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2021-08-09 01:35吴欢欢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实现路径内涵

吴欢欢

[摘要]加强党性教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新时代党性教育面临新要求、新机遇和新挑战,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才能准确把握党性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各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

[关键词]新时代  党性教育  内涵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1-0045-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1.00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党性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他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并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身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一、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党性教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科學回答了“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员干部如何提升党性修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点亮“初心”,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挥棒。在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进程中,想要保持定力不减、方寸不乱的从容气魄,就必须补足思想上的钙,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常学常新、真学真信、实学实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1]强化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作风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划清底线,不断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廉政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候起,就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尤其重视党内法规的完善和建设,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为治党、治国奠定了基础。在立党、管党、治党的过程中,党章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党性、党的组织制度、指导思想等作出详细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2]因此,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规党纪是对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同志在吸取历史的深刻教训之后强调:“领导干部违纪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出来。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3]通过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和廉政教育,让每位党员干部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通过加强党性教育警示全党。

(三)坚定自信,不断加强“四史”教育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全党要学习历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并指出要学习“四史”,因为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4]。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不断走向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开放从提出、探索到深化,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其中的宝贵经验和发展逻辑,为党员干部认识规律、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提供智慧与自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熟悉和了解“四史”,只有正确把握和研判世情、国情和党情,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自觉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崇高风范,坚定地走好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奋斗之路。

(四)涵养品性,不断加强政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5]良好的道德品格、正确的价值观,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党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的今天,部分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关键时刻丧失党性立场,最终走上不归路,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党员干部政德缺失、价值观错位有着必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通过加强政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律,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政治定力,提升精神境界,形成高尚的人格力量,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二、当前党性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前党性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课程占比逐渐增大,而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只有正确分析新时代党性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课程内涵“片面化”

党性从来不是抽象的,高高在上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原则和价值立场,与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是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党性教育也不是通过简单的理论讲授或文件解读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引发党员从理性思考、情感认同到行动自觉的过程。当前,由于我们对党性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出现将党性教育简单化、片面化的情况,最为突出的,是将党性教育简单理解为党的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两个层次,存在“过分强调理论灌输”和“片面热衷于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两个极端。部分党性教育的专题课程就理论谈理论,就历史谈历史,对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解释不透,对历史的概括、梳理、拓展研究不深,导致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轨、与工作实际脱轨、与学员思想脱轨,一堂课下来,理论说教多,思想启发少,学员听不进、记不住、用不着。

(二)教学体系尚未形成,课程安排“碎片化”

目前,党性教育虽然已经摆在干部教育主课主业的重要位置上,但对党性教育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等突出问题。党性教育常常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是“文件要求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的状况,缺乏科学布局、全面统筹、可持续发展的党性教育整体思路,导致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党性教育课程较为零散,课程单兵作战或者彼此互不相关,降低了党性教育的实效。同时,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党性教育一方面针对性不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的党员干部接受的党性教育并无不同,难以引起学员共鸣;另一方面持续性减弱,虽然党性教育在党校培训教育期间、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期间得到了强化和坚持,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期间却未能有效开展,党性教育出现“抓一抓就紧,放一放就松”的情况。

(三)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形式化”

“教无常法,贵在创新”是教育领域的一条重要法则,而它的成立应该是以“教学方法为教学目的服务”为前提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进入党性教育的课堂,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形式,创新了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少教师却掉入了“形式大过于内容”的陷阱。例如情景式教学方法虽然在课程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强了感染力,却忽略了学理性,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断裂,素材对主要观点的支撑不足,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难有深度和启示,党性课变成了故事课、案例课。又如在纪念碑、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不同的教育场馆,相同的教学流程,讲解员讲解、学员重温誓词、教师点评提升,脱离了教学目的的现场教学“三部曲”,让党员干部倍感疲累,更谈不上触及内心,引发共鸣。再如邀请先进人物、优秀党员等进课堂、作报告,真人真事、真情流露充分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对先进人物的精神提炼和内涵挖掘,课程往往容易成为一场工作汇报会或漫谈式的个人总结,对学员的引领性和启发性不强。

三、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整体规划上做到集中性与常态化相结合,在课程架构上做到理论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培训保障上做到规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党员干部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党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推进党性教育顶层设计

一個党员党性的养成,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又需要组织的培养,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教育。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系统地、全面地对党性教育的规律进行研究,推进党性教育的整体规划和机制建设。

