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中华门”,扬旗“海智湾”
——记2021南京创新周“中华门创将”大赛

2021-08-14 06:55黄昱森雷郸琪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7期
关键词:江北新区南京

文/黄昱森 雷郸琪

6月24日,2021南京创新周印象“中华门”创赛华曜盛典在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盛典上,2021南京创新周“中华门创将”大赛公布结果并颁发大赛一二三等奖,举行了“筑梦海智湾”人才签约和“供需联盟”项目签约,并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举行圆桌论坛。

南京市相关部门领导,江北新区管委会有关领导,以及各区(园区)、载体、企业代表,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代表以及海内外参赛选手及团队成员等参加活动。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傅浩介绍了近年来南京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进展和特点。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连续4年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1号文件。以紫金山实验室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一室一中心”为关键支撑,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高峰”;创新主体活力不断增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507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业比重达53.42%;创新环境氛围不断优化;连续3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布局建设四大“海智湾”,构建“类海外”发展环境,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评价等。

南京的科技发展实力、人才集聚效应、开放合作格局、营商环境氛围,正为创新名城建设集聚无限可能。

参赛项目“华英盛放”

2021年“中华门创将”大赛以“‘宁’结海智新势力 ‘湾’留双创新活力”为主题,采取云上、线下相结合,国内、海外相结合,实现项目从“海智湾”启航遴选,再回“海智湾”落地展示的闭环。大赛由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科协主办,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会同相关区(园区)承办。

据悉,本届大赛面向国内外知名湾区征集了249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项目持有人和团队中,98%为硕博学历,42%为海外留学生或外籍人士,主要来自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项目呈现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三大特征。历经4个月,从5月14日的南京赛、5月28日的全国赛到6月23日的全球赛,一路走来、层层递进、优中选优。

“大赛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创业组是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而创新组更关注项目的创新点。走到全球赛阶段的项目有传感器、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和其他一些高性能材料,整个覆盖面都非常广泛。参赛项目的质量均受到了专家评委、园区企业的广泛认可。”大赛承办单位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鲍园琳介绍说,80%的项目具有国内外知名赛事获奖经历,35%的项目获得风险投资,部分项目进入A轮;27%的项目已经或有意向在南京创办企业或与南京企事业合作。

盛典上,12个项目分获本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成功登顶“中华门”。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有:上海宾通智能科技公司的基于AI的整体智能决策解决方案,致力于柔性制造、智能物流,为制造企业赋能升级;光纤传感构建BCG生命体征大数据中心项目创新性地用光纤传感监测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海拉汗液检测手环是智能穿戴设备,旨在通过汗液来无创检测葡萄糖、乳酸、尿酸等生理参数;领域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语义分析与动态建模平台,聚焦工程行业,提供从数据搜集、传输、可视化分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精彩现场路演和VCR解说让现场观众再一次感受到本届项目的质量层次、“创将”的拼搏精神。

全球赛评委、线性资本执行董事刘牧介绍了专业科技投资机构对项目的评判方式方法。他介绍说:“我们强调两个概念,一个是产品的技术和解决问题之间是否匹配,一个是产品跟市场需求是否匹配,这是两个重要的评判理念。在早期,我们更多的是看两个点,第一个点在于项目是否能解决一个市场上真正的足够大、足够痛、足够有标志性意义的问题。第二个点要考虑项目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比如市场愿意为此支付的费用有多少以及支付的意愿是否足够强。所以创业者们都可以从这两点去思考,自己处在哪个位置?到底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通过技术驱动来解决的?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大规模复制从而成长为一个高速成长的创新公司?这是我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判断创业公司的一个基本理念。”

让优质项目“秀”出来、“落”下去

2019年首届南京创新周上,“中华门创将”大赛首次精彩亮相。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600多名“创将”中有10%通过大赛认识南京、爱上南京,最后留在了南京创新创业、工作生活。大赛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扬声器”、优质科创项目的“蓄水池”。曾任大赛评委的一位投资人对南京的评价颇有代表性,他认为“南京是一座适合造梦的城市,营商环境优质、双创生态优异、政策支持给力”。

