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对商业银行信用贷款业务的影响探析

2021-08-10 04:20周雪龙晶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信用贷款区块链商业银行

周雪 龙晶

[摘 要]2009年区块链的出现助力了金融等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电商的火热、第三方支付的普及逐渐削弱了银行支付中介的地位,互联网金融衍生的小额信贷更是直接避开银行信贷业务进行流通,商业银行业务受到一系列的挑战,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业务调整成了各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文章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分析区块链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得出结论是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办理中存在的漏洞,以及后期的内部监管未落实等问题,运用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银行对内部监管工作的优化,同时提高银行信贷信用评估精准度,为降低信贷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区块链;商业银行;信用贷款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26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去信任化时代是未来的趋势,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领域不断探索改革,将贷款业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发展取得了不错成绩,但仍存在信息虚假、不对称等问题。作为银行盈利性资产业务,区块链的到来为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区块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角度出发,分析在新技术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将如何发展。

(2)研究意义。通过实证方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能够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和运用,并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转型升级,为银行体制改革提出可行建议。

1.2 文献综述

近年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许多发达国家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展报告,主要集中于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研究。2016年,由巴克莱、瑞士信贷银行等42家国际银行组成的区块链联盟——R3CEV正式宣布与微软合作,致力于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与应用推广。Gareth W Peters(2016)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并认为区块链能通过促进全球汇款、智能合约、自动银行分类账和数字资产从而破坏银行业的潜力。Pu Liu,Anjan Thakor(2017)提出信贷业务的创新研究是满足小微客户群体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需要。我国目前对区块链多集中于理论研究(如区块链的概述构架),在金融领域的研究最为广泛,对银行信贷业务也进行了探讨。杨力(2019)认为商业银行能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贷信息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将不同角度信息深度加工,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不可篡改性获取高质量信息,对贷款主体进行信用评估。王蕊(2019)认为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低效率和高风险的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能解决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运用智能合约+银行的贷款应用场景。

通过对大量文献总结可知,区块链作为新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推动银行业及社会多领域发展,但会衍生出新的风险。随着技术的革新,区块链对银行来说利大于弊,能助力信贷业务体系重构。

2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2.1 区块链

(1)区块链概念。该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節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2)区块链特点。区块链突出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去中心化,采用分布式结构,不依托任何中心设备或者管理机构,分布式记账使被认可的信息很快记录在区块中。二为不可伪造、虚构、篡改,区块链的记录原理需要所要参与记录的节点来共同验证交易记录的正确性,所以难以伪造;通过历史数据的校验功能,保证了信息的不可虚构;通过使用先进的密码学算法,所有存储区块链中的数据是不可变的,所以难以被修改。三为去信任化,实现数据透明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系统基于共识机制允许无信任基础的双方进行数字交易。

2.2 商业银行信用贷款业务

2.2.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1)加大对三农发展、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信用贷款业务是银行以贷款人信用为基础发放贷款的业务。信贷业务的风险因大数据科技时代而降低,信贷业务因国家看好其对多领域的激励作用而在近年发展快速。在三农领域,我国加大涉农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加强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2007—2018年,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534.4%,11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6.5%,且涉农贷款余额从6.1万亿元增加至3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提高至24%。截至今年3月,我国农户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一季度增加3902亿元。对小微企业,面对2020年疫情仅河南省上半年实行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累计发放各类再贷款再贴现资金352亿元,带动人民币贷款新增4897.2亿元,同比多增334.4亿元。我国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增加信用贷款,及时为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2)银行内部机制体制不健全。信贷项目虽呈现走好的趋势,但仍存在违规办理、贷后资金与实际用途不符、管理不到位而流入限控领域(房市)等问题。仅2019年1月银保监通报批评的公告就高达683张,罚款1.67亿元。银行着力在贷前严格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无法了解其经营能力。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对银行来说风险较高,所以多数银行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要求更加严苛,导致小微企业获得信贷难度提高。

2.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违规办理信贷业务的原因主要有:管理不严格,监管评价标准不科学,缺乏对客户贷款用途、经营管理以及还款资金来源等方面的严格考察;银行内部考察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过关,存在职业道德较低、业务能力不达标等问题。

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遇突发事件后现金流压力大,贷款违约概率高。针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控较为薄弱,再加上长期传统思维下对抵押贷款的偏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长期推而不动。此外,因小微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对其财务、债务信息、关联交易等会因企业主观因素(走私账、虚增销售额及利润等)而不能全面了解企业整体情况,难以保证对企业信用评估的精准度。

猜你喜欢
信用贷款区块链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困难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