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21-08-17 18:53吴淑维孙蓓蓓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9期
关键词:抢救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吴淑维 孙蓓蓓

摘  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所用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确定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所用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确定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抢救时间更短,患者住院以及症状缓解时间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072-03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患者心脏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现象,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特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发病较急,且病情较为危重,需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1]。目前,二级及以上医院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并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2]。急诊护理路径是目前急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护理路径主要是通过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一套适合患者救治以及护理的方式,并实施方案,减少患者待诊时间,提高护理效果[3-4]。本次试验针对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旨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65.30±2.30)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65.50±2.10)岁。本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皆知情并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皆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患者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肝肾功能异常等其他疾病患者;②不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患者;③抢救无效死亡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皆采用依达拉奉(生产企业:河北亦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国药准字H20090353,20 mL∶30 mg×4支),注射2次/d,30 mg/次。另选取人尿激肽原酶(生产企业: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0.15O NA/瓶×10瓶)进行治疗,每次0.15 PNA单位,溶于50 mL或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1次/d。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急救方式,包括护理人员定时开展培训,根据培训中所学的知识以及患者病情对患者展开急救护理,关注患者血压等各项临床指标,安抚患者家属。

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内容包括:①快速分诊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急诊后3 min内即观察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直接将患者引导进入抢救室。②协助诊治护理:护理人员需协助医师完成心电图的扫描检查,由临床医师决定是否采取心梗绿色通道。随后,护理人员需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护理,准备即进行除颤。准备好关于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急救药物,指导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③转运护理: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后30 min内即对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完成相关评估,并帮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包括更换衣物、排尿等。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患者进入急诊科后1 h内完成转运。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所用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确定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所用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确定时间

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所用时间、急救时间及救治方案确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最常见因素,患者通常表现为突然急性发作,超过30 min患者即可感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梗死后的1 h内即存在致死的高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抢救十分关键。急救护理路径是近几年来随着急性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护理措施[5]。其主要在患者入院几分钟内完成分诊,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完成对应的抢救措施,并于最短时间内完成转运,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在进入急诊后到抢救完成的时间,为临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抢救治疗。于术前给予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在急救时放松,利于手术开展[6]。相比较于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将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救治安全,挽救患者生命,从而改善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看法,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本次试验针对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所用时间、急救时间、救治方案确定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试验数据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将急诊护理路径加以应用,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分诊、急救、救治方案确定时间,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在患者抢救中所需的抢救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桂英.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13):139-141.

[2]耿兆霞.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5):165-167.

[3]刘娟.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3):377-378.

[4]张娅.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36):49-50.

[5]胡卫绵.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探索[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1):126-127,138.

[6]彭冬玲,周春兰,邓军红.对比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6):53-54.

猜你喜欢
抢救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