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研究

2021-08-10 04:51孙宁郭东辉蒋宁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孙宁 郭东辉 蒋宁

[摘 要]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当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创业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搭建实训平台、加强宣传力度,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深入人心等方面着手解决,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70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的吹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在人才培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在众多学者积极探寻中已取得巨大进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意义

1.1 是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全面升级为国家层面的新战略。大学生是全民创业、草根创业的代言人和主力军,是创新和创业战略中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大学生,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并且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能够快速融入国家的创新创业战略体系中,这是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政府创新发展的需要。

1.2 是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的迫切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更要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带有时代特色的,具备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他们能够在步入社会后尽快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中坚力量。因此,探索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路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制度化发展,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带动高科技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

1.3 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对国家政策有着敏锐的感知,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了保障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创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造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鼓励每一名大学生都去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的精髓在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创新的视角去解决遇到的难题与挑战,用善于创造的思维解锁困境。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基因,让创新创业教育惠及广大在校大学生,为学生未来能够立足社会、职业生涯能够更加顺利奠定坚实基础。

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的高度关注下,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瓶颈问题,突出集中在: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一些高校狭隘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增加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缺乏自身特色。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势必不够深入,流于表面。三是部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支持,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仅是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开设学时数有限的通识课程等形式开展,使得形式化内容多,实质性内容少。四是缺乏专业的创业导师队伍,部分高校缺乏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任教师,多数是由专业相似度较高的教师兼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脱节。五是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比较浅薄,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观念上的漠视,势必导致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施路径

3.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只有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一些高校及部分教师创新创业观念落后,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简单地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就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创新创业理论,引导学生投入创业浪潮。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嵌入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创造意识、创业潜力及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在各高校得到全面开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等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不难发现,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是以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存在着课程学时少、突出理论讲授、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内容匮乏且不同课程教学内容高度相似等问题。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是简单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在现有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学生学习。推进信息化教学,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大学慕课、学习通、学银在线等平台推出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