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判定研究

2021-08-23 18:20程炜良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临床研究

程炜良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丹红注射液的用药情况及相关合理性。方法:自本院接受过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中遴选出150例,均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段内收诊。150例患者经资料审核纳入研究,针对其适应症、实际疗程及药物溶媒选择等方面数据执行深入分析。结果:药物适应症相符方面,150例患者中存在20例(13.33%)不符。疗程合理性方面,20例(13.33%)疗程过短,42例(28.00%)疗程过长。溶媒选择方面,33例(22.00%)以果糖注射液为溶媒,判定为选择不当。结论:临床上丹红注射液的用药情况基本符合要求,仅于药物适应症、疗程及溶媒选择方面存在些许不合理,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用药合理性;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83-01

丹红注射液属现代特殊工艺科学配方提取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丹参、红花兼具活血化瘀、通经舒络的功能[1]。临床用药该注射液对于胸痛、胸闷,心悸、肢体活动不利等症有良好疗效,但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投入临床使用时间不长,医护人员相关经验不足,不合理用药情况是可能存在的[2]。此研究旨在判定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用药存在何种不合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本院接受过丹红注射液治療的住院患者中遴选出150例,均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03月段内收诊。排除多次住院使用本药物的患者,此次150例患者基础资料:最年幼者22岁,最年长者80岁,年龄均值(55.30±3.09)岁;男、女例数之比47:28。本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核,予以通过。

1.2 研究方法

在不干预原有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针对每位患者的入院诊断结果(包括药物适应症、原发疾病)、用药情况(包括疗程、药物选择溶媒)进行数据汇总,做进一步分析、判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遴选患者疾病类型是否与药物适应症相符,统计患者总用药时间及溶媒选择详情,汇总上述数据并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涉数据统一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评测,计数资料(包括药物适应症、疗程时间、药物溶媒所占比例)以(%)的形式表述,予以卡方值检验;本次未涉及计量资料,不予检验;检验得出P<0.05即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患者适应症详情分析

150例患者中有130例符合药物适应症,共占比86.67%;20例与药物适应症不符,仅占比13.33%;两项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用药疗程详情分析

150例患者中88例(58.67%)用药时间5-15d,疗程较合适。20例(13.33%)用药时间短于5d,疗程过短,明显较疗程适中占比低(P<0.05)。42例(28.00%)用药时间长于15d,疗程过长,明显较疗程适中占比低(P<0.05)。详见表2。

2.3 患者用药期间溶媒选择详情分析

150例患者中74例(49.33%)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药物溶媒;43例(28.67%)以9%生理盐水为溶媒,明显较5%葡萄糖注射液占比低(P<0.05);33例(22.00%)以果糖注射液为溶媒,明显较5%葡萄糖注射液占比低(P<0.05)。详见表3。

3讨论

据中国药典定义,中药注射液是常用中药饮片汤剂经由水蒸馏或乙醇提取获得。但较难杜绝含有无药效且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其安全性问题曝光的不良事件多次被关注,静脉滴注需慎之又慎。丹红注射液为中药丹参与红花的提取物,临床用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以及一定的抗凝作用。相关实验表明丹红注射液还可扩张患者血管、减少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骨性关节炎、萎缩性胃炎等症[3-4]。中药药物本身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即存在药物偏性,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一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归属于统一范畴的多种疾病。加上目前标明的药物适应证为西医病名,实际使用中出现适应症不相符的情况也是可能的。与此相对应150例患者中存在20例(13.33%)适应症不符,与符合药物适应症比例相比较低(P<0.05)。具体包括糖尿病、急性中耳炎等,虽属于超适应症,但用法合理,患者病情好转。此外,药物说明书指出丹红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时临床首选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若患者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可改用9%生理盐水[5]。与此相对应,结果2.3中74例(49.33%)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药物溶媒,43例(28.67%)以9%生理盐水为溶媒,系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选择溶媒,判定为合理。丹红注射液于临床虽属于辅助性药物,过量使用仍欠缺合理性。疗程合理性方面,20例(13.33%)疗程过短,42例(28.00%)疗程过长,均较疗程适中占比低(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丹红注射液的用药情况基本符合要求,仅于药物适应症、疗程及溶媒选择方面存在些许不合理,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倩.2013-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丹红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4) :748-754.

[2]张春喜,王春胜.丹红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报告[J]. 内蒙古中医,2016,24( 1 ) :14-15.

[3]马义丹,朱慧华. 丹红注射液药理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6( 18):83.

[4]张倩,居文政,郭建明,等.基于临床统计丹红注射液常见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 9):773-776.

[5]郭立忠. 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 29):128-129.

猜你喜欢
丹红注射液临床研究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响效果观察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肺栓塞疾病的治疗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