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石解毒颗粒治疗登革热临床观察∗

2021-08-16 04:17王军文谭行华林路平
西部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转氨酶登革热体征

张 波,王军文△,谭行华,林路平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5;2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具有发疹倾向的急性虫媒RNA 病毒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酸痛,皮疹,腹泻,出血倾向,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进行性减少,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进行性增高等,2019年被WHO 列为十大威胁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九位[1],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2]。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3]。

西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及疫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2]。中医药诊治登革热有悠久历史和特色优势。本研究观察柴石解毒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发热期登革热(非重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9~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热期登革热(非重证)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8~65 岁,平均(39.2±2.2)岁;病程1~5 天,平均(3.3±0.6)天。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龄19~64 岁,平均(38.5±2.9)岁;病程2~5 天,平均(3.5±0.5)天。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2]1)近期有登革热流行病学史;2)发热,伴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痛、皮疹和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或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3)登革病毒NS1抗原阳性;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1.3 纳入标准1)中医证候:湿热郁卫,卫气同病证。发热、头痛、腰痛、肌肉疼痛、恶寒、乏力、伴恶心、呕吐、纳差、腹泻,可见皮疹,舌红或淡红,苔腻或厚,脉滑数;2)体温≥38.0℃,发病时间≤5 天;3)患者治疗期间能坚持用药并能接受随访。

1.4 排除标准1)儿童、孕妇及重症登革热;2)重症登革热:在登革热诊断标准基础上出现下列严重表现之一者:严重出血(包括但不限于皮下血肿,肉眼血尿,咯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3)休克;4)严重器官损伤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ALT或AST>1000 IU/L),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病或脑炎等。

1.5 剔出标准1)入组后纳入对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入组后纳入对象中断本研究方案用药者;3)入组后病情危重,需要使用激素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禁止使用激素。常规治疗: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温水擦浴;高热患者不能耐受时可给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2)补液:出汗较多或腹泻者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补液治疗,以口服补液为主,以防电解质失衡。对频繁呕吐、进食困难或血压低患者及时静脉输液,可予等渗液如0.9%氯化钠溶液等;3)镇静止痛:可给予安定等对症处理。

1.6.2 试验组 常规治疗同对照组;禁止使用激素。柴石解毒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5019,规格:16 g/包,由柴胡15 g、石膏30 g、滑石10 g、党参12 g、黄芩15 g、水牛角20 g、薏苡仁20 g、葛根20 g、藿香10 g、甘草3 g 等组成,室温、干燥、避光保存,有效期24个月,所有试验批次均质量检验合格)每日2 次,每次1包,开水300 mL溶解后温服,共10包。

两组均治疗5天,治疗后1周统计疗效。

1.7 观察指标

1.7.1 观察指标[4]每6 h检测1次体温;观察恶寒、头痛、皮疹、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纳呆及舌、脉等临床证候,每天2次;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6 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

1.7.2 疗效标准 参照《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主要结局指标:退热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次要结局指标:症状体征、安全性。治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复常;好转: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改善;无效:体温无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变化或加重。退热时间:在不用退热药时体温<37.4℃,且持续24 h及以上。

1.8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样本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体征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发热、头痛、全身痛、腹泻、皮疹、乏力、纳呆症状体征复常时间具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治愈时间比较(±s) d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P例数50 50发热2.25±0.80 2.76±0.89-3.013 0.003头痛1.82±0.75 2.70±0.86-5.450 0.000全身痛1.73±0.49 1.98±0.52-2.474 0.015腹泻2.20±0.64 2.56±0.66-2.563 0.012皮疹2.52±0.61 3.36±0.66-6.574 0.191乏力2.42±0.61 2.82±0.80-2.812 0.006纳呆2.16±0.62 2.60±0.70-3.332 0.001

2.2 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较用药后降低(P<0.05)。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5

9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50 50白细胞计数(109g/L)治疗前5.06±1.99 4.92±1.79治疗后5.95±2.07*#5.11±1.85*血小板计数(10g/L)治疗前97.63±30.19 98.28±29.53治疗后120.53±28.48*#100.32±29.95*谷丙转氨酶(U/L)治疗前58.22±20.06 60.75±19.96治疗后38.98±20.09*△39.17±19.67*谷草转氨酶(U/L)治疗前66.43±30.28 65.51±31.78治疗后40.36±19.54*△46.32±18.31*乳酸脱氢酶(U/L)治疗前203.36±59.96 200.34±50.28治疗后186.35±46.87*△190.21±41.47*

2.3 临床疗效试验组治愈、好转、无效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9 例、11 例、0 例及78.0%(39/50)、100.0%(50/50),对照组分别为30 例、17例、3例及60.0%(30/50)、94.0%(47/50),临床疗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6,P=0.039)。

2.4.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打嗝、胃痛1例(2.0%),腹泻1 例(2.0%),手掌瘙痒剧烈1 例(2.0%),失眠2 例(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5/50)。对照组胃痛、反酸4 例(8.0%),手掌、脚掌瘙痒剧烈3 例(6.0%),失眠、焦虑6 例(1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9/50)。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于登革热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5],没有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6],未研制出特效抗病毒药物[7];登革病毒的血清型及亚型多样,未开发出能够同时预防所有登革病毒血清型及亚型的疫苗[8];蚊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杀虫剂,但杀虫剂的大量和不合理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蚊虫产生抗药性[9];如何预防二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10],出现重症登革热,西医无特效方法[11],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

中医学将登革热归于“瘟疫”“暑瘟”范畴[12]。本课题组对既往20 余年广东及云南地区登革热发病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登革热发病季节为夏秋之交,患者大多发病初起即见气分症状,起病急,病情重,传变迅速,可出现湿邪阻遏之征,如头重如裹、身肢重疼、纳呆、便溏等,属中医“暑瘟”范畴,病因为暑温夹湿[13]。临床“卫气同病”较为多见,且迅速出现“气分热盛”,此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快出现“逆传心包”证候[14]。

中医治疗原则为清暑化湿、益气养阴,方用白虎汤合六一散加减。柴胡、石膏为君药,其中柴胡解热透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得暑温之邪得以疏利;石膏辛寒清气、涤暑泄热;滑石清解暑热;薏苡仁利水渗湿;藿香芳香化湿;黄芩清热燥湿;葛根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共为臣药;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安络,以防暑热太盛,伤及营络,先安未受邪之地;党参益气生津,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助党参、薏苡仁健脾,又缓石膏、滑石、水牛角寒凉之性,为使药。诸药合用以清透暑湿之邪、兼清热凉血、透邪通络,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则诸证自除。方中清、散、和、补4 法联用,清法清热解毒以退热;散法解表祛邪散热,给邪以出路;和法和解枢机,透邪热从表而解;补法包括补气扶正驱邪和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旨在通过多种途径使邪从卫气分而解。总览全方,以清热化湿为主,辅以和解、凉血、解毒、养阴,共建退热化湿、外解内化之功,以恢复脏腑调畅气血,阴阳平和的机能。

柴石解毒颗粒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经验用方,主要应用于登革热(非重症)发热期的治疗,已经过临床验证,对于退热、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发热、头痛、全身痛、腹泻、皮疹等症状体征的治愈时间及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复原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柴石解毒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缩短登革热患者热程、减轻头痛、关节痛及全身症状,提高疗效,避免病情反复,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转氨酶登革热体征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转氨酶高与肝炎
登革热是什么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