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藏吉金拓片考

2021-08-18 03:25
天一阁文丛 2021年0期
关键词:钤印拓本拓片

于 芹

提 要: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为黄易所藏器物的拓片以及同好赠与或交换的拓片。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为何梦华整理校勘,记录了黄易所藏吉金拓片的种类。本文将以上两书进行比对,找出二者所收器物的异同,着重叙录国家图书馆金目中没有著录的器物拓片,并对该拓片是否为黄易所藏进行分析,厘清了黄氏所藏吉金拓片的种类,并推断《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刊刻以后,黄氏对《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又有增补。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为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以诗、书、画、印长,富于收藏,斋号秋景盦、小蓬莱阁等。 山东博物馆今藏有《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清稿本,六册,线装,无边框,贴有金石拓片。 其中所收,为黄易自己所藏器物拓片,以及同好所赠或交换的拓片。 大多数拓片标有原器藏家,并附有释文,个别还有进一步的考证。 这些考释有的为黄小松亲手所撰,有的则是后来的收藏者九皋、丁彦臣及李山农、李家恺父子所撰。 此册为目前已知仅存的黄氏金石拓本册。 据笔者统计,《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共有366种古器物的拓片①按:以器物种类计,同一器物拓片以一计数,同一拓片的复本不计。,其中三代吉金(上)71器、三代吉金(下)51器、汉金文77 器,魏晋以后金文33 器,镜铭(上)71 面镜子,镜铭(下)有63 面镜子。

此外,国家图书馆今藏有稿本《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一册,不分卷。 题签作“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有“小松所得金石”印。 题名页、三代及汉的前部分有边框及格栏,半叶九行24字。 白口,四周单边,上单鱼尾,字体毛笔楷书。 钤“宝董堂”“树镛之印”“汉画室”印。 书中有两则题跋。 一为1866年沈树镛跋,云:“小松司马所藏金石目,书面八字及校正脱误处皆亲笔也。 予所得止此碑目,定多罕见之本,惜不知流落何所,再书此以待延津之合。 同治丙寅七月既望,郑斋记。”末钤“沈树镛印”。 一为1928年刘之泗跋,云:“此目书衣有‘小松所得金石’文方印一宗,余家藏司马拓赠翁苏斋《三公三碑册》有沈郑斋手拓,此印款云:乾隆甲午秋得汉祀三公山碑于元氏县,属王明府移置龙化寺,作此印记之,小松。 都卅二字,附识于此,以资印证。 戊辰三月廿六夜,贵池刘之泗公鲁甫。”①沈树镛(1832—1873),清藏书家,金石学家,号郑斋。刘之泗(1900—1937),民国藏书家,字公鲁,号畏斋。此目录由黄易好友何梦华为其整理校勘而成,记录了黄易所藏吉金拓片的种类。

黄小松所藏吉金拓片究竟有多少种,目前尚不清晰。 由于《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以下简称《拓本》)在黄易同时代就可以不断增补新的拓片,在该册流传过程中也可能由后人掺入新增,而《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以下简称《金目》),也不是定稿,所以两书其实并不能全面反映黄小松的吉金拓片的收藏状况。 不过,作为最能反映黄小松收藏状况的直接材料,两书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信息。 笔者将两书目录进行比较,发现登载的相同器物为283种,《拓本》有而《金目》没有的器物83种。 具体情况按类整理如下:

一、两书共同登载的器物

(一)三代吉金(上)

《拓本》目录此类列有75件器物的拓片:钟九、鼎十六、尊三、彝十五、敦十五、鬲三、卣三、盘六、匜四,但内页缺少全形倒文钟、叔氏宝棽钟、父癸匜的拓片,实有71器物的拓片,其中58件与《金目》中相同:

?

