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下的社区阅读空间构建

2021-08-11 18:54张澳高晗霄梁晶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

张澳 高晗霄 梁晶

摘要:在全民阅读的文化背景下,构建社区阅读空间能够在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居民交往行为的发生。本文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通过对上海古北壹号邻里中心阅读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环境品质、功能分区、居民行为、读者需求、空间体验、文化活动6个方面提出交往行为理论下的社区阅读空间设计策略,进而优化社区阅读空间的环境品质,构建具有交往互动性的社区文化场所。

关键词:交往行为;阅读空间;居民社区;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1 居民交往行为与社区阅读空间

1.1 居民交往行为

居民在空间中发生的交往行为源于居民的主观动机。居民交往行为受环境空间的布局设计、功能分区、空间色彩、灯光照度、陈设装饰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打造相适应的场所的设计出发点[1]。居民交往行为主观层面上包含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其交往行为受空间距离、交往次数与需求互补等因素的影响[2]。社区居民在空间的选择上侧重私密性空间,在交往人群的选择上,越来越考虑兴趣爱好、文化素养、利益需求等因素。

1.2 社区阅读空间

社区阅读空间位于城市内部,是社区文化交流的空间媒介。在适用人群上,空间的使用对象为社区居民,并向社区周边人群扩展,人群类型差别较大;在空间功能上,涵盖以阅读为主,以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为辅的空间性能[3]。社区阅读空间既要满足居民休闲活动的物质环境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居民思想交流、抒发感情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物质性能与文化性能的结合。

1.3 居民交往行为与社区阅读空间的关系

空间环境是社区居民产生交往行为的前提。在追求私密性的当下,共享体制下的公共阅读空间可以发挥其空间集聚特性,为居民交往行为的发生创造条件[4]。社区阅读空间中产生的交往行为多是社会性和自发性的,构建社区阅读环境对居民交往行为的促进具有积极意义。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社区阅读空间的创建可以丰富居民的闲暇时光,为人们的文化学习与交流提供场所[5]。

2 上海古北壹号邻里中心社区阅读环境构建分析

2.1 社区的整体环境

上海古北壹号邻里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部环境兼具实用性、生态性、美观性。在社区公共区域的建造上,整体环境表现出令人称赞的优雅与精英般的仪式感,拥有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邻里中心的设计与之形成差异,设计师营造了一个柔软的、放松的、亲切的共享阅读空间,使居住者在此卸下外界物质所带来的忙碌和紧迫,回归家庭邻里的轻松气氛[6]。

2.2 复合的阅读分区

在邻里中心阅读空间的阅读分区的设计中,设计师以空间复合性需求为依据,将阅读空间划分为公共互动性的上层空间和独立阅读的下层空间两种形式。在上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设计师从合理布控光线、材料施工等方面营造了自然舒适的公共阅读区。除此之外,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打造了亲子阅读空间,为居民的交往行为提供更多可能性[7]。在下层独立阅读空间的设计上,交往的行为需求被降低,独处的需求提高,设计师将展览空间、私人阅读空间、冥想空间用大面积的黑色进行弱化,并在两翼进一步用黑色和灯光营造更加私人、神秘的感觉,营造自由独立阅读的空间氛圍[8]。

2.3 自由的社交氛围

在邻里中心的阅读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入口进行精细化设计,提高居民进入空间的兴趣。在入口空间顶部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仿木铝板打造曲线形态,营造空间的升起与降落氛围。空间顶部蜿蜒自由的视觉效果加上云片状吊灯的映衬,营造森林般自由自在的空间感,引导社区居民前往空间发生行为。社区居民可以在此轻松愉快的交往,加之场所面积较大,为举办邻里间的文化活动创造了空间条件,方便居民在此空间开展读书交流会、文化沙龙等活动[9]。设计师用阅读空间作为工具激活社区交往互动的活力,促进邻里交流,营造自由的社交氛围。

2.4 数控加工工艺

邻里中心的阅读空间呈现出曲面的视觉效果,为实现这一柔软自由的场所风格,设计师使用了时代前沿的数字化理念和技术[10]。空间中的每一个曲面、企口都通过编程设计优化,由数控机床直接加工生产,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安装。尽管在空间环境的塑造上,设计师营造了人文的场所意境,但在设计建造的方法上,设计师采用了具有时代感的数控加工技术。

3 交往行为下的社区阅读空间设计策略

3.1 环境层次分析——塑造空间的界面质感

社区阅读空间的界面与质感通过空间的灯光、用材、色彩等室内软装带给人更高层次的空间体验[11]。在社区阅读空间的灯光设计上,采用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相结合的方式,考虑色温与照度的不同需求[12],在阅读区灯光照度不宜过低,在休闲区照度不宜太高;在公共阅读区色彩饱和度不宜过低,个人阅读区色彩饱和度不宜过高。在材质设计上较多的采用木质材料,木材的属性较为温和,打造自然气息的阅读空间质感[13]。除此之外,亚克力材质因其通透的质感在阅读空间中也被广泛运用。

3.2 功能层次分析——规划合理的空间分区

阅读空间在分区上分为开放、私密和流线等不同类型。开放性设计室内面积较大,应当考虑居民读者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包含图书陈列、阅读咨询台、公共阅读等区域,做好合理的规划,保证居民读者对空间信息的捕捉。私密性设计以卫生间、办公区为主,通过实体墙进行围合,以确保空间的封闭性,通过软装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与开放空间的欢快自由形成对比。社区流线空间在布局中应当避免对开放空间与私密空间产生秩序影响,避免造成空间的浪费,规划出流畅的、具有引导性的流线设计。

