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鳞状细胞癌2例

2021-08-23 18:20黄苏敏王佳君徐舒怡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鳞状肿物结膜

黄苏敏 王佳君 徐舒怡

摘要:结膜鳞状细胞癌是以侵及基底膜或远处转移为特征的恶性上皮肿瘤,据报道,中国人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为0.02~3.5人/10万,结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50~55岁,男女比例为10∶2发病率占眼睑恶性肿瘤的8.0%~9.2%。结膜鳞状细胞癌位于结膜表面,病灶比较局限,早期无明显刺激症状,对视力影响不大,与眼表面其他良性肿瘤不易区别。本文现将收集的2020-2021年结膜鳞状细胞癌2例的临床资料做分析报道。

关键词:结膜,鳞状细胞癌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95-01

1.临床资料

1.1基本信息

病例一:患者女性,76岁,农民,因“发现右眼结膜肿物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眼鼻侧球结膜白色肿物生长,伴异物感,不伴疼痛,无畏光和流泪,未重视。无抽烟、饮酒习惯。

专科查体:裸眼视力:Vod: 0.15,Vos: 0.3,NCT:Tod:14.0mmHg,Tos:14.0mmHg,右眼外眼无明显异常,结膜充血+,鼻侧近角膜缘球结膜局部增厚,大小约2mm*2mm,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似桑葚样,活动欠佳,无压痛,左眼外眼无明显异常,球结膜无明显充血及水肿。双眼角膜透明,房水清,前房中央轴深约3CT,周边约1/2CT,虹膜纹理清,瞳孔等大等圆,约3mm*3mm大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晶体皮质及核混浊,核棕黄色C3N3P3,眼底小瞳孔下不能窥清。

病例二:患者男性,78岁,退休人员,因“发现右眼结膜肿物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鼻侧球结膜肿物生长,偶有眼红,伴异物感,无明显眼痛,无畏光流泪,无头痛及恶心呕吐,未予重視。有抽烟40年,20支/天,已戒烟,无饮酒习惯。

专科查体:裸眼视力:Vod:1.0,Vos:1.0,NCT:Tod:17.0mmHg,Tos:18.0mmHg,右眼外眼无明显异常,右眼结膜充血+,鼻侧近角膜缘球结膜局部增厚,大小约4mm*4mm,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活动欠佳,无压痛,左眼外眼无明显异常,球结膜无明显充血及水肿。双眼角膜透明,房水清,前房中央轴深约3CT,周边约1/2CT,虹膜纹理清,瞳孔等大等圆,约3mm*3mm大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人工晶状体在位,清,小瞳下可见视乳头边清色淡红,A:V≈2:3,C/D≈0.3,可见范围内视网膜平伏,未见明显的渗出及出血。

1.2检查结果

病例一:小三阳,艾滋病、丙肝、梅毒螺旋病毒抗体:均阴性,AFP 1.2ng/ml,CEA 2.01ng/ml,CA125 5.80U/ml,CA199 32.54U/ml,CA153 4.60U/ml。2020-12-04病理诊断:右眼结膜鳞状细胞癌。

病例二:乙肝两对半均阴性,艾滋病、丙肝、梅毒螺旋病毒抗体:均阴性,AFP 5.0ng/ml,CEA 1.13ng/ml,CA125 6.50U/ml,CA199 9.71U/ml,NSE 13.55ng/ml。2021-04-11手术对肿物周围组织进行扩大切除。2021-03-26病理诊断:右眼结膜原位鳞癌。

眼前段照相:

病例一 病例二

2.讨论:

结膜鳞状细胞癌一般为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角膜缘干细胞,角结膜交界处是这类肿瘤的好发部位,以睑裂部颞侧角膜缘发病率最高。结膜鳞状细胞癌病因尚不明确,公认的危险因素有紫外线、人乳头瘤病毒或HIV感染、遗传、免疫抑制、吸烟、丙型及乙型肝炎肝炎、受伤史和色素性干皮病。

手术切除结膜肿物进行组织活检是最为可靠的确诊方法,由于术后有可能复发,应完整切除肿块,手术边缘切除不彻底,复发率为35%左右,手术切口边缘干净者,复发率为5%,手术切口边缘发现肿瘤细胞者,复发率高达53%。

本研究两例结膜鳞状细胞癌,从外观上来看,有明显的差别,病例一肿物呈白色,病灶局限偏向良性肿物,病例二肿物呈黑褐色,范围也更大更偏向恶性肿物,但病理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所以无论哪种形态,都应该高度的警惕。从珠海城市的独特性上来看,珠海是处于南方的沿海城市,接近赤道,城市气候炎热,太阳光线强,这与结膜肿物的生长、性质可能有密切关系。从检查结果及生活习性来看,病例一患者为农民,平时户外工作较多,强光照射未做相应的防护措施,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HIV阴性,既往无不良生活习惯,考虑日光照射、肝炎为其危险因素。病例二患者眼部病变范围较大,侵及角膜,平时或外活动少,有抽烟史,实验室检查:HIV阴性,考虑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抽烟。既往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确诊的结膜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很少,但近1年不到的时间,确诊两例,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Brooks BP, Thompson AH, Bishop RJ et al. Ocular manifestations of xeroderma pigmentosum: long-term follow-up highlights the role of DNA repair in protection from sun damage. Ophthalmology 2013; 120, 1324-1336.

[2]Rathi SG, Ganguly Kapoor A, Kaliki S. Ocular surface squamous neoplasia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 current perspectives. HIV AIDS (Auckl) 2018; 10, 33-45.

基金项目:无创Angio-OCT检测视盘及黄斑区血液灌注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情相关性的研究,项目编号:ZH3310200025PJL

作者简介:黄苏敏,1994-06-12,女,汉族,江西宜春,住院医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眼底病

通讯作者:徐舒怡,1988-10,女,汉族,广东珠海,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眼底病,ophthalmology333@163.com。

猜你喜欢
鳞状肿物结膜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如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增生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滑行肌皮瓣修复眉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疗效研究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手术治疗泪小点周围肿物的60例临床分析
饮酒过量增加皮肤癌风险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胬肉切除并结膜瓣转移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保留眼球的全结膜囊再造术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