续表

(二)三代吉金(下)

《拓本》目录标计为51器,与实际拓片相同,但各分类统计有误,根据实际拓片统计应为:簠三、簋四、壶二、爵七、觯二、觚二、举一、豆一、盦一、瞿四又一、戈十三、剑三、铃一、节一、枪二、削一、钥一、量一。 有39种与《金目》相同:

① 原注缺,实有拓片。② 两张,其一为副本。

(三)汉金文

《拓本》册目录上注钩四,杂器七十四,实查拓片缺一器,为77器。 《拓本》册在最末页也注明为77器。 经与《金目》核对,有55器与《金目》所载相同:

?

续表

(四)魏晋以后金文

《拓本》无目录,实查为33器,拓片边有器物名,与《金目》核对,有23件器物与《金目》相同。

?

续表

(五)镜铭

铜镜拓本共两册,无目录,上册为71面,下册为63面镜子,共有134面镜拓,大多未标名字。 《金目》没有单独的镜铭部分,分列在各时代相应的部分。 将拓本中拓片镜文与金目一一进行核对,得知其中有108面镜子和《金目》一致(下表为《金目》顺序):

?

续表

续表

二、《拓本》有《金目》无的器物

笔者核对发现,《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有目实无拓片的不计,实有拓片的器物中,有83种器物在《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中没有记录,其中很多实属黄小松所有,具体情况如下。

(一)三代吉金(上)

1.邢叔大钟(钤印:周曾之印)。 有钟文识读,有佚名题记:“此钟见于汴省,来自山西故家,乙已巳十月识。”

2.鲁公鼎。 《积古斋藏器目》载阮氏藏鲁公鼎,七字。 《拓本》册收藏者之一道元有跋:“此拓片伪刻,竟将方形误作圆形,可笑。 宣统庚戌秋,道元识。”

3.太保鼎。 拓片上题“道光十六年出梁山土中”。 此器为著名的梁山七器之一,为黄易之后出土,当是其后拓本书藏者掺入。

4.亞形诸女举(钤印:素门手拓、周曾之印)。 赵辑宁,字素门,清钱塘人(今杭州)。 国家图书馆藏《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中很多黄氏藏拓为赵辑宁手拓,以此推断,《拓本》册中有“素门手拓”而未收录在《金目》中的拓片当系黄氏收藏。

5.子孙父癸彝。

6.众伯彝(钤印:黄锡蕃印)。 黄锡蕃(1761—1851),藏书家,字椒升,浙江嘉兴海盐人。

7.太保彝(钤印:吉金乐石、周增之印)。 拓片上题:“此器道光十六年出寿张梁山土中,并有鼎鬲尊壶数事,皆藏济宁钟氏。”此器情况同太保鼎。

8.伯和父彝。 拓片边有李山农题:“此拓文化气不完,字体恶劣,且吉金中断无一器而三款用文之式,其为赝作无疑。 此等拓本必非小松旧物,想系后来俗手增入,筱农仁弟亟当删去之,免为全书之玷。 小松可作当说鼓掌称快也。 李山农三次借观再志。”

10.司敦(钤印:虎臣)。

11.京姜敦(钤印:九皋手拓)。 京姜敦为“壬寅初夏王青园司马得于中牟新出,其甥九皋拓而释之”,因书中其它地方有九皋道光年间的题记,所以此壬寅年推为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

12.伯鬲。

13.格伯匜(钤印:研丞、小松所得金石)。

“小松所得金石”印很多是钤在《拓本》册上,而不是拓片上,可知《拓本》册当是属于黄易旧藏无疑。 而据大保鼎、大保彝这两个有确切纪年的拓片推断,黄氏之后藏家又将新的拓片增入《拓本》册,而此册的目录也是晚于道光十六年编成。

(二)三代吉金(下)

