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2021-08-11 19:24谢玉青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社会地位都挺好欢乐颂

摘要:2016年,国产电视剧《欢乐颂》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掀起了一波收视高潮。2017年的国产现代都市剧《我的前半生》掀起了又一个收视高潮。2019年的《都挺好》同样吸引了广大观众观看,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纵观这三部热播剧,女性主题都在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现代都市剧的新元素。究其原因,艺术源于生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社会,女性主义不断发展,女性越来越注重追求独立与平等,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在经济生活上愈加充足,社会地位日益提高。都市剧中典型的女性形象能很好地反映当代女性的蜕变,并给女性更多的正能量。本文以都市剧《欢乐颂》《我的前半生》《都挺好》为例,探究当代女性经济生活与社会地位的改变。

关键词:女性;社会地位;热播剧:《欢乐颂》;《我的前半生》;《都挺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1 《欢乐颂》《我的前半生》中典型女性社会形象分析

《欢乐颂》和《我的前半生》是近年来风靡大江南北以反映职场女性成长过程为主题的电视剧,尽管两部剧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价值观、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她们共同生活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大都市——上海,并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欢乐颂》的女主角之一——安迪,是一个高智商、高颜值、高收入的精英女性[1]。虽然安迪有难以启齿的身世和情感缺陷,但瑕不掩瑜,无论是在寻觅友情、收获爱情还是职场打拼的过程中,安迪都展示出了极强的个人魅力。面对奇点的追求、邱莹莹的不解和包母的重重压力,安迪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既没有咄咄逼人,也没有委曲求全,而是理智地回应质疑。安迪以不流于世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获得了观众认可,同时也传递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安迪的受教育经历帮助她拥有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二是安迪的经济实力为她在职场生活中以及面对包母的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提供了保障。

《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罗子君与安迪截然相反。罗子君刚与丈夫结婚时,丈夫陈俊生让她不要上班,照顾好家庭,答应罗子君“我养你”,于是,罗子君成了安逸幸福的阔太太,除了消费与照顾丈夫、孩子之外一无所知。这不免让人们联想到古代中国处于被压迫、被限制的社会地位的女性,与之不同的是,罗子君在经济上享受着更多的好处。然而,钱买不了丈夫的心,更买不了自己的精神独立与自由。于是,当衣食无忧的阔太太被一向木讷的老公予以离婚的当头一棒,被现实灌了一剂猛药时,她不敢面对,甚至歇斯底里[2]。而彼时的丈夫却满是嫌弃,坚持离婚。在罗子君的前半生中,丈夫决定了她所有的生活轨迹,她弱小卑微甚于尘埃。好在有唐晶、贺涵的帮助,罗子君选择走出家庭牢笼,与社会接轨,独立生活并独自养活儿子。尽管艰辛,但从依附丈夫到物质独立再到精神独立,罗子君成功地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展现出新时代女性“坚强、美丽、忍耐、宽恕……”的伟大形象[3]。

2 《都挺好》中典型女性社会形象分析

《都挺好》讲述了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故事。在既尖锐又矛盾的亲情关联下,所有角色都深陷于对家庭成员的怨恨和不舍的对立中[4]。苏母极度偏袒儿子,导致儿子性格上有缺陷;苏父弱小无能,对女儿既觉亏欠又难以自保,使得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深感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传统家庭生活中的冲突在剧情发展中轮番上演。

苏明玉自小就遭遇了诸多不公:母亲不让自己读书,为了大哥出国留学卖掉自己的房间……可是尽管弱小,她并不妥协。苏明玉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试图通过法律确定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无需对她承担抚养义务,她也不会赡养父母。虽然这种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与安迪、罗子君她们不同的是,苏明玉表现出当代女性个人意识的超常觉醒与反抗精神。尽管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但她独立不妥协的精神,展现了当代女性独特的风貌。苏母去世后,整个家庭的担子都落在了独立自强的苏明玉身上[5]。

《都挺好》中苏母这一角色体现了传统家庭伦理对女性独立性的削弱,苏母觉得自己对女儿的抚养没办法有效回收成本,只懂得养育男丁和照顾娘家弟弟,维护着整个大家庭对外的“尊严”[6]。苏母自甘成为男性的附庸,竭尽全力维护以男性尊严和以需求为中心的亲情秩序,却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价值。苏母实质上既是自己小家庭的掌舵人,也是娘家弟弟的依靠,丈夫、儿子和娘家弟弟都依附于她的生机谋略。正由于苏母对自己的人生缺乏审视,她才会对女儿充满怨怼,并用犀利的言语告诉女儿,自己既不会多抚养女儿一天,也不会指望女儿为她养老送终。许多观众对苏母这一主角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苏母是许多中国女性的典型映射[7],对此,大众需要进行思考。

