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味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的改善作用

2021-08-23 07:28闫安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利尿剂尿量抵抗

闫安平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群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递增,随着病情进展,均会进入慢性心力衰竭(CHF)阶段。在CHF治疗中,临床多采用利尿剂治疗,以减轻水肿症状,但部分患者在应用足量利尿剂后,存在利尿剂抵抗现象,致使钠水潴留,心源性水肿症状得不到有效改善,继而加重CHF病情,增加临床致死的风险[1]。减轻利尿剂抵抗对有效控制CHF病情尤为重要,但目前临床对CHF伴利尿剂抵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尚缺乏西医特效治疗手段。中医根据CHF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心水”等范畴,认为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始终,因气阴两虚使心气不足、阳气亏虚,进而阳虚水泛,气虚血瘀水停[2]。对此,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治疗为主,并兼顾活血通脉利水。生脉散是中医经典补益剂,可补五脏之气,以利心阳。本研究观察了生脉散加味治疗CHF伴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符合第5版《实用心脏病学》[3]中CHF的西医诊断标准,均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病史,经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经常规内科治疗后仍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及体征;存在利尿剂抵抗现象,经静脉给予足量利尿剂后(呋塞米>120 mg/d,疗程>3 d),24 h尿量<800 mL,充血性水肿症状无改善。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气阴两虚型的标准,症见心胸隐痛,心悸气短,气喘,水肿,胸闷,肢冷,畏寒,尿少,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少苔,脉细弱或结代。

1.2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障碍者;伴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缩窄性心包炎、未修补的瓣膜病、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增加死亡因素的心血管疾病者;伴有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或收缩压<90 mmHg、心率<60次/min者,预计生存时间<30 d者;肝肾衰竭等病因所诱发的心力衰竭者;新发性心力衰竭、短暂性心力衰竭者;对本研究用药存在过敏者;近期接受其他影响本研究结果评估的药物治疗者。

1.3纳入标准 符合CHF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伴有利尿剂抵抗的判定标准者;符合气阴两虚型辨证标准者;年龄51~89岁;病程3~16年;NYHA分级为Ⅲ~Ⅳ级;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32例CHF伴利尿剂抵抗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6例。观察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51~87(68.6±2.5)岁;病程3~15(7.83±2.16)年;24h尿量450~800(570.58±42.76)mL;基础心脏病:冠心病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53~89(65.8±2.2)岁;病程4~16(8.32±1.59)年;24 h尿量470~780(595.37±51.82)mL;基础心脏病: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其他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

1.5治疗方案

1.5.1对照组 给予吸氧及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严格限制水钠摄入,并根据病情酌情调整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呋塞米(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59,规格:20 mg/支)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10~20 mg/h持续静脉泵注,1次/d,连续治疗7 d,待患者体液潴留消退,心功能转为Ⅱ级后,改为呋塞米片(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4,规格:20 mg/片)口服,40~60 mg/次,1次/d,必要时用药6~8 h后追加20~40 mg,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最大剂量可达600 mg/d。

1.5.2观察组 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生脉散加味治疗,组方:黄芪、人参、麦门冬各25 g, 泽泻、白术、茯苓、猪苓各20 g,五味子、山萸肉、白芍各12 g,丹参、桃仁、牛膝各10 g,甘草8 g。经菏泽市中医医院制剂室统一煎煮,1剂/d, 分早晚餐后温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观察指标

1.6.1治疗效果 参考《心脏病学临床指南》[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相关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显效:心衰症状基本得到控制,Lee计分减少≥75%,NYHA分级改善>2级或恢复正常,双足无水肿,24 h尿量较治疗前增加20%以上,中医症状积分减少≥80%;有效:心衰症状有所改善,Lee计分减少50%~74%,NYHA分级改善1级,双足可见压痕,呈轻度水肿状,24 h尿量较治疗前增加10%~2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40%~7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双足有明显压痕,呈重度水肿状,24尿量增加不足5%,甚至心衰病情恶化、利尿剂抵抗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6.2心功能及心衰病情 记录2组治疗前后NYHA分级,采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LVEF;采用Lee心衰计分法评估心衰病情。

