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账乡管”制度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研究

2021-08-10 04:22胡东清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制度管理

胡东清

[摘 要]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及有力资源的投入下,我国农村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离不开所有农村居民及村干部的努力。其中,村级财务管理作为关系到所有农村居民切身利益,及农村财务资源利用的重要事项,其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对推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确保有效执行;会计核算不规范、不标准;村级财务管理不公开、不透明;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低等。这些问题多是由于农村的发展水平不足,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监管不完善等。笔者结合本区“村账乡管”制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完善“村账乡管”制度,是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村账乡管”制度;村级财务管理;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58

“村账乡管”制度主要是通过乡(镇)级政府来代管村级财务,进行统一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正是应对我国新农村战略建设、保持农村稳定利用财政资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1 “村账乡管”制度下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

农村财务问题与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农村财务管理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往往会在管理过程中因为村级干部的政治认识不足、管理方式有误,而出现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等问题。“村账乡管”制度即村集体组织财务的归属、使用仍然由村集体组织来把控,只是引进乡(镇)级的会计核算中心来对其所管辖的村集体组织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和统一监督。“村账乡管”制度也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加强综合监管,从而对财务支出、资源利用等做好监督,避免村级资源利用及财务管理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管理本村资产和资源。即对村集体组织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决策权的经济资源做好管理,一般为财产物资、债权资本等可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和土地资源。村集体组织应当管理好本村资产,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中的规范性要求,结合各种资产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管理,取得更好的财务利用效果。

第二,筹集和利用资金。在村集体组织建设支出方面,所需的资金水平可能超出其现有的流动资金水平。而为了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村集体组织可以通过招标方式引进承包方,以合理高价出租村集体的机动地、荒地和河塘等可使用资源,来增加村集体组织的收入,获取更多资金。同时,做好不同支出项的有效把控,发扬节俭传统,貨比三家,购买性价比高的服务或物资,从而将资金管好用活,用高效、切实的资金来为村的发展建设创造经济效益。

第三,准确核算各项财务收支和结余。村集体组织的日常核算涉及不同来源、不同支出方式、不同途径、不同使用目的的财务收支,用经济学的长远眼光来保障当前净收入的增加,或保障支出项能够推进农村的发展建设,从而为农村居民创造长远的综合效益。加强对村集体组织各项财务收支的管理,准确核算村集体的收益、结余,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为村结余分配提供准确资金。

第四,管理结余分配。村集体组织的收益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领导下,由全村人共同创造共同拥有。账面结余一般指某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活动,取得的本村集体所有的财务成果。而管理结余分配应当注意根据按劳分配、综合评估、共同富裕等原则,在村集体和村民之间做好合理分配。

以上介绍的管理内容都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需要村集体组织的工作者严格落实自身岗位职责,把控好资金运用和财务管理。而“村账乡管”制度不仅能够作为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监督者,也能够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确保有效执行

近年来,国家在乡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和资金,还推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制度规范,例如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但一些村干部、村级财务人员不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使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比较困难,导致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确保有效执行。一些村里还可能因为有的干部自搞一套,用土办法威逼利诱财务人员,使得属于村建设投资的资源流入贪官污吏口袋中,给农村改革带来不利影响,更难以保障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2 会计核算不规范和不准确

根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制度规范中的明确要求,村集体的账、款应当分开保管。但一些基层干部难以正确认识财务会计规范性工作的重要意义,甚至出现村一把手一手掌控审批权的同时,还直接经手现金收支和资源洽谈。这种会计核算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反映出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缺乏有效监督问题。会计核算问题与村级干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密切相关,会计人员监督职能难以实现,常常会出现一人包办代管,将会计当作“记账员”,将出纳当作“票据保管员”的问题。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购买固定资产,不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甚至是村集体资产的流失。

2.3 村级财务管理不公开和不透明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不均衡,表现在农村干部的工作素质和管理水平上。一些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往往将其视为应付上级要求和检查的敷衍工作。在工作时也倾向于选择性或着重性的公开部分会计科目数据,却没有充分公开重大收支项目的具体内容,导致村民上访事件发生,影响极其恶劣。

2.4 农村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低

许多农村财会人员岗位往往很难招聘到有正规院校学习经历和有较好专业素质的人员,而往往是本村自学成才、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都较差的无证上岗的村民。村集体组织中经常出现新任不管前任账、前账拉后账等累积性问题,债权不能及时回收,债务长时间不清偿,导致债权债务长期挂账,致使会计报表不能反映村集体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

猜你喜欢
制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