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成校社团建设工作策略

2021-08-11 02:19马达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乡镇

马达

摘  要:社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成立不同类型的社团,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培养兴趣爱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创建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但是,目前很多院校所创建社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社团特色不明显,管理机构不完善,创新性不强。针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乡镇成校社团建设工作策略,旨在为成校社团建设工作对开展提供有效意见。

关键词:乡镇;成校;社團建设

乡镇成人教育,是城市教育持续发展、推进的需要。也是推进文明的建设的需要。背井离乡的务工人员,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入城市。从“农民工”到“新居民”,一系列的称呼变化,证明了“新居民”不在被防范,被排斥,真正的从心理上,思想上被接纳。所以需要加强院校社团建设,增强社团成员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

一、成校建设社团对学生的益处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

有人说,参加社团除了耽误学生学习,没有任何益处。导致学校对社团发展不够重视,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社团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亦不能真正发挥社团对学校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但我认为,社团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举办活动时,不仅让自己开心,也能学会为他人考虑,体会集体的重要性。这种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所以,在学校参加社团是很重要的{1}。

(二)扩大交际圈提升适应能力

参加社团,可以让学生交到很多朋友,从而扩大自身的交际圈。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寻求他人帮助。所以,广泛交友对我们自身是有很大的益处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参加社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校园中总会举办各类的活动,所以各个社团之间,也会有一些活动合作或人员交换。在这种多人的大集体中,总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此时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校园社团就是社会关系缩小版,学生在社团中得到锻炼提升适应能力,就等同于提前适应社会。

二、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及保障

由于社团缺乏管理,导致社团活动的运行得不到保障。社团的人员信息,活动的备案,预审和经费都存在滞后性。所谓的动态监管,只存在于形式上,导致出现部分低质量的‘僵尸社团。因为活动场所和经费的紧缺,所以阻碍了社团发展,开展的活动得不到保障。例如:社团开展活动的空间不够导致场所不固定,因此只能以打游击的方式举办活动。不稳定的活动时间,不理想的活动效果,使学生对社团活动失去兴趣。而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由学校和社员提供的。有限的经费,很难支撑活动的高成本和高投入。导致社团缺少吸引力,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二)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

虽然活动越来越多元化,但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层次不高,持久性也不强。例如:娱乐性活动较多,但提升自身素质类的活动较少。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持续性和吸引性。失去了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因为社团的种类越来越多,部分社团在举办活动时,很漫不经心,既不认真思考,也不去精心策划。使社团没有明显的特点,流失社员,没有立足的根本。固定模式的社团活动,没有新鲜感,让学生失去了参与兴趣,导致社团没有展活性{2}。

三、社团发展理念

(一)育人理念

社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发扬真善美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思想,是育人根本,社团更是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场所。良好的社团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思维理性化,具备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在社团中,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得失,从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团管理,提升社团教师的自身修养,创新工作方式,根据学生的成长,因事而化,与时俱进,注重社团育人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二)育人主体

保障社团的自我完善,管理和提高,注重学生成长规律。制定明确规章制度,拓展育人资源,是奠定社团建设发展的根基。在育人过程中,不光要激发社团内部管理者,也需要学生会、校团委和教师等相关部门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传统的育人力量,同时积极挖掘学校的育人潜能。形成社团的统一思想,做到自觉履行育人责任。社团不仅要发挥会育人作用,还需联合不同环节与过程,分散主体育人资源,协同育人机构,使不同领域和层次的育人要素实现互通。

(三)育人空间

社团在育人的过程,需要一个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包括线上线下所有领域全部覆盖的团队。在全部要素的全局性的一个育人空间。学校应积极调动学生对于社团内外的各种育人力量,引进合理的社会资源,将信息空间和精神文化相融合。实现实体空间拓展到校园外。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传播方式开展育人活动,应增强对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综合提供学生核心素养,目前学生是互联网的发展大军,学校应重视其问题,增加对虚拟空间的建设,使学生可以把社团环境逐渐转变成虚拟空间。在互联网发展的当下,应充分的利用其特点,增强网络的传播{3}。令网络传播逐渐演变成为学生主要的信息获取点,进而丰富线上社团的育人活动。

结束语:新一代的年轻人,多数呈现及其富有个性与独立意识的特点,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比较匮乏。过于独立的性格,很难有什么伟大的作为,只有被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惊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安吉县天荒坪区域性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安吉县社区教育学院天荒坪分院[J].新农村,2020(06):58.

[2]吴秋芬.乡村振兴战略在安吉的生动实践——安吉县乡镇成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1):23-24.

[3]王决芳.“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钱清模式——绍兴市柯桥区钱清成校助力乡村振兴纪实[J].乡村科技,2019(33):19-20.

猜你喜欢
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乡镇人大“预备会现象”呼唤法律明确规定
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全面加速
加强乡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是消除乡镇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托克维尔谈美国的乡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