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医疗理念下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型研究

2021-08-10 03:50李洪利田文美赵雯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李洪利 田文美 赵雯

[摘 要]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医疗改革举措,取得積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对医疗的需求摆在了更加凸显的位置。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过度医疗等弊端逐步显现,倒逼医疗服务模式亟须转型。文章结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提出基于价值医疗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型的本土化路径,促进有限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关键词]价值医疗;医疗服务模式;医养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052

1 研究背景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在完善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瓶颈”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以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不断提高等,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下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医疗以及药物滥用等问题,医疗支出不断上涨但医疗效果不佳是面临的严峻挑战,群众看病就医痛点、堵点、难点有待突破。

2016年,中国政府、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三方五家”医改报告,提出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倡导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模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呼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

2019年12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发布,首次明确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将人民健康上升为法律层面。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更唤醒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患者就医行为的变化,对医院传统的“坐等上门”服务模式提出挑战。如何从“以医疗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向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成为当下医疗服务提供方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2 我国医疗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主要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无法为患者提供连贯的医疗健康服务。各层级医疗服务机构、医保部门、卫生部门之间相对割裂,存在“信息孤岛”,导致医疗效果衡量标准和对标体系缺失。

2.1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

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县域医疗资源供给能力不足,高层次医护人员难以被吸收进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水平的提升,且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水平认可度较低。

2.2 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尚未形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晰,出现患者向大医院集中、跨区域就诊的现象。

2.3 “重医轻防、重医轻养”现象普遍

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晰、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难以有效应对各类复杂健康问题的挑战。医疗服务提供方大多专注于疾病的院内治疗,忽视了疾病的预防保健和长期随访,以致无法满足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而出现的医疗服务需求。

2.4 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薄弱

山东省自1994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攀升,且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趋势。滨州60岁以上老年人基数也比较大,“未富先老”明显。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养老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却很落后,慢性疾病救治面临巨大的医疗挑战。

2.5 无法体现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价值

目前的医保支付制度主要基于服务项目付费,容易导致卫生服务和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无法体现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价值,加重医保资金压力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在科研、学术、成果转化等医学高精尖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还有距离。

3 以价值医疗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改革方向

3.1 价值医疗的内涵

价值医疗,由哈佛大学商学院Michael Porter教授于2006年首次提出,主要针对美国医疗体系中医疗开支持续上涨但实际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而提出。价值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被卫生经济学家们称为“最高性价比的医疗”。

“价值医疗”关注的是每单位的医疗开支所获得的医疗效果,而不是医疗服务量,以“价值”为核心构建医疗体系。价值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向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医疗服务,围绕患者疾病的整个医护过程来开展,协同医疗服务机构、支付方、患者等各利益相关方,推动医疗体系内部良性竞争和持续改进。例如,针对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应仅关注其血糖控制等指标,而应该包括前期干预、生活指导、急性事件处理、并发症控制等全程医护和相关的医疗效果指标。

3.2 构建“多层次、全周期、连续型”防医养融合服务体系

“价值医疗”视角下,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构建起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从线上到线下、从医疗到服务,涵盖健康期管理、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期安宁疗护等全周期、连续性、“防、医、养”相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

3.3 形成 “预防为主、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新型卫生服务格局

创新服务体系,依据患者需要优化服务链,形成院前医防结合、院中诊疗过、院后健康管理的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顶层设计,强化卫生服务体系内不同层级机构间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统筹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及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不同功能的医疗服务机构,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推动“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实现“预防为主、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新型卫生服务格局。详见图1。

4 建设基于价值医疗的医疗服务模式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