1.制定符合党员干部成长规律的党性教育培训规划。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党员干部党性教育3—5年规划,分层级、分行业、分特点、分需求进行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教学计划的设计,确保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的所想、所需相结合,以促进其转化和吸收。如针对市厅级党员干部、县处级党员干部、乡科级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干部,应根据其理论基础知识储备的不同和所在岗位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应对党性教育的基本要求制定统一标准,打牢党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实现党性教育全覆盖的新格局。

2.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将党支部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常态化阵地,制定开展常态化党性教育的标准、要求和流程,提倡“互助式”教学方式,让每位党员都有机会成为党性教育的教师,形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3.将党性教育与党内政治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党性教育定期分析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情况进行深入剖析,以“党性的内涵”“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忠诚、干净、担当”等为主题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在组织生活中自我剖析、自我净化,及时诊治、及时排毒。

(二)丰富课程内涵,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党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党员干部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要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要重视道理和情感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围绕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形成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

1.打造党性教育的核心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性教育的核心课程,既要深化对无产阶级党性的认识,又要把握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时代内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性教育的重中之重,立足当代视野和实践前沿,将其实体化、具象化,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四个自信”。

2.建设党性教育的课程模块。紧扣党性教育的主题,围绕理想信念与党的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六个方面的内容设立教学模块,将党性教育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每个模块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以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时长进行灵活组合,也有利于授课教师以团队形式进行课程开发。

3.加强党性教育的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和有效利用区域内的党性教育资源,将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建设中涌现的奋斗先锋、具有当地特色的创新典型等进行深入挖掘,围绕党性教育的目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直观化呈现教学现场的同时,加强学员对教学基地所蕴含的历史脉络、精神力量和价值意义的理解,从而帮助学员充分吸收和内化党性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在具备条件的省级市级党校内建立专门的党性教育主题教室,与课程配套并相互辅助。如浦东干部学院的党性修养主题教室,内设党史档案展示区和教学研讨区,以历史档案为教学载体,以开放式讨论为教学方式,实现党史教育与党性教育的统一。

(三)围绕教学主题,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锅煮。”[6]提升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践行多元化的党性教育方式。

1.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聚焦课程主题和核心要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的渲染,把握理论与情感的交汇点,以理导情,以情感化,情理交融,引发共鸣。如通过情景式讲授、案例教学、主题研讨、现场教学、角色体验、对话访谈等教学方式,把情感的力量注入课程当中,将党性教育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有机统一起来,在“身临其境”中触及党员干部的内心,在“润物细无声”中净化党员干部的灵魂,从而增强党性教育的体验感和吸引力。

2.善于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在实践锻炼中升华党性。党性教育既要立意高远,又要解决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把党性教育融入工作实践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党性教育的课堂搬到扶贫一线、改革前沿,通过实践、体验、思考、总结等环节,促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将党性教育的课题延伸到基层,让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和领悟共产党人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所在,进一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善于运用新媒体新媒介,为党性教育增添活力。探索利用新媒体、微媒体开展党性教育,以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新媒介为传播平台,以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微媒体为传播载体,以简短精悍、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实践”“小实例”来阐述“大道理”,主題明确,以小见大,形式上增强了党性教育的趣味性和时尚性,空间上拉近了党的理论、党性教育与党员之间的距离,效果上提高了党性教育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广度,让党性教育搭上新媒体的快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党性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本领高强的师资队伍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成果运用的党性教育管理机制。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对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总体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考勤情况、作风养成、党性分析报告情况等,并把考核结果计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及时对党性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建立一套党性教育课程和师资的准入、退出机制,加大对优秀课程、优秀教师的评选力度,并在职称评审和单位聘任方面给予政策倾斜。[7]

2.探索建立党性教育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开展党性教育仅仅依靠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党性教育资源,从体制上理顺各种关系,让各部门在党性教育的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改变过去单兵突进、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8]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将党性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并探索建立党性教育与考察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相结合的相关办法,党校等培训机构要及时向学员派出单位反馈学员的党性教育情况和作风纪律情况,派出单位做好相关保障并将学习结果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指标。

3.建设对党忠诚、能力过硬、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设立党性教研部,配备政治素养强、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教师,针对党性教育开展教学、科研、咨政等工作,将其作为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培养,给予经费保障,逐步形成优势。加强党性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建立师资培养长效机制,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培养造就一支在党性教育方面有影响力的专业教研团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3.

[2]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11-2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4.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J].党建,2013(07):10-11.

[5]领导干部要讲政德[N].光明日报,2018-03-14(001).

[6]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5.

[7]张宏华.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基于山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1(02):109-113.

[8]袁绍东.新形势下党校党性教育:基础·效果·保障[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18(01):101-105.

责任编辑:黄玉娇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实现路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