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1-08-15 07:14张树礼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污染绿色

张树礼

黄河内蒙古段长度为843千米,流经7个盟市的42个旗县区。内蒙古黄河流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4%,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及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全区乃至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生态状况的好坏既关系到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关系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内蒙古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之中,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合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科学划定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分类提出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保功能等调控策略及环境治理要求。构建黄河流域集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山脉、沙地于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逐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确保流域内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强化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坚持“以水定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持续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国土空间绿化,建立完善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机制。重点推进阴山北麓、贺兰山西麓草原防风固沙生态区建设,以及十大孔兑水土保持、地质环境治理、小流域治理和盐碱化治理。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分区分类开展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和沙漠化防治,强化生态保护建设评估考核综合监管。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移民和宜居搬迁,加强迁出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和完善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和预警评估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维护河流廊道等生态服务功能。

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突出节约优先,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严控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升级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工艺技术;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开展低碳及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探索建立碳中和示范区。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作用机制研究,推动煤炭绿色开发和智能化建设、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推动煤化工等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加快煤层气高效抽采和梯级利用,减少油气开采、收集、加工、输送及贮存和配送等各环节甲烷泄漏;推广水泥生产原料替代技术,鼓励利用转炉渣等非碳酸盐工业固体废物作为原料生产水泥;加强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控制农田和畜禽养殖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

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相关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完善碳排放核算和核查体系,健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推动将温室气体监测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做好“草原保护”“草原修复”“草原利用”三篇大文章,提高生态系统碳固定服务功能,增加森林碳汇、草原碳汇。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五水统筹,协调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

以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为重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全面推进黄河内蒙古段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治理及水环境监管。科学推进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流域用水总量,统筹平衡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逐步改善地下水超采现象,使生态用水得到保障。着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卡住污染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及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持续推进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农业氮磷负荷有效降低,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增容同步推进,建设一批人工生态湿地,有效开展水生态修复,不断增加优良水体,逐渐消除入黄口劣五类断面,做到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不返黑返臭。开展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黄河岁岁安澜。

(二)坚持联防联控与分区施策相结合,全力推进流域大气污染防治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聚焦工业、散煤、机动车等三大污染源,深入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计划、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散煤清零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计划等,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推进实行城市建成区降尘量考核,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实行“盟市行政区+重点控制区”区域统筹管理,实行协同联动与联防联控。将乌海市及周边地区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依法施治,实行大气污染物总量减量控制制度。

纳林湖,原名敖勒逊湖,因位于纳林套海农场境内得名。纳林湖是河套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乌兰布和沙漠中的一块瑰宝。杨树峰/供图

推动呼包鄂等沿黄重点地区实施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扩大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加快推进电力、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主要污染物只减不增。呼和浩特市要深入实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散煤清零计划,有效实施清洁取暖。包头市要着力破解“工业围城”问题,实现工业排放“削峰降速”。乌海市及周边要实行网格化监管,实现区域内重污染天气统一应急响应;统筹工业和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矿区生态环境集中连片治理;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控,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解决煤矸石、煤田自燃和工业排放叠加特别是焦化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问题。巴彦淖尔市要加快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低矮面源污染治理、散煤燃烧和建筑施工扬尘防控,从严管控秸秆露天焚烧。

(三)坚持分类利用,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利用

加快建立黄河流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和分类运输体系,逐步提高建制镇生活垃圾收运能力。加强工业园区正规渣场建设,综合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沿黄地区历史遗留大宗固体废物整治和综合利用,推进利用工业固废填充复垦造地,解决煤矸石自燃等突出环境问题,坚决遏制非法倾倒。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与建设,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内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

(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大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补齐农村牧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农膜回收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开展乌梁素海流域农业面源综合整治,加快解决沿黄周边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农村牧区生态环境监管。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五)强化生态环境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严防生态系统退化,确保生态安全。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加大对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监督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区环境监测、执法检查、生态预警。将环境风险管控纳入常态化管理,“防”“控”并重。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和监测,完善环境监控风险评估与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加大化学品及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提升固废利用处置水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四、破解结构性污染难题,大力推动黄河流域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千米范围内,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禁止新建化工园区;对流域内城市建成区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污染较重的行业企业实行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对传统优势焦化产业“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对流域内“散乱污”企业按照“科学规范一批、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倒逼产业加速提档升级,逐步优化产业布局。

着力解决“四多四少”问题,科学引导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严控高水耗、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和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倒逼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结构性减排。坚持“以水定产”,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绿色有机产业、沙草产业及沙生资源精深加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等黄河文化旅游业;积极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库布齐沙漠、乌梁素海流域“两山”基地群建设,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构建以生态环境产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六大绿色产业为主体,其他绿色化改造产业统筹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健全黄河流域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重大制度相衔接,形成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格局。

强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监管,建设涵盖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干支流水质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实施区域联动处置,形成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提升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的监管水平。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自治区环保督察发现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加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查执法及环境风险应急处置。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矿山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开展专项督察。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加快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控及配套制度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美丽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污染绿色
绿色低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