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水生植物配置

2021-08-11 20:19张鑫芝
艺术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微山湖

摘要:湿地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有“地球之肾”的名号,植物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通过综合调查和文献查阅,根据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对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的水生植物进行艺术性的分析,并阐述该景区水生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湿地景观中的水生植物配置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植物配置原则;景观艺術规划;微山湖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0 引言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它孕育了众多生命,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直接挂钩的。植物景观规划利用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线条、颜色、弧度等特征的优势对植物进行搭配和重组[1]。我国拥有的湿地数量较多,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湿地的数量逐渐减少,环境污染也越发严重[2]。为了保护湿地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便是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景观艺术设计与植物配置也就显得格外重要[3]。

1 微山湖概况

1.1 区域位置

微山湖湿地红河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西部的滨湖镇,它拥有大片的野生红荷与芦苇,被称为“中国荷都”。

1.2 自然条件

微山湖湿地红河旅游区总面积达90平方公里,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环境保存最原始的景观湿地之一。

1.3 气候、动植物资源

微山湖湿地红河旅游区位于暖温带,生态结构完善,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内有大量的藻类植物和维管植物,其中水生维管植物与陆生维管植物较均匀分布,还有325种脊椎动物,以及其他浮游动物等无脊椎动物。

1.4 人文历史条件

历史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精神活力[4]。微山湖湿地红河旅游区具有浓厚的历史发展背景,同时它也依托对这些历史背景的保留与再设计形成了独有的特色[5]。景区东西南北各个方位都有先人生活的痕迹,如老一辈革命家们使用过的渡口、经久不息的古运河、咸丰帝师的故居等。

2 景观湿地植物配置原则

2.1 选择具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植物

湿地在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净化污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山湖湿地景区中有大量的荷花、睡莲与浮萍,同时在各个园区还分布有荇菜、菰、菖蒲等具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植物,它们可以转化一部分氮磷物质[6]。

2.2 利用植物营造生态环境

景观湿地的植物配置要在满足生态性原则的基础上满足观赏性[7],所种植的植物最好是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以做到四季皆有景可赏[8]。

在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性中,最先吸引人们的是植物的颜色,它没有经过人类的干预与控制,是最生态化、最纯净、最具影响力的颜色。人们看到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利用植物景观的色彩影响人们的心理,使人身心放松[9]。

不同的水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各有不同,同一种植物在同一环境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10]。为了更好地规划不同的水生植物景观,还要根据现有的地形、竖向设计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帮助其正常生长[11]。微山湖景区内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植物群落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当风吹过时,芦苇与菖蒲便会发出飒飒的声响[12],并以线的形式拉高人们的视线,让其不止停留在水平面[13]。光影打在水面既能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还增强趣味性[14],有了光与影的加持后平静广阔的湖面便会充满生机[15]。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共同构建了水上植物景观,漂浮植物随风飘、随水流,以点的形式自由地点缀在宽阔的湖面上[16]。沉水植物菹草有近圆形的根茎,它浅波状的叶缘在水底随意漂浮,而且它在秋季发芽,在冬春生长,让人们在寒冷萧瑟的冬季,也能低头感受到盎然的春意。

驳岸周围的植物起着引导视线和柔和边缘的作用[17]。岸线的植物配置要根据湿地现有驳岸的特征进行搭配,驳岸的软硬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18]。微山湖面积广阔,其大部分驳岸都是人工修建的规则式石岸,只有小部分属于天然形成的自然式驳岸。规则式的硬质驳岸线条呆板,因此设计师在微山湖的植物配置中多将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种于岸边浅水,芦苇与菖蒲的枝叶细长柔软,其自然的流性线条正好可以弥补驳岸过于规则的不足,弱化驳岸的视觉效果,呈现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19]。自然式的驳岸线线条丰富自然,在植物配置时更要注意植物与驳岸的配合,否则易变得杂乱[20],用园林造景的语言概括就是“欲露先藏,虚实相生”[21]。微山湖的设计师用睡莲与荷花搭配水景,红荷群落所形成的遮挡面柔和自然,是天然的屏风,让每处景观都充满诗情画意,赏心悦目[22]。

2.3 构建空间搭配合理的植物群落

植物是景观空间搭配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微山湖的植物配置通过孤植、片植等方式,并结合自然植物的群落的特征,使植物错落有致,增添了景观的趣味性[23]。合理的搭配植物群落,可使生态结构更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群落景观[24]。微山湖的植物配置还根据水生植物不同的生活类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不同的搭配。

2.4 生态安全性

在选择植物物种时,必须选择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的物种,否则就会增加破坏生态平衡的风险[25]。例如,我国从北美引进的互花米草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占据了我国众多海口与沿海滩涂,虽然带来了效益但也带来了危害。

