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马假日》美术分析

2021-08-11 19:24郝薇薇贾文婷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道具场景造型

郝薇薇 贾文婷

摘要:影片要想在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仅凭扣人心弦的情节是远远不够的,演员选择、造型设计、场景布置,乃至拍摄手法都是成就一部优秀电影至关重要的因素。第26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罗马假日》讲述了安妮公主和乔的浪漫爱情故事,这部影片在造型、布景以及拍摄方面面都频频获奖。本文从美术设计、光影、气氛等角度分析《罗马假日》这部影片。

关键词:美术;造型;场景;道具;电影美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0 引言

《罗马假日》是一部历久不衰的轻喜剧爱情故事影片。整部影片剧情简单流畅,人物美,背景美,造型美,使观众们萌生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其独特的造型、典雅的场景以及巧妙的道具都与整部电影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契合电影剧情与人物性格,凸显出影片主题及精神内容,营造出电影美感,让观众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1 精心独特的造型设计

影片将安妮公主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立体。安妮公主在出场镜头中身穿黑色长裙,表明她公主的身份[1]。在会议场景中,她头戴璀璨的钻石皇冠,身穿高贵的白色礼服,举止优雅,再次强调身份——一位地位极高的公主。在寝宫,她又身穿带有荷叶边的白色睡衣,尽显调皮活泼的性格。在结束了一天烦琐的巡查工作后,安妮褪去沉重的礼服,望向窗外,街道灯光闪烁,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劳累的她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羡慕与渴望,于是不再压抑自己,换上一身普通的便衣,潜出宾馆,搭车向罗马街中心飞奔而去。便衣的样式简单大方,尽显她的骨子里的知性。在游玩旅途中,公主将自己的长发剪去,换成俏丽可爱的短发,再加上她那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丰满的嘴唇,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公主的美丽动人。要说长发的安妮公主看起来高贵优雅,那么短发的她则俏丽可爱,潇洒真实。服装和外形上的改变不仅能突出公主的性格变化,也能在关键时刻推动情节的发展。当安妮公主不得不与乔分别后,回到寝宫,她换上一袭黑色长裙,庄重典雅的气质在她身上再次展现出来。在经历过难舍难分的爱情之后,安妮公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面对侍卫大臣,她眼神坚毅,言辞恳切,同时黑色礼服也为她增添了气势,使大臣们心生畏惧。

电影也是一种艺术。好的人物设计可以塑造出典型人物,也可以让整部电影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2]。人们惊叹于《罗马假日》中赫本的美丽,殊不知,这部影片也成就了她的美丽。在服装设计、人物造型的辅助下,赫本将安妮作为一位公主应有的高雅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观众的内心,赫本甚至与安妮公主的形象相重叠,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女孩们开始模仿赫本的外貌,学习她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态,在造型设计界刮起了一股独树一帜的“赫本风”,成为那个时代的一大亮点[3]。

2 崇高典雅的场景设计

《罗马假日》中不仅人物造型设计独特,场景也堪称经典。影片中没有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更没有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男女主之间简单的爱情与罗马街头的日常风景相互衬托,和谐相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部影片将罗马的浪漫主题融入剧情中,丰富了爱情片的内涵,让人叹为观止[4]。

罗马作为意大利的首都,也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旅游胜地之一。它主要的建筑景点有万神殿、古罗马竞技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古罗马竞技场、圣彼得大教堂等等。在这片古罗马废墟上,有了乔和公主的第一次相遇。与古希腊建筑相比,古罗马建筑无论是外部构造还是内部装饰,都具有宏伟的美学效果,古罗马人利用混凝土技术和拱券结构,构建出更大的空间结构,视觉上显得更加震撼[5]。通过道具布置与场面的安排调度,电影的场景设计可以表现出特定的环境意义、时代氛围、人物性格等信息内容,特殊场景对光线折射、明暗对比、空间结构、场景格调等等也有较高要求。

《羅马假日》从拍摄镜头的角度、位置、种类、透视效果可以看出建筑的宏伟。比如说影片中“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罗马斗兽场,它拥有血腥的历史,在西方心中是古罗马宏伟的象征[6]。它承载着千年历史,展现了古建筑工艺与设计的超前与缜密,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残酷与阴暗[7]。在建筑的搭建规划中,主要追求的不是精神上的自然,而是对君主和帝国的夸耀,整个建筑恢宏大气,宏伟壮观,震撼人心[8]。除了罗马斗兽场,还有很多地方都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主人公伟大浪漫的爱情相呼应,二人游玩的地方也是浪漫的。与西班牙广场相连接的西班牙大台阶,形同一只花瓶,拥有动人的曲线。台阶宽窄的变化,踏步分和的搭配,走在上面让人体会出缓急张弛的韵律,汲取冷抽象艺术的点、线、面构成形式[9],运用到画面的阶梯构图中,使赫本靠在西班牙广场楼梯的石柱上吃冰激凌的画面也成为经典。

在场景的表现上,开头使用俯瞰图的样式向观众展现罗马的宏伟图景,又变换以仰视角度让罗马更显崇高典雅,使观众的代入感增强[10]。同时,电影的场景设计也与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与浪漫场景相呼应的,正是主人公二人在罗马游玩的美好时光。可以说,这些用意深刻的场景设计是《罗马假日》成为影史经典的关键所在。

3 巧妙的道具设计

电影中道具设计也极为重要。道具设计既可以通过修饰人物的外部造型,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渲染场景气氛、烘托情绪,还贯穿整个故事的情节,升华影片主题。