1.6.324 h尿量 收集2组治疗前后24 h的全部尿液,计算24 h尿量。

1.6.4利尿剂抵抗相关指标 2组治疗前后于禁食8 h空腹状态下,取肘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神经体液因子血管加压素(AVP)水平;采集2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的中段尿液20 mL,置于离心机取上清液,采用ELLSA法测定尿肾脏集合管水通道蛋白-2(AQP-2)水平。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用2检验; 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2组各病情观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YHA分级、LVEF、心力衰竭Lee计分及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YHA分级、Lee计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LVEF、24 h尿量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各病情观测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Lee计分/分治疗前治疗8周后tP24h尿量/mL治疗前治疗8周后tP观察组668.36±0.824.05±0.3715.328<0.05570.58±42.762115.85±218.3621.935<0.05对照组668.27±0.855.93±0.338.293<0.05595.37±51.821613.25±156.7115.406<0.05t0.6826.6931.3628.369P>0.05<0.05>0.05<0.05

2.32组利尿剂抵抗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VP、尿AQ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AVP、尿AQP-2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AVP、尿AQP-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利尿剂抵抗检测指标比较

3 讨 论

利尿剂是治疗CHF重要基础用药方案之一,是解除机体钠水潴留、控制水肿唯一用药,在治疗CHF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目前,临床对CHF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因长期应用利尿剂,会引起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增生肥大,使大量钠离子转运至远曲小管,致使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增加肾脏溶质重吸收,钝化利尿效果[7-8];老年患者的肾小管功能低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降低利尿剂在肾小管中的浓度,减弱利尿剂功效[9];CHF会降低肾脏血流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等因素,使肾脏血管内容量减少,降低肾脏血容量,引起肾功能不全,影响肾小管输送利尿剂能力,继而引起利尿剂抵抗现象[10]。目前,临床在治疗CHF伴利尿剂抵抗中,多局限在改良利尿剂给药方案,如改为静脉给药、增加利尿剂用量、联合不同利尿剂、结合血管活性药物等,尽管可取得一过性疗效,但会增加电解质紊乱、肾损害、耳毒性等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且上述改良给药方案与利尿剂抵抗可形成因果关系,使利尿剂抵抗现象逐渐加重,并产生恶性循环,加重心力衰竭病情,形成顽固性CHF,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中医根据CHF伴利尿剂抵抗临床症状,将其归为“心悸”“心水”“水肿”“怔忡”等范畴。该症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初期以气虚为主,可引起心气虚弱,影响血脉功能,随着病情未得以有效控制,气虚及阴发展为气阴两虚,并贯穿于疾病始终。气阴两虚可使心阳式微,阳气亏虚,而水液正常代谢依赖阳气温运气化,当阳气亏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职、水液运行障碍,蓄积体内,泛滥于脏腑与躯体之间成为水肿。此外,由于CHF病程较长,气血化生乏源,常伴气虚血瘀,使血行不畅,血不畅则水饮内生,并壅塞三焦,壅于下焦则小便短少,出现脚肿等钠水潴留症状[11-13]。对此,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养阴治疗为主,并兼顾活血通脉利水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生脉散加味治疗,该组方中的人参可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五味子可敛气生津;黄芪、白术可健脾益气,升阳固表,利水消肿;白芍可祛风除湿,通顺血脉,逐瘀血,祛水气;桃仁可活血祛瘀;山萸肉可补肝健脾,以补充精血;麦门冬可养阴生津;茯苓可健脾渗湿;猪苓可利下焦之水;泽泻可通调水道,泄肾中水邪;丹参可通利血脉,使血行瘀去;牛膝可活血利水;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益气养阴、通脉活血、利水消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等益气养阴之药,可加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增加心排血量,起到强心作用,改善心肌肥大、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损害,改善心功能[14-15];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有助于扩张心血管,改善血液流动学及微循环,提高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量[16-17];茯苓、猪苓等利水消肿之药,可抑制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降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水通道蛋白和抗利尿激素V2的表达,增强水钠清除能力和尿液排泄能力,且可降低尿液渗透压,以减轻水肿程度[18-20]。

有学者指出,血清AVP、尿AQP-2参与水钠潴留发生发展,并在利尿剂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21]。临床发现,随着血液中的血管加压素水平增高,可刺激AVP-V2受体,继而激活环磷酸腺苷信号的级联反应,激发AQP-2转移,使其积聚在管腔膜内,增加机体对水钠的重吸收作用,继而可加重水钠潴留,并加重利尿剂抵抗[22-23]。故血清AVP、尿AQP-2可作为评估利尿剂抵抗改善的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NYHA分级、LVEF、Lee计分、24 h尿量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血清AVP、尿AQP-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相较于单纯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加用生脉散加味治疗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病情,增加每日尿量,并有助于改善利尿剂抵抗。

综上所述,生脉散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型CHF伴利尿剂抵抗可明显减轻利尿剂抵抗,增加尿量,缓解体内液体潴留,从而对进一步控制CHF病情,提高心功能。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利尿剂尿量抵抗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使用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