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

2021-08-23 19:54覃秀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心理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究于儿童预防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120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均分为2组,一组为预防接种中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则为预防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的研究组,对比两组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恐惧感、配合度,并观察统计其疫苗接种时间,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和儿童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恐惧感优于对照组,P<0.05;儿童接种中的配合度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儿童疫苗接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儿童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比,研究更低,P<0.05。结论:于儿童预防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可减轻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恐惧感,从而增加其配合度,缩短接种时间,还能加深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进而增加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童;预防接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250-01

预防接种是指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种疫苗,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离开母体,免疫力较弱,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容易发生传染病,甚至危及生命[1]。而通过这些疫苗来增强儿童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以保证其能健康的成长。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加之预防接种会造成疼痛感,所以心理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哭闹影响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需要配合以针对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为对象,就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双盲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受预防接种的120例儿童分为两组,各60例,一组为接种中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1例、29例,年龄1个月—7岁,均龄(3.59±1.22)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30例、30例,年龄1个月—7岁,均龄(3.52±1.31)岁。两组儿童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0例预防接种儿童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健康教育,儿童接种中常规安抚,以及接种后体征观察等。研究组60例预防接种儿童则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具体有下:(1)放松护理干预,预防接种时,由于儿童年龄较小,不明白接种的重要性,加之接种室其他儿童的哭闹,或者接种时的疼痛感会造成其产生害怕、恐惧以及哭闹等不良情况,影响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和蔼、热情的安抚儿童,可通过与儿童交流、抚摸或者游戏等方式拉近彼此距离,或者儿童的信任,以提高其配合度,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2)转移注意力,可在接种室布置小件儿童玩具,或划归一小部分区域作为儿童小型乐园,或者接种室放置电视播放儿童爱看的动画片等,用以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其预防接种时的疼痛感[3]。(3)加强鼓励,并树立榜样,加强鼓励、表扬、夸赞儿童,对于预防接种变现良好的,可通过发放小文具、糖果之类的奖励,对其进行表扬,同时可作为榜样进行宣传,让配合度差,哭闹的儿童看一看,增强其配合度。(4)家長心理护理,部分家长由于儿童哭闹拒绝接种等情况,导致其心理出现焦躁、烦闷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干预,调节其心理,并相互配合做好儿童的接种工作。同时将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接种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讲解于家长,以进一步增加家长的配合度[4]。

1.3观察指标

(1)两组儿童恐惧感比较,分为Ⅰ、Ⅱ及Ⅲ三级,其中Ⅰ级为未出现恐惧感,或轻微恐惧感可克服;Ⅱ级为出现恐惧感不可克服,但能顺利完成预防接种;Ⅲ级为出现强烈恐惧感,拒绝接种,需家长强力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预防接种。(2)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配合度,疫苗接种时间,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其中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疫苗接种目的、接种疫苗的类型、疫苗接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急措施等。(3)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采取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百分制,其中非常满意为分值90分以上,满意为分值80-90分之间,一般满意为分值60-80分之间,不满意为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X100%。(4)观察并统计两组儿童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硬结红肿、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则采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恐惧感比较

研究组儿童Ⅰ级恐惧感人数高于对照组,且Ⅲ级恐惧感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儿童配合度,疫苗接种时间,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

研究组儿童配合度及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儿童疫苗接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2.3 两组儿童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情况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预防接种是指通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蛋白、多糖、核酸),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通过适宜的方法接种到人体内,使我们产生抵抗某种疾病的免疫力[5]。由于婴儿出生以后,体内有一定的由母体传给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随着婴儿一天天长大,母传的抵抗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婴儿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孩子出生6个月后,由母亲胎传的抵抗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就几乎没有了,因此,及时地给您的孩子接种可预防相应疾病的疫苗,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才能增强儿童的防病能力,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茁壮成长[6]。但是由于儿童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在预防接种中会由于不安、害怕、恐惧、愤怒等情绪的影响,造成哭闹、躁动、抵抗等拒绝接种疫苗的行为,因此,在此过程中,进行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稳定儿童情绪,增加其配合度显得极为重要[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恐惧感优于对照组,P<0.05;儿童接种中的配合度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儿童疫苗接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儿童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比,研究更低,P<0.05。表明在儿童预防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针对性的通过放松护理干预、转移注意力方法以及加强鼓励,并树立榜样等措施,可有效消除儿童恐惧感,再加上鼓励表扬等措施,可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好强心,从而增加其配合度。而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家长的烦躁心理,增强其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进一步促进儿童预防接种的顺利完成[8]。

综上,于儿童预防接种中运用心理护理,可减轻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恐惧感,从而增加其配合度,缩短接种时间,还能加深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进而增加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晓霞.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2):92-93.

[2]隋静华,胡运红,邹刘琳,方泽钦,陈斯涵.精细化护理在社康中心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314-315.

[3]董桂凤.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42.

[4]王莉娜.儿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0,6(30):27-28.

[5]于宏.心理護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1):94.

[6]庆海英.儿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18(22):209-210.

[7]王艳.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09-210.

[8]申秀聪.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重要性[J].心理月刊,2019,14(18):79.

作者简介:覃秀玲,(1980-)女,壮族,广西宾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童预防与保健。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心理护理满意度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Vaccination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