在《罗马假日》这部影片中,道具的使用极为巧妙。比如从头到尾都有出现照相机的身影,无论是前期跟踪公主和乔使用的照相机,还是最后在公主的记者会议上出现的照相机,其样式与作用都不同。照相机作为一项道具的使用,符合当时的年代气息,与导演的创作意图相符,再现时代气氛[11]。再比如电影中安妮公主骑的那辆电动车,以其小巧玲珑的形态、素雅的色彩、光滑的材质等要素,在画面中达成了人与物的和谐,最终完美地表达电影内容[12]。另外,电动车浅色俏皮,与安妮公主的形象相契合,使安妮公主骑着车子穿行在罗马崇高典雅的场景之下的画面显得格外巧妙艺术。

电影美术师追求质感,崇尚美学,影片场景里的道具元素通常都有一定生活指向,在利用道具达成艺术效果的同时兼顾现实场景,形成画面统一的舒适视觉感受[13]。比如在电影中舞会当晚的布置装扮,就符合情景的要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除此之外,公主房间的摆设与记者乔屋子里的摆设形成了对比,不同价值的道具展现出不同的社会地位,显示出当时社会地位分明的时代背景。这部电影播放后,越来越多被束缚的妇女勇于冲破枷锁,开始接受教育、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思想开始转化,乐观主义开始盛行[14]。道具的选择需依据剧情的需要,同时结合人物形象,而不是在电影画面里单一展示,只作为一个摆件出现。想要让画面更加生动,那么道具的环境造型就需要尽可能做到真实合理。当道具可以作为一部影片的创新点时,它不仅可以展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使画面更加真实,还可以作为一个具有时尚亮点的设计品,以创新潮流的思想吸引观众[15]。随着消费市场慢慢扩大,影视圈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一个好的道具展示带来的可能是新的消费燃爆点,比如上文提到的电动车,凭借《罗马假日》的风靡,在一段时间内它的销量都非常可观[16]。

道具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接戏,在凸显影调的同时,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电影让没有生命的道具活了起来,成为会说话的艺术形象。

电影的美术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能影响色彩、光影以及电影氛围的营造。《罗马假日》没有色彩,是一部纯光影片。利用光影的变化牵动人物心理变化、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氛围,不同的光源色在不同作品中呈现的艺术效果不同,人物情感也在发生变化[17]。在《罗马假日》中,不同的光源、光影在画面、情感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8]。光色色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虽然在这部影片中,没有色彩上的冷暖之分,但是电影人物的表演却营造出了不同的光影效果。观众通过影片中的明暗对比来感知主角的心理活动、整个影片的基调和气氛[19]。比如,在安妮与记者乔游玩罗马的场景中,运用清晰明亮的光,使安娜的面部清晰可见,再加上靓丽的环境,让整部影片在视野上显得光亮[20]。相比之下,安妮和乔分别时的光线比较暗,明暗对比强烈,忽明忽暗的光线体现出两位相爱的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内心的悲痛和沉闷随着光线上下起伏[21]。不同的冷暖色调不仅可以反映出影片中不同人物性格和角色背景,还能给观众带来不同心境的感受和眼睛上的视觉感受[22]。

4 结语

光影作为美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与场景、人物造型和道具相互配合,使《罗马假日》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电影。公主所穿服饰简约,正如他们的爱情简单美好,再加上光影和道具的辅助,让整部电影带给观众舒适自然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 刘智磊.评《罗马假日》雅致精美的艺术风格[J].芒种,2013(21):207-208.

[2]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3] 陈思妤,杨杰.商业包装的媒介创新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80-81.

[4] 陈婷,金晓雯.浅谈西方绘画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联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46-48.

[5] 张亦真,叶洁楠.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20(22):178-179.

[6] 吴佩兰.论城市雕塑中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J].大众文艺,2019(20):110-111.

[7] 江逸华,刘雪琴.试论短片《Whapped(毁灭)》中的而生态美学思想[J].艺术科技,2020(15):47-50.

[8] 黄斌.基于移动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42-143.

[9] 罗澳.蒙德里安冷抽象艺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美術教育研究,2020(4):100-101.

[10]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11] 鲁雅俊.渔村题材纪录片拍摄视角分析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23):189-190.

[12] 徐静,熊瑶,吴文彬.浅谈极简主义艺术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8(22):89-90.

[13] 王正崎,孙献华.探究《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构图形式与创作意义[J].大众文艺,2019(24):116-117.

[14] 陶皓淼,耿植荣.浅析文化思想的繁荣对美术作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21):125-126.

[15] 杨永康,湛磊.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13):44-47.

[16] 杨韵蕾,骆玮.观念摄影在自媒体环境下发展趋势的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41-42.

[17] 暴千旗,贾文婷.从“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J].大众文艺,2019(18):171-172.

[18] 张景淼,湛磊.感受单色摄影的无“颜”力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0-41.

[19] 黄瑞,杨杰.论光在黑白人像摄影创作中的质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34-35.

[20] 张宁,华阳.自媒体影响下的中国主流电影发展趋向[J].大众文艺,2019(08):141-142.

[21] 陈倩,贾文婷.浅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J].艺术科技,2020(23)69-70.

[22] 张宁,颜莹露.解读现代摄影的人文关怀[J].大众文艺,2019(22):172-173.

作者简介:郝薇薇(200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贾文婷(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道具场景造型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