3.3 行为层次设计——融合居民的交往与独处

在社区阅读空间的设计中,应以居民的行动需求为基础,注重空间动静分区的设计[14]。

根据居民的交往和独处行为进行空间动静分区,利用室内的软装材质、色彩搭配、陈设分隔等划分空间。在居民交往性阅读空间中,常采用材质稳定性强、色彩明度较高的配色等方式进行设计;在居民独处的阅读环境中,常采用材质温和、色彩明度较低的配色等方式进行设计[15]。以居民的行为为基础,打造综合性阅读空间。

3.4 人本层次分析——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在对社区阅读空间使用者进行分析后得出,读者的类型以个人读者、群体读者、特殊读者为主。个人居民读者对阅读空间的私密性要求较高,需要单独的阅读空间,因此在空间的规划中,常采用围合、半围合两种划分形式[16],通过对桌椅的独立摆放,空间间隔距离的把握,为居民读者营造较为私密的阅读空间。群体居民读者在空间需求上以开放式、半开放式空间为主,空间面积不宜过小,由于位于整体空间环境的可动区范围,因此对室内隔音设施有一定的要求。特殊居民读者多指儿童、老人等,在阅读空间的设计中,应依据儿童的平均身高设置书架、桌椅等室内陈设的高度,在室内台阶步数的设计上应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适量减少台阶步数。在社区阅读空间的设计中,应当综合不同居民读者的需求,设计出包容性强的交流互动文化空间。

3.5 感知层次设计——营造空间的品质体验

社区阅读空间的品质与居民读者的体验感相关,居民读者在与空间发生互动时产生的关系即为空间体验感,这种空间环境的品质属性是丰富的、多向性的,包含了对空间体量、光线、功能、人群等要素的感知[17]。在社区阅读环境的设计上,应当使居民读者与空间产生良性互动,使他们置身于轻松舒适的阅读、交往环境中。社区阅读空间应避免过于华丽的陈设装饰,违背文化场所的特征,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与体验需求[18]。在空间体验感的设计中,也应坚持生态性原则,将绿植、阳光等自然因素引入室内,为居民读者带来绿色交往体验[19]。巧妙实现社区阅读环境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相互融合与渗透[20]。

3.6 文化层次分析——创建多元的文化活动

在社区阅读空间的营造中,多元的文化活动可以促使一定交往行为的发生,吸引居民参与阅读空间的文化活动,而多元的文化活动需要良好的空间作为支撑,因此,在社区阅读空间中进行有品质的文化活动更有利于形成空间的场所精神,促进居民的交流活动,进而不断完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区建筑的和谐关系[21]。社区阅读空间承载的文化活动应当满足社区居民的人文、信仰、精神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如开展学术沙龙、文学品鉴会等,提供交流洽谈、学习创作、论坛讲座、休闲娱乐的精神场所。

4 结语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模式导致邻里间的交往互动日益减少,人情淡漠等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社区阅读空间的构建促进人群的交往,具有兼容并包的综合性特征,适用于多种人群。为社区居民提供独立阅读、自由交往的场所,同时阅读空间因其场所精神的文化性,对社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居民可以在此空间开展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以居民的交往行为需求为立足点,从环境质感、空间品质、空间流线、功能分区、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社区阅读空间的吸引作用,打造集阅读与交往为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陶蓓蓓,冯狄豪.基于蒙氏环境教育理念的儿童空间室内设计策略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8):116-117.

[2] 黄维彦,任婉妍.城市流动人员租住场所的室内设计研究——以东莞市南五某出租公寓改造为例[J].大众文艺,2019(14):135-136.

[3] 王仁杰,范珂珂,周超.浅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学环境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85-86.

[4] 刘欣,徐宏图,周超.现代主题屏风中的人物设计与漆艺工艺研究[J].大众文艺,2019(13):150-151.

[5] 黃泽辉,厉群,吴建.家装设计中客厅的艺术设计[J].大众文艺,2019(17):81-82.

[6] 张悦,厉群,徐畅.居室中的书房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69-71.

[7] 周超,陶蓓蓓,汤恒亮.“认知心理”视角下的设计概念生成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20):61-62.

[8] 刘思宇,厉群.居室设计中卧室设计——以锦绣花园别墅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9(18):106-107.

[9] 钟晶晶,李想,周超.基于室内多功能家具的拓展应用思考[J].大众文艺,2019(22):77-78.

[10] 冷超,厉群.基于工业建筑改造酒店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7):122-123.

[11] 陆彪,李毅,房华.沉浸于五感中的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04):88-89.

[12] 薛群,李佳,周超.休闲空间中的灯具设计初探[J].大众文艺,2019(19):99-100.

[13] 柳明敏,袁高松,周超.现代模块组合家具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3):141-142.

[14] 李韵,徐宏图,周超.小型商店室内空间柜类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3):76-77.

[15] 陆雨婷,徐宏图,周超.“轻食”餐饮环境设计研究——以厦门肴约主题餐厅为例[J].大众文艺,2019(13):67-68.

[16] 戚绪莹,袁高松,周超.几何元素在现代家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13):131-132.

[17] 南力筠,房华.单身女性SOHO住宅室内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1):104-105.

[18] 唐家徐,厉群,李旭松.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锦绣花园别墅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9(15):62-63.

[19] 周超,罗越,赵中超.乡村民宿设计中的自然观探析——以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55-57.

[20] 倪庆,邢雯.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赏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33-35.

[21] 刘馨,戚飞.建筑中材料的情感表达——以中村拓志建筑作品为例[J].艺术科技,2020(8):103-104.

作者简介:张澳(2000—),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高晗霄(1998—),男,河南许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梁晶(1983—),女,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生态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分析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