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出版单位图书库存问题探析

2021-08-10 04:20刘桂福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扶持政策

刘桂福

[摘 要]×出版社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民族出版机构,是以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民族题材出版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较为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综合性民族图书出版机构,对内发挥着“中央社”的领头羊作用,对外承担着“国家社”的外宣任务。由此可见,×出版社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出版单位。笔者以×出版社为例,从存货周转率和库存销售比两个角度来考察、分析民族出版单位的库存状况

[关键词]民族出版单位;图书库存;内部管理制度;扶持政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28

1 民族出版单位图书库存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库存过多,且逐年递增

鉴于×出版社在民族出版单位中的重要地位,筆者以×出版社为例,从存货周转率和库存销售比两个角度来考察、分析民族出版单位的库存状况。

首先,从存货周转率角度考察。存货周转率,又称存货周转次数,是指出版社在一定时期的图书销售成本与图书平均存货资金占用额的比率,即:图书存货周转率=图书销售成本/图书平均存货资金额 ,如果用时间表示,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为: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资产实现增值的效率越高。反之,亦反。据此,笔者论述×出版社20××年、20×1年存货周转率(见表1)。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20××年×出版社的存货周转率为1.03次,周转天数为350天。虽然缺乏出版行业权威的存货周转率的标准,但表1所反映出的周转率显然过低,库存过多。20×1年,×出版社存货周转率为0.76次,周转天数为476天,周转率较之20××年进一步降低,周转天数则进一步加大,这说明×出版社图书销售状况不好,存货积压严重,而且这个问题有继续加重的迹象。

其次,从库存销售比角度来考察。库存销售比是指在一个周期内,图书平均库存或本周期期末库存与周期内总销售的比值,它反映企业用多少个单位的库存实现了1个单位的销售,是反映周转率的一个指标数据,也是衡量库存是否适当的一个有效标准。通常情况下,库销比值越小,说明商品的周转率越高;库销比值越大,说明商品的周转率越低。通过表2,可以发现民族出版社20×0年、20××年、20×1年的库存销售比分别为82%、99%和115%,显示×出版社图书滞销严重,库存过多,且呈逐年递增之势。

上述两个指标分别从两个角度揭示了出版社存在的图书库存问题,综合对比这个指标不难发现,它们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相互印证,完全一致。据此,可以得出×出版社近二至三年来存在库存过多,且逐步加重的结论。鉴于出版社的指标意义,可以得出出版单位存在着库存过多,且趋势加重的问题。

1.2 图书库存问题影响民族出版单位的经营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给民族出版单位的正常经营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仍以×出版社为例, 20××年和20×1年其库存金额分别占到了同年该社全部流动资产的47.7%和52.3%(见表3)。其次,延长了出版社的营业周期。再次,增加了图书仓储费用,加大了管理成本。最后,影响出版社的资金管理。造成民族出版单位库存过多的原因很多,既有相关管理制度有欠完善等自身原因,也有民族出版单位面对特殊的外部出版环境制约等客观因素。

1.3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第一,库存管理制度不完善。以民族出版社为例,该社自建社以来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却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进、销、存库存管理制度。这种库存管理制度的缺位,是导致民族出版单位图书库存过多、趋势日益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选题结构不尽合理。民族出版单位出版图书以民族文字和民族题材为主,涉及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其图书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却未能同步取得。

1.4 外部出版环境比较特殊

民族出版单位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出版图书、出版图书为少数民族的责任,这决定了其所面临的出版环境非常特殊。

首先,读者群特殊。读者群的人数相对很少;此外,这些读者所在地区大多偏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薄弱,消费能力有限,交通不便,图书不易送达;其次,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成本大;最后,图书选题面较窄。上述内、外两方面多个层次的因素或独立存在,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造成了民族出版单位库存过多,且不断加重的问题。

2 解决图书库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和完善内部图书库存管理控制制度

2.1.1 建构事前控制

事前管理作为库存图书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保证系统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图书造货制度,使库存图书的管理从源头做起,防患于未然。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首先,从图书的源头入手,调整选题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造货。具体而言就是对民族图书出版的选题进行分类,并科学合理地调整选题结构。坚持公益性选题为主、其他选题为辅,兼顾图书的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性。同时,在选题论证时,计算财务损益要将退货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目前中国书业公认的退货率在20%~25%。一方面从损益角度提高其他选题列选的门槛,以控制无效益的造货;另一方面将退货可能造成的损失前置性地列入财务损益预算,使出版财务损益更符合实际,以在既定的损益范围内从容处置不良库存。

其次,合理确定图书的印数。可以采取小批量生产来减少库存,并通过快节奏且多印次的生产,来弥补小批量生产可能带来的库存不足。

最后,严格控制外印。对于特定区域和特定群体,有时因时间、图书成本等问题,可能会采取就地出版印刷。

猜你喜欢
扶持政策
种粮大户的扶持政策需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扶持政策对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开发强度影响效果研究
大学生创业亟需哪些政策“红包”
韩国软件出口扶持政策对软件出口额增长的影响研究
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