2.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湿地景观规划除了要考虑微山湖景区自身的发展外,还要考虑人们对湿地景观的期望以及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造成的影响。比如景区内污水的排放问题、垃圾处理问题、人类活动需要等。只有保证设计理念融合生态美学的原则,把握好生态系统运行的协调统一,才能避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影响[26]。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人们不止追求身体上的温饱,还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更多的生态景观艺术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27]。利用好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融合湿地的生态、文化和艺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高度和谐相处[28]。

3 存在的问题

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因其先天的优势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但它季节性规律强,开放时间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待解决。

第一,景区内的植物大都是观赏性植物,但景区若在此基础上,加入其他的优势,如医药、饮食、手工业、原料产地、畜牧业等,便可实现转型升级[29],游客人流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景区内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种类多且分布范围广,但沉水植物只有菹草,且仅分布在钓鱼台、百荷园一带。沉水植物的根和茎大都生长在水或泥土中,在净化水体和吸收有毒物质这方面,与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要略胜一筹。

第三,红荷与睡莲的花期都是5~10月,旅游季分期明显。并且景区内红荷的种类多、种植面积大,其他观赏性花卉分布范围小、种类少,花卉分布不均衡。此外,旅游旺季大部分人都在红荷区观赏,人员拥挤问题十分严重。

第四,景区宣传不到位。虽然微山湖湿地景区有大量的人文历史遗迹,但其开发力度小且游客了解也较少,应适当设置解说牌或工作人员,以增加景区的文化价值[30]。此外,野生红荷的名声过大,若与游客的期望差距过大就会对景区的发展起反作用。

第五,景区内河湖居多,但景区管理工作松懈,易造成湖水污染。

4 结语

综合发展对于一个景区来说必定是一个长久的发展之法。作为旅游胜地,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应该发展多样化的旅游,除红荷观赏外,还应规划更多的景点。比如引进一些沉水植物。这样既能增加水生植物的景观层次又能增强净化水体的功效。再如增加与人文历史相关的艺术雕塑,以增强景区的艺术性、提高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利婷.南京月牙湖公园小水域植物造景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3-104.

[2] 钟巧虹,徐顺毕,周超.德清下渚湖湿地博物馆室内概念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0):98-99.

[3] 张知祺,吴曼.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人文性研究——以镇江金山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9):115-118.

[4] 洪飞翔,张磊.“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景观设计——以江阴新城中央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72-73.

[5]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6] 包婷,于成景,李雪艳.城镇景观规划中的水体生态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140-141.

[7] 何融,祝遵凌.浅析生产性景观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3):69-70.

[8] 王子豪,刘力维.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85-86.

[9]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0] 单一雯,王春.公共艺术设计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初探[J].艺术科技,2020(20):179-180.

[11] 孙雅茹,文媚,王夕倩.城市湿地的自然复兴——以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3-4.

[12]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13] 丁佳欢,耿涛.乡村滨水地区导向系统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3):58-59.

[14] 赵兴敏,汤箬梅.现代景观的“无界”设计研究——以南通“沁园兰园”为例[J].设计,2019(11):43-45.

[15] 韩薛.浅谈造园的艺术美——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91-192.

[16] 钟巧虹,祝遵凌.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17] 熊瑶,张秀,严妍.公园城市视域下的郊野公园游径系统规划设计——以汪溪郊野公园为例[J].装饰,2020(10):132-133.

[18]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19] 吴歆悦,李雪艳.公园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08):83-84.

[20] 朱夢,姜萱,苏婧.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园水心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2):29-30.

[21] 苏婧.楼观台道教园林景观营造方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109.

[22] 管佩弦,李雪艳.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研究[J].艺术科技,2020(13):105-108.

[23] 熊瑶,李明,庞莹莹.浅谈造园中的植物种植美学[J].大众文艺,2018(24):90-91.

[24] 程涉,卢鑫昱,胡海波.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太仓市金仓湖湿地公园为例[J].设计,2018(21):30-32.

[25] 时潇潇,李雪艳.生态设计文献综述[J].大众文艺,2018(24):76-77.

[26] 高妍,孔德金,王夕倩.山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探讨[J].大众文艺,2019(19):83-84.

[27] 顾思慧,陈玮,熊瑶.论如何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融入居住环境——以六善酒店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89-90.

[28]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29] 王奕,火艳,祝遵凌.乡村植物的生态群落与美学设计应用——以桦墅为例[J].设计(上),2018(12):61-63.

[30] 潘玥,徐雷,梁晶.乡土文化在南京乡村旅游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8(19):106-107.

作者简介:张鑫芝(1999—),女,山东泰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陈玮(197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学。

熊瑶(1983—),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微山湖
微山湖
美丽的微山湖
刻画家乡风情 传达动人情感
刻画家乡风情传达动人情感
微山湖
微山湖:一幅萧索的山水写意
项目管理结硕果——微山县和上海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座谈会在微山湖畔召开
中国海军“微山湖”舰
微山湖上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