1.恺伯簋(钤印:吉金乐石)。

2.彭姬壶(钤印:素门手拓)。 拓片页有题记:“此伪铭,非小松先生原本,宜删去,道元注。”此册收藏者之一李家恺也认为系伪器。

3.析子孙父巳觚。 拓片边有跋:“此亦伪。”据笔迹应为李家恺所题。

4.子荷戈瞿(钤印:九皋手拓)。 九皋为道光间人,此器拓片应为黄氏之后增入。

5.古戈(钤印:赵辑宁印、素门手拓)。

6.宋元公佐戈(钤印:杨铎私印、九皋所得金石)。 有题记:“道光己亥夏得此戈于济。中州杨石卿敬观于沈阳采石山房。”此器拓片当不属于黄易,为黄氏以后增入。

7.宝用剑。 此器有两张拓片,一拓不全,只有剑头,在拓本上有黄易笔迹跋文:“剑,在沛县严氏。”另一拓为剑全形,拓片上有跋:“道光庚子春从严竹村假来摹拓,九皋识。 石卿手拓。”有钤印:“吉金乐石、周曾之印”。 石卿为杨铎(1813—1979),石卿手拓,证明非黄易旧藏拓片。

8.鱼作宫辇铃(钤印:九皋手拓)。 非黄易旧藏。

9.龙虎节(钤印:周增之印)。

10.戴公之子枪(钤印:九皋手拓)。 非黄易旧藏。

11.子削。 有题记:“周削,考工记筑氏为削,郑注:今之书刀。”

12.秦量(印:赵辑宁印、素门、先生、素门手拓),应为黄易所有。

(三)汉金文

1.薛氏钩(钤印:彦臣字砚丞)。 无释文。

2.五凤燕翼多睦锭(钤印:九皋手拓)。 应不是黄易旧藏。

3.元延镫(印:九皋手拓、彦臣字砚丞)。 应不是黄易旧藏。

4.温卧(钤印:彦臣字曰砚臣、周曾之印)。

5.武库壶。 有释文。

6.大泉五十范。 《拓本》册上有七种,比《金目》多二器:

1)一器有题记:“此范背已为俗人磨作镜矣,藏吴门顾氏,中溶记。”钤印“瞿长苼”。 瞿中溶(1769—1842),篆刻家、书画家,兼通医。

2)另一器题记:“金汤二字左文汤金美金也。”此器边拓本上有“大泉五十范”题记,应为黄易笔迹。

7.契刀五百范(钤印:慎独)。 实为范背。

8.范背。 有题记:“此大泉五十范背也。 面之拓本。 遍觅不得。”跋文钤印“慎独”。

9.新莽虎符(钤印:吉金乐石)。 有释文。

11.汉虎符。 有释文。 拓片边拓本上“虎符”二字为黄易笔迹。

12.周尺式。

13.汉铜洗。 《拓本》册目录标为二十二器,实有二十一张拓片和释文。 拓本中以下六种在《金目》中没有著录:

1)双鱼。 中间文字模糊,无法识别。

3)君宜子孙。 黄易题:“程司马竹坡所藏。”

4)富贵昌宜侯王。 此拓在《金目》上为一个,《拓本》册中有两个,其一有印“素门手拓”,应为黄小松旧有,系《金目》中所注。 另一拓本文亦为“富贵昌宜侯王”,字大小不同,拓片边拓本上有黄小松笔迹“洗”字。 此处或原有黄氏所藏汉洗的拓片,黄氏以后收藏者换成此拓。

5)宜侯王。 黄易题:“伊中丞得于济宁。”

6)永元年造作。

14.汉弩机。 《拓本》册有五种,比《金目》多三拓,此三拓都帖在页边的位置,似为后加:

1)汉弩机。 钤印“九皋手拓”。 此应为黄易以后的拓片。

2)宛仁弩机。 钤印“怡亭手拓”。 阮氏收藏。

3)宛仁。 钤印“彦臣字曰砚丞”。

15.内者乐卧镫。 钤印“周曾之印”,“内者乐卧镫”几字应为黄易所题。

(四)魏晋以后金文

1.弩机(钤印:周曾之印、宜泉)。

2.梁天监二年铜造像(钤印:小松所得金石)。 有题记:“梁天监二年铜造像在苏州王孝廉仲瞿昙家。”亦为黄易所题,此器拓片应为黄氏原有。

3.梁天同二年造像(钤印:彦臣字曰砚丞)。 黄易题:“梁天同二年造像。”