南京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也全部位于江北新区范围。颁奖环节后,举行了“筑梦海智湾”江北新区专场人才签约仪式,入驻江北新区海智湾的人才与江北新区五大园区现场签约。“海智湾·江北”国际人才街区位于江北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域内,主要由人才公寓、双创服务中心、孵化中心、生活配套等要素集成,为首次到访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的海外人才提供咨询解答、生活过渡、就业对接、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

为切实解决人才落地之忧,让海外人才真心诚意落户新区,南京江北新区为海外人才提供升级版的定制政策。出台《紫金山英才·江北计划十策》及实施细则;对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三大主导产业重点领域相关企业,新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高端人才给予其经济贡献“九成奖补”;成立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第二届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提供超30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近3000套“拎包入住”公寓支持、每月3000元研习补贴;对于年度《泰晤士报》发布的世界前500强高校毕业的海外留学生,符合条件的给予2万—4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等。

此外,现场还进行了“供需联盟”创新合作项目的签约,让南京市创新主体通过大赛顺利地找到了创新合作的“另一半”,从“中华门”出发,走向成功。

如何让项目在南京更好地“生根发芽”,如何利用好南京创新创业的好政策、好环境、好氛围?现场,往届参赛选手还分享了他们在南京创新创业的故事。2020年“中华门创将”大赛一等奖获奖者、南京中科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支炜说,通过大赛落地南京、利用南京的政策资源优势,公司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深刻融入南京创新名城打造的大局中。

据了解,在本次大赛中获奖的精英团队,不仅能赢得赛事的奖金,还将赢得市级重点人才计划的扶持、本地优质企业的合作,让好项目不仅能够“秀”出来,还能够“落”下去。6月25日,2021南京创新周闭幕式上,大赛的一等奖项目领取到市级重点人才计划的“直通卡”。

大赛主办方也表示,希望通过大赛这个“扬声器”发出筑巢引凤的“南京邀约”,让更多人才带技术、带项目,选择南京作为“栖息地”“腾飞地”,留在南京共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共享丰厚的创新机遇、共创美好的创新未来。

6月23日,2021南京创新周“中华门创将”大赛全球赛开赛。图为参赛项目进行现场路演,选手回答评委提问

产业链和创新链抱团赋能

本次活动现场还邀请了拙朴投资创始合伙人邵楠、国科嘉和合伙人陆佳清、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等5位大咖共话“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

嘉宾们对南京通过创新铸造的强劲动能保持强大韧性表示高度认可,也为南京的创新名城建设建言献策。国科嘉和合伙人陆佳清认为南京在高校、人才方面拥有突出优势,城市氛围包容、开放,建议南京在国家实验室方面也要加强布局,要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说,星瀚资本在南京投资了多家企业,南京企业深耕技术、韧劲足,但项目、技术、资本各方的交流不够,应该鼓励类似圆桌论坛的多方交流,各方应该非常快速的、频繁的交流;毅达资本合伙人刘晋认为南京在制造业方面实力雄厚,未来制造业的创新应该更加注重贴近市场、贴近需求。

在盛典举办的同时,在一楼的分会场,主办方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创新时辰对接会,加速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科学配置。亿嘉和、先声药业、赛特斯、原力动画等多家优秀企业应邀参会,共寻产业匹配。对接会上,企业方、项目方、产业链、资本链等各方人员通过组内讨论、供需对接等环节,探讨了彼此的合作方向,南京的一些龙头企业还进行了观点分享。“今天这样一场对接会,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找到了未来的合作方向和合作伙伴,直接把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现场一位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感慨道。主办方表示,对接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就是要通过需求引导、聚焦产业、抱团赋能,为南京本地企事业单位提供供需合作新动能。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南京真诚期待更多来自全球的创新人才,通过大赛这一纽带,在这片创新沃土上,在新时代的广阔征程上,一起为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江北新区南京
宜宾市三江新区
“南京不会忘记”
产业愈强,开放愈劲!经济增长赛道上,江北新区如何跑出“加速度”?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向晚意卿卿
南京大闯关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湘江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