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与探讨

2021-08-23 17:56谷圣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因素

谷圣宁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1000例临床路径患者,其中有产生不同程度路径变异患者为535例,上述患者均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对上述患者病历、病史等相关资料予以探究分析。以对径变异退出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1000例临床路径患者中,其变异率为53.50%,路径终止变异率为32.71%。在535例不同程度路径变异患者中,肝硬化路径退出占比23.07%,肠息肉路径退出占比39.63%,急性胰腺炎路径退出占比为39.16%,胆总管结石路径退出占比27.27%,十二指肠溃疡路径退出占比58.82%。在终止路径患者178例中,病情因素占比37.64%,个人因素占比50.00%,医生因素占比12.36%。结论:于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患者由于病情因素导致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属于正常情况,且无法进行避免,但由于患者个人因素以及医生原因导致变异退出临床路径能够采取合适的措施予以控制。

关键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67-01

在患者的临床路径治疗中,即便满足循证医学基础科学性,但其基础上属于人为的医疗服务,从而临床路径有着主观性,同时可因患者身体素质、疾病种类等有所区别,从而患者对临床路径治疗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各有差异[1]。无法保证患者能够遵医嘱以及按照路径进行治疗,其客观因素不能通过医学予以评估。为此,本次研究将1000例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1000例临床路径患者,其中有产生不同程度路径变异患者为535例,上述患者均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其变异率为53.50%。在路径变异535例患者中,男患256例(47.85%),女患279例(52.15%),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在(43.67±2.43)岁。上述患者中,其中243例肠息肉摘除术,26肝硬化腹水,34例十二指肠溃疡, 12例胃食管反流,143急性胰腺炎,88例胆总管结石。变异终止路径例数为178例。

1.2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均严格依照操作规程予以临床路径施行,护理人员详细填写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临床路径进度表,对流程予以监督。密切观察上述患者的临床路径变异,且总结分析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医生采取医学控制方法对患者临床路径予以控制,全面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178临床路径变异退出患者予以观察,分析其路径退出因素,同时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

1.3变异退出路径因素

此研究采取常规路径分类,将退出路径分为疾病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医生因素,对3方个因素予以总结分析。其中疾病因素则是患者因个人病情的因素导致路径变异退出;个人因素是是由于患者客观原因致使路径变异退出;然而医生因素是其对路径的重视度不足等因素导致。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00例临床路径患者,其中有产生不同程度路径变异患者为535例,其变异率为53.57%,其中,因变异终止临床路径患者为178例,则路径终止变异率为19.65%。在535例不同程度路径变异患者中,肝硬化路径退出6例,占比23.07%,肠息肉路径退出72例,占比39.63%,急性胰腺炎路径退出56例,占比为39.16%,胆总管结石路径退出24例,占比27.27%,十二指肠溃疡路径退出20例,占比58.82%。在终止路径患者178例中,病情因素占比37.64%,个人因素占比50.00%,医生因素占比12.36%。详见表1。

3.讨论

于本次研究结果中,本研究1000例临床路径患者中,其变异率为53.50%,路径终止变异率为32.71%。在535例不同程度路径变异患者中,肝硬化路径退出占比23.07%,肠息肉路径退出占比39.63%,急性胰腺炎路径退出占比为39.16%,胆总管结石路径退出占比27.27%,十二指肠溃疡路径退出占比58.82%。在终止路径患者178例中,病情因素占比37.64%,个人因素占比50.00%,医生因素占比12.36%。相关研究指出,由于疾病因素产生的路径变异无法进行避免,患者个人因素以及医生因素属于主观导致,可采取管理强化予以控制。由于较高的路径变异退出率影响临床路径研究,怎样对变异进行处理,减少路径的退出率显得尤为重要[2]。

本研究认为,需要按照不同路径变异原因施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疾病因素因无法避免,为此在患者病情产生变化后,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时,需要及时退出路径,施行相应的干预方法[3]。医生因素具有可控性,为此需要对患者的相关知识、技能加以培训,促进其转变医护观念,使其能够规范医疗行为,进而提升其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患者因素同样具有可控性,为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促使其能够配合相关治疗,提升其治疗依从性[4]。

综上所述,于消化内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患者由于病情因素导致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属于正常情况,且无法进行避免,但由于患者个人因素以及医生原因导致变异退出临床路径能够采取合适的措施予以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效玲, 罗红斌, 秦亚玲,等. 我院临床路径变异评价及探索[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9, 30(02):204-206.

[2]周宏珍, 吳韫宏, 滕燕飞,等. 住院病案首页在临床路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病案, 2020, 21(02):90-93.

[3]关翎, 郭昱君, 杨燕绥,等. 临床路径优化卫生资源的分析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 152(01):49-53.

[4]郭君伟, 师新宇. 临床路径变异内涵及分析方法探讨[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9, 27(02):73-78.

猜你喜欢
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巨大儿发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于高压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相关因素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