3 都市剧对当代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映射

3.1 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3.1.1 中国旧社会传统思想对女性的约束

在过去,战争和农耕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男性在体力上的优势使他们获得了绝对的话语权,因此“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生成盛行。而女性因体力天然弱于男性,逐渐在经济、心理及社会意识方面也处于弱势,社会生活中大量充斥贬低和否定女性价值的观念和制度,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政府生活中,女性皆無主体性价值,只能成为体现男性价值的工具。“男尊女卑”的观念既反映出男性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不合理,又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人权思想相背离;既表现出社会观念对体力的盲目崇拜,又牢固了男性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力[8]。

“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盛行,不仅使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较低地位,沦为男性附庸,禁锢了女性的思想,而且使女性无法获得经济来源,必须依附于男性生存。女性形成了一味顺从、隐忍的性格,逐渐丧失自我独立的人格[9]。

3.1.2 近代对男女平等的追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启蒙思想使得民智开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封建思想的迂腐落后并予以批判和否定。“男女平等”观念被提出,承认和肯定女性的独立地位,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10]。

3.1.3 当前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保障

如今,男女平等成为重要的立法原则,同时“弱者利益保护原则”也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进而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制定的专门性法律,这部法律由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之后进行了两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女性权利进行了全面保障,不仅从人身权利、财产权益方面对女性利益予以全面保障,而且关注到女性随着社会地位提升对政治权利、受教育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11]。

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这部法律专注于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这部法律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为目的,有助于保护在家庭暴力中的女性群体的利益。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我国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等法律法规,实现对女性权利的全面保障。

3.2 女性社会地位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近年来女性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女性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职场、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大量对女性不公平的现象,女性的发展空间和话语权仍明显弱于男性,主要表现在才能、潜力、贡献发挥方面[12],突出表现为用人单位的选择、技术领域的限制和性别教育意识的缺失。当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是每一个拥有家庭的职场女性需要面临的难题,女性在就业时受阻是一个社会现实。许多用人单位在面试已婚女性时会提出“您会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未来是否有生育计划?”等问题。同时,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普及,绝大多数女性只能从事基层工作,高新技术岗位很大程度上不会接纳女性[13]。此外,性别教育的缺失也是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从儿童时代起,女孩和男孩就被父母寄予了不同的期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男孩女孩在性别观念上产生偏差,影响他们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

面对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过程中的种种阻碍,有关部门需要发挥积极作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扩大女性就业范围,同时需要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借助网络媒介等进行宣传,营造两性平等的良好氛围。

3.3 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重要作用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意味着社会环境趋于宽松和谐,理性和逻辑成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原动力。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离不开女性的贡献和助力,女性天然具备的细腻、从容和专注既是女性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14]。目前,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女性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权保障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標志。

4 结语

在当前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错误思想不应成为歧视女性、特殊对待女性的原因。女性题材的都市剧很好地向大众展示了女性新形象,传递着女性主义。不止男性可以拥有财富与成功,女性一样可以拥有,女性存在的意义不止为了家庭,她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与追求。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女性发挥更多的作用,同时社会也给女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女性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地位不断提高。《欢乐颂》等都市剧的出现,反映了女性崛起的潮流,希望随着这些优秀影视作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实现物质独立与精神独立,女性社会地位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卢育娟.论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以电视剧《欢乐颂》《我的前半生》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4):97-99.

[2] 张卫凤.《我的前半生》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J].大众文艺,2018(08):34.

[3] 李胜利,张维肖.性别平等视野下国产女主剧的发展道路探析[J].中国电视,2020(09):28-33.

[4] 孙嘉悦.新世纪中国都市题材剧女性形象价值观研究[J].今传媒,2020,28(09):121-123.

[5] 王艺洁,李让,汪海燕.浅谈拐卖妇女儿童题材影视剧中体现的思想文化[J].戏剧之家,2019(36):220,222.

[6] 殷源卜,陈冬玲.乡土文化中外嫁女的社会地位分析[J].汉字文化,2020(10):177-178,183.

[7] 王瑞.论角色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中的价值[J].艺海,2019(11):39-41.

[8] 黄洁.我国男女两性的差异性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S1):10-14.

[9] 段婧瑛.极端的艺术追求并不代表深刻[N].文艺报,2019-03-20(004).

[10] 盖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亲”[N].文汇报,2019-03-20(010)

[11] 王艺洁,汪海燕.浅析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创新[J].艺术科技,2019(15):57-59.

[12] 张旖华.新女性与旧道德: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以《良友》画报的女性形象为视点[J].视听,2019(01):192-194.

[13] 张秧泽.新时代中青年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14] 辛湲.是什么阻碍了她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兼论中国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03):84-88.

作者简介:谢玉青(200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分析。

指导老师:汪海燕(1978—),女,湖北恩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法经济学分析。

猜你喜欢
社会地位都挺好欢乐颂
苏家“都挺好”,美剧“更摩登”
《都挺好》:探讨现代家庭情感关系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 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
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浅析《千只鹤》中女性人物的敬语使用
农民工社会地位变迁影响因素及成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