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功过 任人评说

2021-08-11 18:54李娜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明代

摘要:内廷乐人是皇家音乐活动的主导者、践行者。尽管这些乐人难以逃脱奴才之身份,但他们大多天资聪慧、反应机敏,其中不乏艺术天才、奇才、怪才。内廷乐人在歌舞戏剧舞台大放异彩的同时,也会在政治舞台袒露自己的心声。在众多内廷乐官、乐人以及文官的推动下,明代传奇、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明代;内廷乐人;乐官;乐工;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内廷乐人主要包括乐官与乐工,他们是皇家音乐活动的主导者、践行者。尽管这些乐人难以逃脱奴才之身份,但他们大多天资聪慧,其中不乏艺术天才、奇才、怪才。诸如权倾朝野的长官刘瑾、刚直诙谐的阿丑、咒骂大明王朝的邱印、谄媚得宠的御前牌子高永寿,其在歌舞戏剧舞台大显身手之时,也会在政治舞台袒露自己的心声,有的甚至还能把控历史发展的方向。

1 权倾一时的钟鼓司长官刘瑾

刘瑾,早期任职教坊司,后由钟鼓司掌印迁升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其长于俳优戏弄,颇受太子朱厚照赏识。刘瑾飞黄腾达后,其飞扬跋扈之势得到助长,实际操控着文武大臣的生杀大权。一位内监艺人,权倾朝野,人称“立皇”(武宗“坐皇”),堪称明代政治舞台上的奇人。是非功过,难以评说。但如此名人,自当流于青史。

《明史·刘瑾传》载:“瑾尤狡狠,尝慕王振之为人,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导帝微行。帝大欢乐之。”[1]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曰:“上登极,瑾以执役钟鼓司与同辈谷大用等俱得幸,外廷攻之甚急,瑾大言曰:‘此司礼监五人耳。同辈以为能,因共推引入司礼监。由钟鼓司入司礼监,瑾以前盖未有也。”[2]

《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云:“瑾,陕西兴平人……其后得侍东宫,以俳弄为太子所悦。太子即位,时瑾掌钟鼓司……或击球走马,或放鹰逐兔,或俳优杂剧错陈于前,或导万乘之尊与人交易……无复礼体。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圣德……帝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瑾时杂构戏玩娱帝,候帝娱。”[3]

刘瑾,祖籍陕西兴平。本随母姓谈,由于家境贫困,自宫后跟随太监刘氏入宫,后改刘姓,名瑾。宪宗成化时期,刘瑾“好教坊戏剧,瑾领其事,得幸”[4]。刘瑾曾因犯罪,差点被处死,幸免于难的他后被派往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刘瑾这般经历,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1505年,太子朱厚照(明武宗)顺利继承皇位,此为刘瑾权力膨胀之始。为了追捧年轻的小皇帝,以刘瑾为代表的八位太监(时称“八虎”)常以狗马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娱帝。为了亲身体验宫外市井生活,刘瑾时常游说并伴随皇帝微服体察。小皇帝自是喜欢新奇玩意,为了奉迎,刘瑾之辈又设计将猴子尾巴系上爆竹,继而点燃,猴子吓得嗷嗷叫,皇帝、太监们当是捧腹大笑。最为精妙之想法乃在宫中上演市井之戏。为了感悟市井诸色生活,刘瑾与朱厚照商量于皇宫举行一次商贾贸易交流与表演大会。皇帝乔装成阔绰富商,“八虎”扮演商贩,其他太监则扮演百姓,他們叫卖吟唱,诸色杂伴,在深宫这个特殊的舞台上真情“演绎”市井人生之百态。

皇帝整日嬉戏赏玩,乐此不疲,刘瑾自然也顺风顺水,多次得到升迁,最终由一个不见经传的小太监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明武宗年幼且好戏弄把玩,将审批奏章等诸事委以司礼监,即将所谓的“披红”权下放近侍。众所周知,刘瑾、魏忠贤之流,正是凭借掌印太监一职来操控权柄的。拥有权力的刘瑾等人并未利用职权造福黎民百姓、恩泽天下生灵。不过,得意忘形之人难免会有翻船的时候。一时间,皇宫内外声讨刘瑾之声此起彼伏,安化王朱寘鐇更是借讨伐刘瑾之名发动叛乱,并悉数列举了刘瑾17条罪状。明武宗朱厚照认为“瑾负我”,在亲自查封瑾府之后,命“张彩狱毙,磔其尸”。伴随皇帝一路成长的近侍最后落得如此地步,虽说是咎由自取,但“伴君如伴虎”的教训还是值得深思的。

