相连,并确保密闭性;患者正常呼吸,将咬嘴含住,用吸嘴将舌体下压,设定吸气量,并嘱患者用力缓慢吸气;吸气流速通常以600mL为起始,缓慢增加,以患者无疲劳感为佳,逐渐增加至900mL、1200mL;嘱患者尽量将吸气时间延长,使飘浮球维持高度的时间延长,再将吸嘴拿开,缓慢放松、缩唇呼气,再进行第2次,10~15min/次,3次/d,共训练3个月。

1.4  评价指标

①使用肺功能仪(型号:HI-101,注册号:国械注进20172216017)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②根据改良呼吸困难(mMRC)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呼吸困难程度[4],0分:仅用力活动时有呼吸困难,1分:爬小坡或快步走时有气短,2分:平地行走因气短需休息,3分:平地行走数分钟或100m左右需休息,4分:因呼吸困难无法出门或穿衣脱衣时呼吸困难;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T)。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活动耐力

治疗后,两组6MWT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MRC低于治疗前,观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阻肺是以气道炎症反应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可因空气污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吸烟等因素诱发,可导致支气管狭窄、气流受限,严重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5]。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每年平均急性加重2次以上,急性加重期可導致患者肺功能加速下降、死亡率增加,而在稳定期时,进行有效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可延长稳定期,预防急性加重与疾病进展[6]。对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常通过低流量吸氧、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健康状态,但对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两组FEV1、FEV1/FVC较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6MWT升高,mMRC降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mMRC低于对照组,说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患者肺通气功能,增加活动耐力。呼吸运动中膈肌、肋间外肌主要负责吸气作用,腹肌、肋间内肌负责呼气作用,在机体平静呼吸时,膈肌所负责的吸气过程是主要的耗能过程。慢阻肺患者由于肺阻力增加,呼吸肌的负荷因需要满足通气需求而相应增加,且氧化应激反应与炎性反应会损伤膈肌,使其发生纤维化,加上肺过度充气影响,导致膈肌收缩力降低[7]。而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可通过呼吸训练器的辅助对膈肌、肋间肌及胸锁乳突肌等呼吸肌的抗疲劳性与收缩性进行训练,使其发生适应性改变,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8]。另外,呼吸训练器可通过低频震动,增强纤毛摆动频率及活力,有效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起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间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活动耐力。

综上所述,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基于呼吸训练器的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患者肺通气功能,增加活动耐力。

参考文献

[1]徐巧巧,肖艳红.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1):14-17.

[2]张平,陈荣昌,钟南山,等.呼吸训练器与缩唇呼气对AE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对比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20,40(5):349-354.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71-877.

[4]李晓云,成玮,段佳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晨间症状量表中文版研制及信效度验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6):444-450.

[5]刘惠梅,吴蔚,王彬,等.五音呼吸操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0,61(3):222-225.

[6]刘东辉,张欣怡.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108-111.

[7]成国华,粟光辉,欧阳辉,等.呼吸训练联合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优化肺康复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36(12):1476-1480.

[8]李洁,刘蕊,陈葆青.深呼吸训练器大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4):95-98.

猜你喜欢
稳定期慢阻肺肺功能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宽胸理肺汤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30例疗效观察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慢阻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