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颈腰部肌筋膜炎病人中的应用

2021-08-23 18:27鲁春刚江波王楚凤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针刀针灸

鲁春刚 江波 王楚凤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颈腰部肌筋膜炎患者62例,将其随机纳入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小针刀结合针灸治疗组(研究组),每组例数相当。结果: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下降,以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经过小针刀、针灸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推广意义深远。

关键词:腰背肌筋膜炎;小针刀;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098-01

腰背肌筋膜炎(Low back myofasciitis)是因外伤、慢性劳损和局部受凉或疲劳等因素而使腰背肌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以及纤维性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出现肌紧张、痉挛、索带状感、抽搐反应、自发电位等现象。目前对肌筋膜炎的治疗以保守方法为主,例如手法推拿、针灸治疗、中药治疗等[1-2],然而保守治疗效果较慢,故本研究对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为腰背肌筋膜炎提供更精准、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颈腰部肌筋膜炎患者62例,将其随机纳入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小针刀结合针灸治疗组(研究组),每组例数各为31例,两组患者一般线性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实施该研究方案。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小针刀联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以患者腰背肌筋膜炎存在压痛点处,并于12肋缘下侧的中点且贴近其肩胛骨的中线位置处;以患者髂嵴内上侧的腰骶三角区域具有压痛感部位,或者能够触及其阳性结节位置处作为治疗点,分别对此处皮肤进行消毒,采取小针刀的纵行和横行剥离松解,完成后出针,并对局部皮肤进行按压来预防出血,时间4 min,最后外贴创可贴,之后行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相同,治疗结束3、6、12月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1.3 评价指标

1.3.1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痊愈、有效、无效三种不同程度进行评估,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亦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复发次数少于2次;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

1.3.2根据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PRI 评分标准[3]具体分为:0分:无感觉性疼痛及无力厌烦感;1-3 分:刺痛、跳痛,无力感;4-6 分:锐痛、刀割痛,厌烦或害怕;7-9 分:痉挛痛、胀痛,害怕感;10分:撕裂痛。 PPI评分标准[4]具体分为:无痛,0分;轻度不适,1分;不适,2分;难受,3分;可怕,4分;极为痛苦,5分。VAS评定依据[5]:轻微,1-2分;轻度,3-4分;中度,5-6分;7-8分重度;9-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研究对象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3.55%,较对照组的80.65%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 PRI、VAS 、PPI 评分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3、6、12个月后 PRI、VAS、PP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图1.2.3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多是由于患者受到寒冷、潮湿刺激、慢性劳损以及外伤等,导致腰背部筋膜和肌组织出现水肿、黏连、纤维病变和肾虚等情况,进而引发的患者腰背肌酸胀痛的临床综合症[6]。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并且每次发病时间较长,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医理论将腰背肌筋膜炎纳入到痹证范畴中,认为此类患者多是由于外感风邪或长期劳损以及外伤等刺激所引发的经络痹阻气血凝滞。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由于久病缠身患者肌筋 挛缩并出现僵硬情况。而现代医学理论则认为,患者发病后筋膜當中纤维组织原有弹性不断衰退,出现炎性结节和疼痛感,同时周边感觉神经长时间遭受炎性物质刺激,同时受到炎性水肿组织的长时间压迫,进而引发疼痛感并产生压痛点[7]。特别是患者肌肉活动时,将导致疼痛感进一步加重,由于患者肌肉挛缩容易引发局部性缺血,导致患者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通过采取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粘连和挛缩处实现剥离,促进病变区域生物电线路得以续接,并且可对电流实现重新调整,促进局部血流循环加速,促进炎性物质的快速吸收。配合温针灸疗法,能够进一步发挥活血驱寒、舒经活络以及温通气血等治疗效果,有助于加快患者血运速度,促进组织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起到消除渗出和预防粘连的治疗效果[8]。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针刀结合针灸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下降,以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经过小针刀、针灸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推广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冯宇. 传统特色正骨疗法传承及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经验介绍[J]. 中医外治杂志, 2018, v.27;No.154(03):61-62.

[2]许旭杰, 王文丽, 谢琦. 针刺结合复方白芥子油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8.

[3]冉龙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v.13(14):87-88.

[4]张佳信, 叶新苗. 针刀治疗腰大肌损伤28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 025(008):50-51.

[5]王刚, 龙翔宇, 胡洪平. 针刀再灌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16).

[6]庞金海. 温针灸与中药热奄包配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J]. 医学信息, 2019, 032(009):165-167.

[7]张磊, 金春强, 黄莉莉,等. 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 v.52;No.557(10):73-75.

[8]陈号, 刘龙彪, 沈斌,等. 小针刀配合扶正固本穴位埋线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 030(004):704-706.

猜你喜欢
小针刀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神奇的小针刀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针灸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小针刀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