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专业承诺影响的择业效能感研究

2021-08-10 04:51魏雅婷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当前就业形势,并参考国内外职业指导方面的相关理论,将江苏科技大学的15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部分参考吴兰花老师编著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胡艳红老师制定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通过SPSS 23.0软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大学生专业承诺存在的生源地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承诺;择业效能感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175

1 引言

如今,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处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能否掌握好各自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没有过硬的素质和能力,能否客观、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择业的信心感是否十足。在这种情形下,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快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已成为大学生能否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助其在职业选择中做出正确选择,重点探究生源地对大学生专业承诺以及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程度。

2 专业承诺和择业效能感的总体特征

从表1中可以得出以下内容。

(1)大学生专业承诺总和的平均值为13.19(上限为20),这表示大学生的专业承诺仅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准。在四个承诺维度中,高于平均值得分的分别有经济承诺3.50和规范承诺3.75,其平均得分均已超过平均值(专业承诺13.19÷4=3.3,每个承诺情平均应该是3.3);而感情承诺和机会承诺得分均低于平均值,分别是3.06和2.88。表1中,规范承诺最高,机会承诺最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薪酬待遇等方面是十分重视的。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于职业所能带来的地位也是十分看重的,会更加在意他人对职位的评价好坏。

(2)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74,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处于偏下水平。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六个维度中,自我评价、学绩水平和目标设定的平均得分都高于平均值(平均值:16.46÷6=2.74),分别为3.13、 3.21和3.27,而自我概念、职业信息收集和社会支持的平均每题得分都低于平均值,分别为2.02、2.53和2.31。其中,目标设定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学绩水平,自我概念平均每题得分最低。

3 生源地在大学生专业承诺与择业效能感的差异检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专业承诺上,生源地在感情承诺、机会承诺、规范承诺和总承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学生在总承诺上高于城市男生,且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生源地在经济承诺上差异不显著;在择业效能感上,生源地在自我概念、职业信息收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支持维度上存在差异,城市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高于农村学生,在学绩水平维度上存在差异,农村学生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

4 专业承诺对择业效能感的预测作用

以专业承诺总承诺为自变量,以择业效能感总效能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Stepwise)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将结果用图1的专业承诺、择业效能感的回归变量图予以展示。从图1可以看出,总承诺与总效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显著性地发现总承诺对总效能的正向预测作用。有少数出现一些散点,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是检测中无法避免的误差,但总体误差是趋于零的,并不会对专业承诺对择业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产生大的影响。

5 讨论与建议

5.1 生源地特征、专业承诺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

生源地特征在感情承诺、机会承诺、规范承诺和总承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总体来看,农村大学生在总承诺、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上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与大学生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都有密切关系。城市学生的经济承诺、机会承诺要高于农村学生,正因为城市生活条件方面比农村相对而言更优越一些,是城乡发展差距带来的差别。所以,对于长期生活在较为优越环境中的学生,对工资的要求是较高的,比较偏重经济条件;在相对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而言,其个性也存在差异。

在择业效能感上,学生社会支持维度存在差异,城市学生在这方面能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城市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会在独立自主、吃苦耐劳和快速对环境适应的方面更差于农村学生;另一方面,城市学生的父母教育程度一般较高,收入也相對较高,社会关系广泛,能为子女找到更多的就业渠道。总承诺对总效能的正向预测作用在生源地背景下较为显著,不同的生长环境,使大学生拥有不同的专业承诺水平,而不同的专业承诺水平使得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也各有差异,在择业时的差别尤为显著。

5.2 建议

其一,引导大学生自我定位。学校教育工作者通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测试、职业测试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引导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向大学生及时全面的提供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其二,优化专业结构。高校要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原有学科专业的设置,发挥学校办学特色,结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成立新的专业点,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其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择业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过于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将工作看得格外困难,这种思想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多举办一些与求职就业相关联的知识论坛和讲座,在此类活动中,多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咨询和就业政策及法规等。

参考文献:

[1]楚佳佳,高校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专业承诺和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J].长江丛刊,2018(16).

[2]朱叶.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焦虑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8).

[3]刘永贤,魏义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兴趣与专业承诺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1).

[作者简介]魏雅婷(1998—),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