此外,拥有乐官、宦官双重身份的刘瑾,也有惜才、爱才的一面。康海为刘瑾的陕西同乡,不仅文辞雅致,杂剧、散曲造诣也相对深厚,深得刘瑾赏识。为救诗友李梦阳,康海亲自拜访老乡刘瑾,两人把酒言欢,畅饮达旦。刘瑾爱才惜玉,给足了面子,次日李梦阳获释。不久,康海因“刘瑾案”牵连,贬官为民。自此,康海归隐乡田,与优伶为伍,寄情山水与戏曲艺术。为推动戏曲发展,亲自建立戏曲家班,后又与王九思建构“康王腔”,在迎神赛会表演,以丰富百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感念追思刘瑾及表达对李梦阳的不满,康海亲自创作《中山狼》杂剧,昔日那位“满朝文武尊咱贵,可比西天拜佛臣”的刘瑾在艺术舞台上“活了”。臧贤“颇解音律,能作小词”,深得刘瑾器重,并将其推至衙前,为明武宗表演。《明史·佞幸传·钱宁》云:“引乐工臧贤,回回人于永及诸番僧以秘戏进,请于禁内建豹房、新寺,恣声伎为乐。”可见,在刘瑾、康海、臧贤等乐官、文官的推动下,明代传奇、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2 嬉笑怒骂皆文章之阿丑

阿丑,宪宗当政时期的一名内廷优伶,曾任钟鼓司掌印一职。其人诙谐滑稽,擅演俳优之戏,尤其长于针砭时弊的即兴表演,因而为时人津津乐道。

首先,我们来看阿丑揭露汪直之事的即兴表演。

文林《琅琊漫抄》云:“宪庙时,太监阿丑善诙谐。每于上前作院本,颇有方朔谲谏之风。时汪直用事,势倾中外。丑作醉人酗酒状。一人佯曰,某官至,酗骂如故。又曰驾至,酗亦如故。曰:‘汪太监来矣。醉者惊迫贴然……曰:‘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也。自是直宠渐衰。”[5]

明朝成化时期,太监汪直横行独权,他所掌管的特务机构西厂,寻衅滋事,炮制冤假错案,一时京官避而远之。见此情状,俳优阿丑愤愤不平,遂以汪直专权之事编演故事。一次御前应邀表演,阿丑觉得揭露汪直的机会来了。是日,阿丑扮演一位醉酒谩骂之人。当配角付末说管官来了,佯装醉酒的阿丑不以为然;继而付末说圣上驾到,阿丑依旧酗酒谩骂;可当付末说汪太监来了,佯装大醉的阿丑惊恐万分!其与前两次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显而易见,阿丑通过某官来了、圣上驾到、汪太监来了三者之不同场景,以不同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映射汪太监横行霸道之恶习。

一人作恶,恐千人遭殃。更可怕的是汪直还有两大帮凶,王越与陈钺,外人呼之为左膀右臂。关于这两大帮凶,也有不少故事。

文林《琅琊漫钞》云:“直既去,党人王越、陈钺尚在。丑作直持双斧,趋跑而行。或问故,答曰:‘吾将兵惟仗此两钺耳。问钺何名,曰王越、陈钺也。后二人以次坐谪。”[5]

又一日,御前表演,阿丑乔装成汪直模样,手拿二钺,踉跄行进,末角问钺之名,阿丑巧妙对答,曰王越、陈钺也。如此情状,宪宗当是心领神会。此后,宪宗不仅冷落了大太监汪直,王越、陈钺这两大帮凶也先后伏法。面对作恶多端的权贵,阿丑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在东厂、西厂特务盛行的明代,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的确难能可贵。

关于俳优表演汪直独权之事,许浩《复斋日记》所记故事更有看点。

“诸内侍共教优人之为净者,盛饰如直之状,高视阔步,叱时呼喝,傍若无人。副末前诘之曰:‘你是何人?敢如此肆志!净曰:‘你不知我是汪直?……副末曰:‘你不及,如何得爷爷爱信?净曰:‘你不知我两只手有两个月。因举左手月:‘这是陈钺。又举右手月:‘这是王钺。宪庙大笑,因疑直。”[6]

近侍优人扮演汪直之净者,目中无人、叱咤风云。扮演付末者打趣地问,何人胆敢如此放肆?净者云,难道你不知道我是大名鼎鼎的汪直?天王老子爷爷爱我,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能不放肆?付末云,就你这副模样,有啥能耐?难道你比“楚汉争霸”之刘邦三员猛将张良、韩信、萧何还有本事?其后,两者通过天之“月”、左右手之“钺”,将汪直及其两大帮凶王越、陈钺意指出来。俳优这本事当比今天的检举信高明许多!遗憾的是,这里的净、末表演者,未提姓甚名谁。如果综合俳优“楚汉争霸”之故事情节、“二钺”指代以及另一出戏“六千兵散楚歌声”来看,当与阿丑之创作表演脱不了干系。

