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方治疗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观察

2021-08-23 07:28范建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内瘤危型上皮

范建灵,余 军

(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女性宫颈持续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而演变为宫颈癌的关键环节之一[1]。伴有高危HPV感染的女性患者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一步转变为宫颈癌需要15~20年,因此,如何尽早预防和治疗高危HPV感染,促进HPV转阴,抑制甚至逆转上皮内瘤变,对于降低宫颈癌发生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2-3]。目前,西药治疗由于耐药性、治疗依从性等问题很难彻底根除HPV感染,加之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表明,阴虚夹湿型是本病较为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之一,以此立论的益气扶正、养阴生津、清热除湿的治疗策略在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4]。本研究观察了扶正解毒方治疗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中药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年龄24~65岁,诊断参照《妇产科学》[5]中相关标准,经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HPV-DNA检测提示HPV16型和(或)18型(+),且经过阴道镜检查确诊为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镜下可见极轻度和轻度不典型增生)。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6]中“带下病”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属于阴虚夹湿型,主症为带下量多、质稠味臭,色黄或呈脓性、赤白相兼或带下夹血;次症为腹痛感或阴痒、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大便干结、小便频或尿赤;舌脉为苔黄腻、苔少或舌红,脉细数。

1.2排除标准 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或准备妊娠女性;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不全者;③阴道不明原因异常流血者;④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⑤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妇科恶性肿瘤者。

1.3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年龄25~63(35.6±7.2)岁;病程4~31(14.47±2.60)个月。对照组47例,年龄24~65(36.3±8.1)岁;病程3~34(14.61±3.20)个月。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阜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100368)。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50075)治疗,每晚睡前阴道给药(经期停药),疗程为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方治疗,处方:黄芪20 g、乳香15 g、人参10 g、淮牛膝15 g、黄柏15 g、柴胡10 g、石斛10 g、金银花10 g、莪术10 g、没药10 g。随症加减:夜寐欠佳明显者加酸枣仁10 g、龙齿9 g、五味子10 g;湿热明显、白带量多者加车前子9 g、红藤10 g、败酱草15 g;脾虚明显者加薏米仁12 g、白术15 g、苍术12 g。每日1剂,水煎煮300 mL,早晚各150 mL口服,疗程为3个月。

1.5观察指标 ①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的中医量化评分原则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实施量化评分,主症按照无=0分,轻度=1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计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②测定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比值。③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相关内容制定疗效标准,评估2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0%,高危HPV阴性,宫颈表面完全平复,表面红润光滑,TCT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89%,宫颈表面未修复或较原来病变减轻,TCT 检查为低度病变(LSIL)或

2 结 果

2.1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增加,CD8+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41/47),对照组为63.8%(30/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2组患者HR-HPV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HPV转阴率为83.0%(39/47),对照组为61.7%(29/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5/47)和8.5%(4/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过程。见表4。

表4 2组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6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2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2.0%(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6/16)(P<0.05)。

3 讨 论

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 90%以上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有1次HPV感染,此类感染大多属于自限性,近乎一半的女性感染者能够在自身免疫防御清除下将病毒排出体内,但一般需要6~2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9]。当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或出现缺陷,抑或HPV出现基因突变后,HPV DNA能够整合入正常细胞的DNA之中,导致相关DNA基因调控失衡,致使宫颈上皮细胞病变。反复或持续性的HPV感染,特别是高危HPV感染者,则显著增高了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10]。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处理,可进展为宫颈癌而威胁患者的生命。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的患者即便是进行病灶切除治疗,也存在HPV复发感染的可能性[11]。现阶段,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是治疗高危HPV伴宫颈病变的常用药物,该药物能够阻断HPV病毒蛋白的合成,能效调节黄体酮和雌二醇的水平,改善患者宫腔及阴道内环境,提高宫颈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速率,但总体疗效还有待提高,且停药后容易复发[12]。

中医学将HPV感染伴宫颈上皮内瘤变归属为“带下病”范畴。其发病病机为房事不洁、体质虚弱、或感染邪毒等,导致诸邪侵袭胞宫,加之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输布异常,聚而成湿,下注于胞宫,引起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久病后伤耗损阴液而成阴虚。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扶正解毒汤治疗,方中黄芪扶正固本、益气升阳、敛疮生肌、托毒排脓;人参固脱生津、补脾益肺,大补元气;黄柏清热燥湿、消肿祛腐、泻火解毒;莪术行消肿止痛、行气破血;金银花凉散风湿、清热解毒;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柴胡升举阳气、疏散退热;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怀牛膝补肝肾、逐瘀通络,引血下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的黄芪多糖可以抗炎、抗氧化、抗衰老,还能够改善Th1/Th2细胞亚群平衡,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13]。黄柏不仅可抗病毒,还能调节机体免疫状态[14]。 莪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5]。金银花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作用。柴胡抗菌消炎,可增强机体免疫力[16]。没药有抑菌、抗炎、镇痛、抗肿瘤、促进肠蠕动作用[17]。

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女性宫颈具备完善的防御机制,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黏膜物理屏障等。当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或下降后,抗病能力受到削弱,病原体则趁机侵入女性生殖道后定植于宫颈上皮,诱发宫腔感染[18]。T 淋巴细胞亚群是机体细胞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力量。CD4+和CD8+分别属于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两者常处于相互拮抗状态,CD4+/CD8+比值反映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19-20],当细胞免疫受损或功能抑制时,CD4+/CD8+比值则降低,容易导致宫腔HPV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CD8+、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比值及总有效率、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扶正解毒方治疗高危型HPV感染伴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逆转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提高HPV转阴率,降低高危HPV感染复发率,且在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方面较单纯西药更具有优势,安全性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内瘤危型上皮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