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探究

2021-08-10 03:58陈煜煜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防范策略法律风险合同管理

陈煜煜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就必须要防范合同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这种法律风险既包括合同自身的法律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所产生的法律风险。所以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业务水平,并且要合理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手段来化解合同风险。文章对合同管理法中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且就如何防范合同管理法中法律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062

国有企业是国有的经济主体,它控制着我国经济的命脉,并且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推行合同制度并加强合同管理。要把加强合同管理与加强企业内部的计划、生产等各项管理有机结合。其次,要盘活企业经济,通过管理合同的法律形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建立经济联系,并且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最后,要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来扩大对外开放,从而提高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但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法律风险。根据相关统计调查,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投入法律风险防范的支出仅有0.02%,这充分地表现出我国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所以必须要加强国有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1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險防范现状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其中合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因行为人做出违法行为导致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进行规避。但是,合同管理中的合同法律风险具有客观性、可知性的特点,一旦涉及法律问题便很难以解决。国有企业管理的最大法律风险都来源企业的合同管理,这主要是由于许多企业在合同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缺乏防范意识,缺少制度贯彻以及相应的法律人才。根据合同法律的不同阶段的风险,把风险分为三个阶段,即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与合同纠纷阶段的法律风险。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如下三点。

1.1 合同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颁布后,国有企业基本采用了合同法大普及的宣传方法,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合同法律意识。

1.2 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自觉心显著提高

在《合同法》颁布后,许多企业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首先,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层层把关、面面落实。在保证合同合法性的同时,也做到了合法签订。其次,严格审查的程序,对于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进行认真的推敲。在合同签订前都会考虑到签订双方的诸多因素,保证合同签订后能够按照合同各项条款履行责任和职能。最后,按照实际情况保证合同的可行性。在合同签订后具体履行时,会按照合同的要求合法生产和销售,把合同履行看作企业信誉。

1.3 合同管理工作效果明显提高

首先,大部分国有企业为提高合同管理的合理性和避开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都建立健全了合同管理机构,并且优化了合同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形成了全面管理和高效管理的工作模式。其次,各个国有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了合同签订、合同审批、合同项目执行、合同项目监督等一系列专用章管理。最后,加强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等部门计划和合同的衔接度,把合同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将合同的每一项分项管理落实到位。

虽然做到了以上三点,但是仍然会出现合同意识不强、对合同执行力不高、不注重企业信誉形象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大大影响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影响企业活力的同时也减缓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程。主要还是表现在观念、行为和管理三个方面。

首先,观念不合理。表现在部分企业的领导把合同管理作为摆设,不注重合同管理,仍然在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其次,行为不合理。在许多企业的经济交易中,往往采用口头协定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活动,不重视合同签订,或者在合同签订时随意,不严肃、不严谨,导致在履行合同的后期出现违规行为,不但影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名声。最后,管理不合理。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没有把合同和生产经营进行有机的结合,许多企业在合同管理上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不引进先进的合同管理办法和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采用传统的合同管理办法导致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亏损,不仅影响企业职工收入,而且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2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出现的问题

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经历合同制订、合同履行和合同监督三个阶段。

2.1 合同评审机制不完善,对合同审查不够

许多国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由于合同评审机制不完善,导致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增强。合同订立阶段如不妥善处理,其产生的风险必然严重影响后续管理环节。合同订立环节风险防范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风险防范。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风险来源及分布情况,才能避免发生合同纠纷。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外聘法律顾问,企业内部未设置相应的法律事务岗位。企业管理的法律意识淡薄,当风险转化为法律纠纷时便无所适从,导致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一些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只注重合同的准备订立签署阶段,忽视了监管合同管理中的履行归档环节,最终导致合同失效。很多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执行落实不到位,法律部门无法有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导致合同风险防控出现漏洞。合同主体资质审查是合同订立前首要完成的工作,供应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益。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审核供应商主体资格,不过度依赖现有供应商名录信息。约定合同条款对实现合同缔约双方权利与义务具有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防范策略法律风险合同管理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企业劳务用工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