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关系顺应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

2021-08-23 10:50朱莹
成长 2021年9期
关键词:顺应论

朱莹

摘 要:耶夫.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顺应论中的交际语境关系顺应维度为理论依据,以经济学人新闻标题汉译为研究对象,探究英语新闻标题汉译过程中的选择与顺应问题。结果表明,新闻标题的翻译对新闻的译介传播非常重要,译者应在顺应论的指导下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的翻译选择。

关键词:顺应论 交际语境关系顺应 《经济学人》 标题翻译

1 引言

现今,新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时事的重要渠道,人们热衷于通过国际新闻报道了解国外各类重大事件。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眉目”,常常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和核心,好的标题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力。所谓“好题一半文”,也正是这个道理。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没有翻译的外文新闻报道很难为中国观众和读者所理解。要将原文信息尽可能完整地传达给读者,译者就得在翻译上多下功夫。因此译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好,如何“以题目见文章”。《经济学人》是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其文章态度客观,视角鲜明,因此在中国吸引了大批的读者。通过在CNKI知网数据库的检索,笔者发现对于《经济学人》新闻标题汉译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且从顺应论视角对其展开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从顺应论视角出发,对《经济学人》的新闻标题汉译做出解析。

2 语境关系顺应与新闻标题翻译

说话人在使用语言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语言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语言显示出了三大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从顺应的角度来看,语言的使用包括四个部分: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与交际语境的相互适应,这种适应就叫做语境顺应。而语境顺应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

语境关系顺应中,说话人与听话人是语言环境最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听话人的交际语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说话人的语言选择;另一方面,说话人的语言选择反过来会影响听话人的话语认知。

3 语境关系顺应下的英语新闻标题汉译

交际语境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及两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共同构成。

3.1 心理世界

在心理世界中,很多因素制约着说话人的语言选择和影响着听话人的话语认知,比如个性、情感、信仰、愿望、动机、交际意图等。

例1:“Billing, billing (Economist, April, 2021)

译:“声名显赫”

例1原新闻报道的是中国哔哩哔哩网站的创收情况。哔哩哔哩网站,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是一个聚集着众多中国年轻人的视频平台。2018年3月28日,哔哩哔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入选BrandZ报告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该新闻讲述了B站从起初的动漫网站一步一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youtube”,未来正往“中国的netflix”目标前进,逐步实现上市与创收。标题的“billing, billing”与b站的英文名“bilibili”形似音也似,而bill一词可指金融,非常巧妙地用形似音似的方式突出新闻的核心。假如标题被直译为 “金融,金融”,读者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篇金融新闻报道,缺少些许趣味性,而新闻原文虽有提及金融方面,但更多笔墨放在了b站的发展上,直译标题不够吸引眼球,也无法点出新闻主旨,因此译者将其翻译为“声名显赫”,直接点出文章主旨。

3.2 物理世界

广义上的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基本学科,而交际语境中的物理世界由两方面组成,即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其中时间指示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时间;而空间指示则分为绝对空间关系以及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比如身体姿态、手势、外表形象等。

例2:“Round the bend. (Economist, April, 2021)

译:“视线转弯”

例2中出现了空间指示。原新闻发布于2021年4月,报道中科大两名研究员徐飞虎和潘建伟利用非视域成像技术实现一公里多外的“隔墙透视”,即看到视线外的隐藏物。原标题“round the bend”在英文语境下可指“疯狂的”,也可表示“拐弯”,这里应取后者的意思。如果译文翻译为“转弯”,中文读者会感到困惑,是谁在拐弯,而拐弯的主体是谁。此外在新闻的正文部分并没有二次出现“拐弯”,因此即使读完文章之后,读者可能还是对标题感到疑惑。译者在这里添加了“转弯”的物质主体,即“视线转弯”,完整了意群,更是道破该篇报道的主要内容,更加一目了然,且大大增加了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一探视线如何转弯的究竟。

3.3 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涉及社会交往方面,主要指支配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社会环境、机构和社交情境,其中牵扯到社会文化规范和实现交际意图不可或缺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根据交际需要,语言使用者可以选择符合或违反社会规范。但大多数人说话或行动都选择遵守社会规范。

例3: “Free exchange—From V to victory.” (Economist, April, 2020) 譯:“自由交流——谷底反弹”

例3的新闻讲述的是各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在翻译该报道标题时,译者选择上述译文而不是直译为“自由交流——从字母V到胜利”的原因就在于中西语言的差异。字母V形似经济曲线,在经济学中表示经济暴跌的低点,恰巧victory以V为首字母,因此英语语言使用者可以理解“From V to victory”的含义。中国读者则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可能会对“自由交流——从字母V到胜利”的译文感到疑惑,相比之下“谷底反弹”的说法更容易理解。

4 结语

新闻标题的翻译并非易事,其中涉及众多影响因素。译者作为顺应论交际语境下的“说话人”,要揣测并顺应“听话人”即读者的心理、物理和社交世界, 使读者能接受标题的信息,避免误会或误解。

参考资料:

[1] 陈艳芳.基于顺应论的《福娃漫邮记》文字说明的英译[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07):56-57.

[2] 邓隽.语境制约 顺势而用——从语用学视角管窥“了_2”意义[J].外语学刊,2010(04):74-77.

[3] 黄泽萍,刘剑雯.从顺应论看英文广告语的汉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63-65.

[4] 李琎.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下的非言语交际[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36-37.

[5] 邵瑞琼. 言语反讽的顺应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6] 宋志平. 翻译: 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4,(25):19-23.

[7] 孙乃荣. 顺应论视角下看《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2011(21): 139-140.

[8] 谢孝兰. 翻译语用顺应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9] 耶夫.维索尔伦著;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顺应论
顺应理论下模糊语在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的运用研究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基于顺应论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顺应研究
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政府网外宣翻译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