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8-14 13:30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针对性体温肺炎

王 伟

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300

小儿肺炎是一种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冬春寒冷干燥季节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发作以后会使患儿出现发热、咳嗽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普遍年龄较小,对一些治疗措施抱有比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出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患儿身体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46名肺炎患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3例。其中,研究组患儿年龄1-7岁,平均(3.42±1.07)岁;病程最长7天,最短1天,平均(4.12±1.05)天;男女比例为13:10。对照组患儿年龄0.5-7岁,平均(3.24±1.02)岁;病程最长7天,最短1.5天,平均(4.36±1.12)天;男女比例为9:14。两组一般数据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病情监测、环境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等方法拉近与患儿的关系,缓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尽可能使其积极配合相关方面的治疗;(2)体温护理。肺炎患儿通常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并视情况采取物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3)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扣背等方式辅助患儿咳痰,如果患儿不能自主咳痰,则要及时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避免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影响患儿正常呼吸。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估护理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本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判定指标: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3 讨 论

小儿肺炎发病后会引起一系列临床以及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对治疗措施的抵触情绪,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出临床治疗的作用,促进患儿身体的恢复。以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无法对患儿之间的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把握,导致护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而针对性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能够充分把握小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在患儿入院后要根据患儿的肺炎类型和实际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且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这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相符合[3]。

总而言之,对肺炎患儿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针对性体温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