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21-08-16 13:17
关键词:商务英语双创核心

余 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10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命题,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需要。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中需融入“全人教育”理念,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执着的科学精神、持续的学习能力、健康的自我管理、敏锐的市场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担当的“双创”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核心素养对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中国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具体到职业教育,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职业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职业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对职业教育而言,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素养,直接指向“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

(二)核心素养在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探索并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和良性发展。“双创”教育的核心是对创新创业“人”的全面教育,而非纯粹“项目”与“技能”培训,即“双创”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推动学生向“全人”目标前进的关键动力。[2]

基于核心素养的“双创”人才培养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意志,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和关注的对象。[3]具备核心素养的“双创”人才由于具备优秀而全面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面前更能抓住先机,赢得成功。

二、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调查分析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课题组编写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调查问卷,分别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具体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于2019年10月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194份。调查结果分析见下表。

表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调查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各方面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较为缺乏,学习和健康生活水平较差,但责任担当意识较强,实践创新意识较强。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效能结构框图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4]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亦提出,高等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高职教育的重要命题。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文化素养较低,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比一般的本科学生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这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双创”人才提供了基础。但是,长久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陷入了“重技能、轻素养”的误区,过分强调“项目”和“技能”训练而缺乏“全人教育”理念的融入,导致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足1%,易被市场淘汰。[6]要培养高素质的“双创”人才,就必须走出误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使他们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与胜任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实现自我价值。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针对创新创业成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构建,具体包括心理品质、社会认知、创业取向、自我发展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图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效能结构框图

(一)心理品质

创新创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机遇风险并存,成败起伏不定,自主创业者较一般的劳动者更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心理品质成为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之一。心理品质主要指两个元素:一是健全的人格,包括积极向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二是独立担当,包括独立思考判断,善于合作交流,敢为人先,勇于承担后果,坚持不懈,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创业的艰苦,逆境下能带领员工战胜困难达到目标。

(二)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素养主要包含市场判断和机遇洞察两个要素。要创新创业取得成功,首先要熟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能对市场做出有较为准确和务实的判断;同时,要能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与地域优势,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行情和优劣,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充分研判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发现机遇、抓住商机。只有具备了市场判断和机遇洞察这样的核心素养,才能避免非理性创业、盲目创业。

(三)创业取向

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取向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少走弯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创业目标是学生创业取向的核心,它涉及“为什么”创业的问题。据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多元,大部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改变个人命运,获得名望地位等,较少的学生创业目标是回馈社会,奉献社会。只有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拥有更伟大的精神追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是否盈利不能作为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关键在于能否在创业环境中实现创新,是否符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是否实现个人成长和服务社会。[7]

(四)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是保持创新创业项目稳定实施和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这意味着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学生必须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管理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另外,学生还需具备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这有利于学生提升格局,扩大视野,为创业项目的后续做大做强打下基础。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成效不如其他理工科或艺术类专业学生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基于其专业局限,二是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即学生性格普遍较为内向和腼腆,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新热情和创业意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双创”核心素养包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对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国际营销等相关领域的商机捕捉及项目选择能力,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清晰的创业思路,对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理解与包容能力,等等。基于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需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出发,突破专业局限,重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优质人才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企业、学生等各个层面的配合,涉及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校园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等方方面面。

(一)实施顶层设计,树立长效“双创”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需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手段与能力拓展到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出发,立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的人才。[8]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方联动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一是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全盘规划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宏观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统筹校内外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二是提供全方位保障。出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制度,如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生休学创业管理办法、学生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等,使学生创业活动有据可依;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实训室等实体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资金和师资支持。三是营造“双创”校园文化。依托社团组织、校园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创业项目展演、创业策划竞赛、创业达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加强核心素养融入,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将“双创”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与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基于核心素养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强调学生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还应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健全的心理品质、深厚的人文底蕴、善学乐学精神列入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软实力”。

其次,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双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双创”素养模块,包括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阅读与写作、普通话、演讲与口才、信息技术等通识课程,为学生植入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一定的文化修养与交流沟通能力;二是“双创”能力模块,包括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跨境电商、商务英语翻译等,主要培养学生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三是“双创”素质拓展模块,包括综合技能实训、创意创新实践、创业项目模拟、顶岗实习等,通过各类项目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双创”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宜分层施教。层次一,面对所有的学生开设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层次二,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采用针对性、适应性的培育方案,利用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实训室等实体基地,选取个性化项目,如外贸单证工作室、商务英语翻译协会、跨境淘宝店、英语云培训、国际信息检索站等进行孵化和培育;层次三,对于初创者,争取学校资金资助或帮助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提供场地、人力、物力支持,通过全方位的项目服务助力其渡过初创期,同时指导他们参加国家级、省级黄炎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竞赛增强创业信心、扩大视野。

(三)树立核心价值观,引领“双创”评价取向

在创新创业评价上,应强调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改变以往只重视创新创业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倾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影响、创业过程对自身意志和能力的磨练、创业行为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等,帮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创新创业心态和正确的“双创”价值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全人教育”理念,在完善的顶层设计下,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改革评价取向,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基于心理品质、社会认知、创业取向、自我发展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社会输送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双创”人才。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双创核心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