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引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08-11 03:54李林娇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党建

摘  要:從事故致因理论出发,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存在原因,提出了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探究高校党建引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路径,为其他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党建;实验室安全;安全文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内容,事故致因理论指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1]。由于学科种类多样性、危险事故多样性、实验研究不确定性、人员流动密集性、安全文化意识薄弱性等原因,高校实验室常常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2021年是“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探究适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的路径,搭建高校党建引领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框架,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之中的重要命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一)安全文化建设管理不系统

高校管理层面重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但具体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推广力度薄弱,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缺少相对的系统性。高校实验室教师科研任务繁重,晋升压力较大,往往专注于实验和教学成果的获取,忽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在实验室向学生团队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实验室人员安全责任划分混乱和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未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实验室整体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没有高度的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未形成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二)实验室准入制度不完善

就理工高校而言,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在一定程度映射出实验室安全文化欠缺,这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基层党建未发挥其先进性和领导性,实验室准入制度缺乏,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不足。当前,高校党建与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指导理论和探索实践缺乏全面性,应当积极发挥党建的领导地位,充分引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三)实验室安全文化载体不全面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仍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化建设的优势。党建基层组织在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多样的媒介广泛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实验室安全文化载体单一,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认可度低。

二、党建引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探究一条与时俱进的党建引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需要党委协同部门明确目标,依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搭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框架。

(一)协同共建,强化专职安全员责任

安全生产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实验是理工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必需的模块,实验室安全管理也应参照执行上述原则。党委应当协同部门贯彻实施党的安全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在学校实验室高水平建设与发展全局中积极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实验室专职安全员。安全员需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完善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丰富实验室安全培训形式;严格监督实验室准入制度;制定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指导手册;联系实验室实际更新实验室紧急预案;组织进行相关应急演练;实时监控实验室安全;及时解决实验室安全隐患,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2]。

(二)同向同行,健全实验室准入制度

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带头模范作用,建立实验室人员自律自觉重视安全的机制。丰富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作用,结合高校实验室科技创新情况,定时更新网上安全入门培训和考试管理系统,进行实验室准入理论考察,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加强实验室人员在物理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和规范实验试剂使用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和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实验室安全模拟演练,师生全员参与,亲身体会危险实验意识和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全体人员在演练过程中学会果断快速处理多样的安全问题,熟悉实验室仪器设施的规范操作,降低安全风险。

(三)齐心并力,完善安全文化载体建设

党员带头,发挥党建“互联网+”功能。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地位,具备专业科研背景的党委负责人搭建适合所在实验室的安全指导网络平台,制定紧急预案,根据实验室学科建设和科技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更新符合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室科研特色深入挖掘实验室文化底蕴,发挥党委的组织力,设计有趣且能团结实验室全体师生的竞赛活动,如举办微生物显微作画比赛、化学特效摄影比赛等,将实验室科研技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通过实验室安全文化主题周或竞赛活动,增进交流,拓宽视野,拉近不同实验小组成员间的距离,增强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文化载体的认同感和集体意识,从而使实验室安全文化传承发展[4]。

结语

实验室作为高校科研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不仅要拥有拔尖的仪器设施,更要拥有一流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党委协同部门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让安全文化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优秀的一流人才,为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宝智,吴敏.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1):42-46.

[2]王孟禄,张镭.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比较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227-231.

[3]王大刚,曾玉祥,潘成军,王雷.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07):296-299.

[4]高昊宇,秦少勇,白慧.高校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3):34-36.

作者简介:李林娇(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

基金资助:

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0SJB0026

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项目编号:2019JSJYDJ02015

猜你喜欢
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党建
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分析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生产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浅论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