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不稳人群与正常人群髌骨运动轨迹的对比研究

2021-08-23 18:51谢鹏苗后广郑桂周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谢鹏 苗后广 郑桂周

摘要:目的:比较髌骨不稳人群、正常人群的髌骨运动轨迹。方法:本次研究中,分别选取80例髌骨不稳者和80例髌骨正常人参与研究。结果:需比较两组研究对象0~90°的髌骨倾斜、外移、旋转情况,通过影像学研究分析来看,膝关节屈膝0~90°的髌骨倾斜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稳人群的倾斜情况明显更大于正常人群,(P<0.05);在0~90°的髌骨外移情况分析来看,不稳人群的外移情况也更加大于正常人群,(P<0.05);结论:髌骨不稳人群的髌骨运动轨迹存在明显异常情况。

关键词:髌骨运动估计;髌骨不稳;正常人群;轨迹差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127-01

前言:骨科疾病中髌骨不稳比较常见,在其长期影响下患者会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前疼痛,同时也可能会引发相关的关节炎,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非常严重。一般情况下髌骨不稳患者在膝关节屈伸时会有明显的角度异常问题,如髌骨倾斜、外移及旋转[1]。通过有关对髌骨不稳的实际调查研究来看,多发于青少年时期,发病率为13%~27%,而且有关该病症的研究依然在继续,但尚未明确引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中,为探究髌骨不稳的更多情况,于研究中比较了正常人群与髌骨不稳人群的髌骨运动轨迹情况,通过其轨迹差异来进一步加深对髌骨不稳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共选取160例研究对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研究对象中包括80例髌骨不稳患者和80例正常人,经过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确认髌骨不稳患者符合临床上对髌骨不稳的诊断标准,且已经对其进行了X线或CT检查;两组研究对象意识清晰,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若两组研究对象存在有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病或感染性关节炎、同风险关节炎等情况则不可入组参与研究。髌骨不稳患者中包括29例男性患者和51例女性,最小年龄1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4.56±5.59)岁;正常人群中男女比例为45∶35,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2.14±5.43)岁。相比之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临床检查中,需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T扫描,选用菲利普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保持仰卧位,分别对不同膝关节屈膝角度时的髌骨进行扫描,角度分别为0°、30°、45°、60°、90°,并将关节线上下15cm作为主要扫描范围。其次,在扫描完成后应为患者建立坐标系,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髌骨轨迹情况[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不同膝关节屈膝角度时的髌骨运动轨迹,将其作为研究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的计量资料包含平均年龄等资料,一般资料、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的统计范围,选用SPSS 22.0计算机软件作为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统计后,采用()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统计后采用百分比(%)的检验方法;检验数据时有较大的差异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髌骨倾斜情况分析

膝关节屈膝0~90°的髌骨倾斜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稳人群的倾斜情况明显更大于正常人群,(P<0.05),见表1。

2.2髌骨外移情况分析

通过0~90°的髌骨外移情况分析来看,不稳人群的外移情况也更加大于正常人群,(P<0.05),见表2。

2.3髌骨旋转情况分析

髌骨旋转方面因膝关节屈膝角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差異,在0°时差异最为明显,而在30°、45°、60°、90°时虽有较大差异,(P>0.05),但依然呈现出旋转差异变小的趋势。

3.讨论

髌骨不稳的发生是当下医学研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现如今尚不明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但也有研究认为,患者的髌骨可能本身便存在有先天性的静态排列错误有关,而且对于髌骨不稳的具体研究也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除以上因素影响外,因其软组织挛缩、Q角增大等因素影响,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髌骨运动轨迹异常情况。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来看,髌骨不稳与正常人群之间存在有明显的髌骨运动轨迹异常情况,这一情况已经通过以上实验研究证实,且导致髌骨不稳的原因可能与多方面因素影响有关,相信这对加深髌骨不稳的病理学、生理学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因病例数较少,本次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蒋黎明,陶莹,于小明,翟天军,汪伍,张增乔,冯伟.髌骨运动轨迹异常导致膝骨关节炎的病因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20,35(11):605-608.

[2]卜天. 手法按摩配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髌骨不稳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0.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2019年罗湖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LX2019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