4.元象二年造像(钤印:砚丞)。

5.北齐丁亮造像。 黄易题:“北齐丁亮造像,嘉庆三年九月得于济宁。”

6.尉行忠造像。 黄易题:“尉行忠造像,陆古愚得于西安。”

7.尉行忠造像。 黄易题:“尉行忠造像,赵晋斋得于西安。”

8.元朝玉印。

9.泰山玉印。

10.玉印(钤印:周曾之印)。

(五)镜铭

① 按:作“日月天王,宜春大吉”。

续表

三、《拓本》无《金目》有的器物

这一部分器物,据笔者统计为74种,其中三代吉金5种,汉金文3种,镜铭2种,而魏晋以后器物(不包括镜铭)64种。

(一)三代吉金

1.曶鼎。

2.全形倒文钟。 有题记作:“□□□? □□作□□其□□男子子孙孙永宝。 阳湖孙氏收藏。”文倒刻。 《拓本》册上目录题“全形倒文钟”,实无拓片。

3.叔兴簋。 《金目》列了二种,一种题记曰:“鬲叔兴父作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阳湖孙氏拓本(后改为收藏)。”另一题记为:“底盖俱文曰:鬲叔兴父作旅簋,江宁蔡氏拓本。”《拓本》册上为江宁蔡氏拓本,钤“小松所得金石”,但盖和器文同《金目》所载孙氏拓本。《拓本》册中有佚名题记:“此本取四器,宝簠、叔兴簋、彭女举、父戌盦。”盖《拓本》册收藏者重装时所作。 宝簠应为周宝簠,有拓片,彭女举和父戊盫也有拓片,唯缺少阳湖孙氏叔兴簋拓片,应为取出未归。

4.壶。 有题记:“家德氏自作卣壶,阳湖孙氏收藏。”

5.剑。 有题记:“□□丁亥百□□其□于。”

(二)汉金文

1.一鐎斗文。 有题记:“元康元年考工工贤友缮作府啬夫建护万年,县长当时主令长平右丞义省,重一斤十四两,海盐张芑堂收藏。”

2.汉铜洗。 《金目》中共有17种,第5个在《拓本》册中没找到拓片,洗文为隶书,文曰“永”。

3.永和二年未根造作。

(三)镜铭

1.子孙高官镜二种之一。 篆书。 《金目》著录:“文曰君宜高官长宜子孙。 一、仁和何氏收藏;一、易得于济宁。”《拓本》册上有一种没有记录来源,不知缺少的是何氏收藏还是易得于济宁的。

2.清明镜。 隶书。 《金目》中清明镜很多,此种镜文曰“炼冶银□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而吉祥与天母极而日月光随园”,没有找到拓片。

(四)魏晋以后器物(不包括镜铭)

注:第4、5、6、7、8、9、10种,《金目》著录后又都勾划掉。① 按:此笔迹与其它不同,为后添。

综上所述,《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366种古器物的拓片与《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相对照,两者相同的器物有283种,《拓本》比《金目》多83种器物拓片,《金目》所载魏晋以前器物只有10件没有拓片实物,而魏晋以后尤其是五代以后,《金目》所录64器没有拓片,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疑有残缺,或有第五册佚失。 《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与《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两者相核对可知黄易藏吉金拓片所拓器物在四百种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多出来的器物拓片上有的钤有黄小松的印章,或者拓本上有黄小松的笔迹,说明在《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成书刊刻以后,黄小松对《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还在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因此,不能将《黄小松司马藏三代至宋元金文目》视为黄小松收藏目的定本。

猜你喜欢
钤印拓本拓片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担当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