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诊断价值

2021-08-23 17:55王燮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王燮墙

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CT与MR方法进行诊断,总结实施CT与MR的征象特点。结果:两组图像对比后发现,CT图像比较模糊,边界不清晰;MR显影比较清楚,分辨率比较高。结论:利用MR方法诊断颅脑多发性硬化,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颅脑多发性硬化;CT;MR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673-9026(2021)08-069-01

多发性硬化是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之一[1],对多灶性神经系统有损害,其神经系统的症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认为多发性硬化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MR技术的发展,MR诊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诊断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段在26~76岁,平均年龄在(35.12±10.23)岁。对研究涉及患者的基础资料予以统计学处理后,均未发现较大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有运动、视力障碍的现象,患者已接受过CT与MR检查,患者已被确诊为颅脑多发性硬化;排除标准:患者具有癫痫疾病、患者不配合CT与MR检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检查,诊断患者颅脑多发性硬化疾病,主要利用双排螺旋CT扫描仪开展检查,以横断面扫描的方式,调整扫描参数为200mA、120kV,调整层间距为5mm,以碘海醇为增强扫描造影剂(300mgI/mL),使用剂量为50ml,注射流速控制在2.8ml/s,注射时间持续30s。患者进行MR检查时,主要通过超导磁共振仪展开,扫描序列为SE T1WI以及FSE T2WI,在进行冠状面以及矢状面扫描时,要将扫描序列设置为SE、T1WI,对颅脑多发性硬化增强扫描时,要使用Gd-DTPA对比剂,在实施矢状面、横断面的扫描时,要使扫描序列体现在SE T1WI。

1.3 观察指标

由两位磁共振医师分析图像,仔细观察比较患者的病灶大小、具体形态、血管关系等,认真讨论,最终达成统一的意见,总结实施CT与MR的征象特点。

2 结 果

在6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图像中,通过MR检查发现,具有多发病灶的特点,对比同一患者病灶的发现率,MR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发生于患者额叶深部白质、侧脑室周围、脑干、顶叶深部白质等部位,具有新旧不一、大小不一的病灶特点,通常有3cm的直径,具有斑片状、点状、椭圆形的特点,表现出具有直角脱鞘征象患者20例。随患者开展增强检查后,有10例患者有部分强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环形、斑点状、肿瘤样增强。通过CT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呈现多病灶、且集中于侧脑室的周围白质区域,病灶多发小局灶性低密度,表现出结节状、串珠状的特点,其病灶CT值为15-28HU,病灶区间在0.3cm-4.8cm之间,边缘比较模糊。

3 讨 论

多发性硬化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2],通过病理分析可以发现,多发性硬化主要集中于局部组织水肿,神经髓鞘崩解、血管周围炎性反应等方面[3]。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往往都具有多发性硬化斑,会损害脊髓以及神经[4]。患者在患病后,常常感到下肢无力、视力减退,出现肌肤感觉异常的现象。患者在进行CT诊断时,通常会出现一处或者多处的低密度造影,尤其在三角区、脑室前后角比较明显[5]。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血管充血较多,病灶出现局部水肿的情况,附近也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病灶边缘比较模糊,边界不够清晰。多发性硬化症症状具有多灶性、多样性的特点,这也给影像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6]。患者在开展MR检查时,其影像特点会有明显变化,患者在两侧脑室会出现病灶,甚至部分病灶有融合成团的现象,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时出现轻度站位的效应,在慢性期又表现出占位效应[7]。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采用CT与MR方法进行诊断,总结实施CT与MR的征象特点。两组图像对比后发现,CT图像比较模糊,边界不清晰;MR显影比较清楚,分辨率比较高。通过对比后可以发现,利用利用MR方法诊断颅脑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效果更好、更清晰,在诊断过程中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就能够比较准确掌握病人病情的发展动态,提高准确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因此,利用MR方法诊断颅脑多发性硬化,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贺振平,项行林.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中MRI与颅脑CT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2):1868-1869.

[2]王平飞.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5):5108-5109.

[3]吴绍锋,程彪.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5):671-672.

[4]董娟.对比MRI、颅脑CT两种技术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诊断中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128-129.

[5]王玲,田荣华.磁共振成像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1):65-66.

[6]刘荣财,黄强,戴伟民,余国峰,揭园庆,吴安.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疗法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2):2800-2803.

[7]周德仲,韦迪岱,柯炎斌,周志彬,邢卫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不同营养剂对临床预后、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胃肠耐受性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06):357-362.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