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价模式结合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麻醉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总结

2021-08-17 11:20邢雪燕周芳田曦陈祖鹏涂淑敏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年5期
关键词:麻醉护士规范

邢雪燕, 周芳, 田曦, 陈祖鹏, 涂淑敏

(1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北京 102218; 2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国卫办医函[2017]1191号、 国卫医发[2018]21号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文件的相继出台[1-3], 国家管理部门逐步明确了麻醉护理的岗位设置及专科护理工作要求等内容。 我院自2014年设立麻醉护理岗位(含麻醉监测护士)并结合政策要求逐步完善麻醉护理工作内涵, 目前麻醉护理工作内容涵盖术前评估、 麻醉前准备、 麻醉诱导期、 维持期及恢复期护理、 疼痛管理、 总务管理(含麻精药品管理)。 其中, 麻醉监测护士主要协助麻醉主治医师实施麻醉、 进行监测并完成围麻醉期的护理工作。 麻醉护理的出现既体现了护理的专科化又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麻醉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是目前国际权威的质量评价模式, 在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被广泛应用[4]。 该评价模式指出, 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从结构面、 过程面和结果面进行。 我院麻醉科设立专门的麻醉护理质量管理组, 自2017年起全面实行以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为主导的麻醉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全面负责, 下设规范组、 监测组、 改善组, 每个小组各有1名成员配合完成本小组所负责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科室采用以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为管理主体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进行麻醉护理质量管理。

1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形成麻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科室根据自身麻醉护理临床工作的特点,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结合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文件[3],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形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三个维度和三级条目(表1)。

表1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续表1

2 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下, 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及功能划分

2.1 结构-规范组

规范组的职责包括: (1)负责计划麻醉护理操作标准作业规范及麻醉护士工作细则的修订。 制订麻醉护理操作标准作业规范及麻醉护士工作细则的修订计划并按计划定期检查完成情况。 仇蓉等[5]研究表明护理标准作业规范可提高护理操作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另外, 标准作业规范也应用于临床疾病诊疗和手术操作流程等[6-7]; (2)负责科内护理规范修订相关的教育训练、 针对修订完成的护理规范进行格式审核, 以达到标准化及同质化; (3)完成修订的麻醉护理操作标准作业规范及麻醉护士工作细则定期汇总上报护士长, 经逐级审核通过后方可公布执行; (4)负责麻醉护理规范线上学习的建档及更新工作, 在线学习麻醉护理规范板块的建立、 定期更新及维护。

2.2 过程-监测组

科室护理质量现况、 护理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及成效如何, 都需要借助监测组的力量, 监测组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依据麻醉护理操作标准作业规范修订麻醉护理操作查核表。 有研究表明查核表不仅可实现质量评价的标准化, 提高质控效率, 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8-9]; (2)制订年度麻醉护理质量监控计划, 包括监测指标、 阈值及监测频率; (3)按照年度麻醉护理质量监控计划进行每月查核及结果汇总。

2.3 结果-改善组

运用PDCA循环结合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科室麻醉护理质量改进, 改善组主要负责: (1)每月汇总麻醉护理异常事件(含不良事件); (2)针对麻醉护理异常事件, 运用科学的方法(如RCA等)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 后续持续关注改善成效并进行改善结果的评核; (3)汇总每月满意度及患者抱怨、 投诉案件, 进行专项分析和改善; (4)运用质量管理手法进行质量改进, 如品管圈活动、 专案改善活动等。 有研究表明PDCA结合质量管理工具有助于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10-11]。

3 结果

以2020年为例, 共修订麻醉护理操作标准作业规范12篇,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累计修订麻醉护理操作标准作业规范32篇, 麻醉护士工作细则2篇。 2020年全员在线规章学习共20篇, 达标率100%, 规章考试成绩平均97.6分。 2020年依据当年护理质量监控计划的排程, 针对28名麻醉护理人员进行麻醉护理操作查核, 共计完成41项次, 1148人次, 均达标。

2020年我院麻醉科门诊无痛内镜由麻醉监测护士协助麻醉主治医师完成的共3272例。 手术麻醉由麻醉监测护士协助麻醉主治医师完成的有8138例, 占比总手术麻醉例数的78.2%, 其中≤ASAⅡ级占比64.2%, ≥ASAⅢ级占比24.7%。 针对由麻醉监测护士协助麻醉主治医师完成的麻醉案例每月汇总, 无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 无患者及家属投诉或抱怨, 患者满意度100%。 为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2020年继续维持2018年品管圈活动成效, 将PACU入室低体温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

4 讨论

护理质量是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否专业的标准之一, 也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质量, 还取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12]。 有研究表明[13]专项质量改善小组可以确保护理安全, 提升护理质量。 李云飞等[14]提出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围术期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 敬洁等[15]提出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不仅能科学、 客观、 规范地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全过程, 还能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循证依据。 Donabedian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将质量评价分为结构面指标、 过程面指标和结果面指标, 三个维度紧密相连, 相互支撑, 对护理质量评价具有科学、 实用、 可操作性强的特点[16]。 麻醉护理质量作为围术期护理质量的一部分, 应该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理论针对麻醉护理工作过程构建科学、 系统、 可操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机制, 对临床麻醉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我院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运用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对麻醉护理质量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伴随着麻醉医疗及护理行业的发展, 可进一步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构建麻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及各级指标[17], 但要注意现阶段麻醉护理质量管理三维评价体系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医院可根据卫生管理部门的政策及医院、 科室的特色等对二级和三级项目进行调整。 另外, 随着循证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方面的不断发展[18-19], 将知识转化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麻醉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麻醉护士规范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