“六千兵散楚歌声”这出戏与揭发保国公朱永利用职权之便假公营私之事有关。

《琅琊漫抄》载:“保国公朱永,掌十二营,役兵治私第。丑作儒士诵诗,因高吟曰:‘六千兵散楚歌声。一人曰:‘八千兵散。争之不已,徐曰:‘尔不知耶。二千在保国公家盖房。于是宪庙密遣太监尚明察之。保国即撤工,赂尚明,得止。”[5]

保国公朱永是位武将,统领督团营。作为东征西讨的武将,本应军纪严明、依法治军,可朱永私自役使两千士兵给自己建设宅院。为讽谏军纪,阿丑演绎“楚汉争霸”这场戏。当吟唱“六千兵散楚歌声”时,付末说应是“八千兵散”。阿丑道:“你不知情,还有两千人马正在给保国公朱永建房子呢!”宪宗知道后,秘密派人盘查。那保国公一听到风声,立马将两千精兵遣送回营。看来,阿丑知道军纪对军队乃至国家的重要性。这一事件也给保国公朱永敲响了警钟,其后南征北战,治军有方,前后八次获佩“将军印”,其勋爵无与伦比。

还有几出戏与吏治选官问题有关。

文林《琅琊漫钞》云:“成化末年,刑颇弛。丑于上前作六部差遣状,命精择之。既得一人,问其姓名,曰‘公论。主者曰:‘公论如今无用。次一人,问其姓名,曰‘公道。主者曰:‘公道亦難行。最后一人,曰‘胡涂,主者首肯,曰:‘胡涂如今尽去得。宪宗微哂而已。”[5]

在这段戏中,阿丑乔装扮演六部主事,情节为官员考论选拔。选考之日,先后有公论、公道、糊涂三者前来应考。主事者通过“公论如今无用”“公道亦难行”“糊涂如今尽去得”之言行讽刺选官现状。公正正直的人不选,秉公办事的人不用,将糊涂者视为珍宝,这样的吏治真是糟糕透顶。宪宗看后,微微一笑,说明他对选官之弊端已有所察觉。自古以来,选官、治官事关国家兴衰,当权者当以国事为重!

《国朝献征录·阿丑传》又载:“梁方(芳)卖官鬻爵,动以传奉为名。一日设宴,丑设主客二人相见状。主曰:客从何来?曰:‘从船上来。曰:‘躺行安稳否?……其人沉吟曰:‘除是斫却梁方,自无船缝矣。闻者悚然。……病者曰:‘此甚难得。医曰:‘汝弗知邪?今五府六部黄门乌台常言路者,都是不语之人,何谓难得哉?”[7]

太监梁方(芳)受宠,常以传奉官之名头进行卖官鬻爵活动。一次宴会上,阿丑演绎主客两人相见的情景,表演依次对答,通过“船缝”与传奉、“梁方”与梁芳之谐音关系献言,认为除却宫廷“木风”之类的臭虫,还需从源头上去除梁芳之类的太监。其后,他又扮演寻医问药的医生,通过诊断“肿毒”,继而开个“不语唾涂”之处方,旨在为五府、六部、都察等官员不能秉公言说之怪状诊治疗伤,进而讽刺这些部门及其官员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诚然,这一局面何尝不是梁方之流毒造成的?

3 结语

阿丑与刘瑾,都因长于滑稽戏而深得帝王宠幸。虽说同为俳优,但两者的政治立场大相径庭。阿丑在戏谑表演以取悦君王的同时,抓住演戏之契机,在嬉笑逗乐之余讲真话、针砭时弊,这在帝王政治的历史舞台上是罕见而大胆的。刘瑾之流却利用帝王宠信,获取政治资本甚至干预朝政,最终被历史所遗弃。在明代无数内廷乐人中,刘瑾、阿丑是两颗比较耀眼的明星。有艺无德的刘瑾应属于煞星;而阿丑自然属于吉星,体现着人类的良知、正义,照亮了国家通向美好未来的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786.

[2][明]官修.明武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6:1457.

[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629-630.

[4][明]王鏊.震泽先生别集[M].楼志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121.

[5][明]文林.琅琊漫钞[M]//丛书集成初编(第289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4-5.

[6][明]许浩.复斋日记[M]//丛书集成初编(第291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10-11.

[7][明]焦竑.国朝献征录[M].扬州:广陵书社,2013:5139.

作者简介:李娜(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明代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