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

2021-08-23 20:50黄莉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护理模式医养研究综述

黄莉莉

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我国半失能、失能老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将日益突出。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的概念阐释尚无统一说法和明确界定,耿爱生[1]及景思霞[2]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种以整合医疗和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为主要方式,以机构合作、服务衔接为表现形式,从需求出发,提供以专业、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本文就将近些年来所报道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为后续临床工作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医养;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11-01

现阶段,联合国对“老龄社会”定义为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总人口7%。我国从1999年以来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全球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3],因我国老龄化社会人口基数偏大、发展速度较快、未富先老、四化并发的特征,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多个方面需求逐渐凸显,现阶段社会有限的医疗资源、养老资源及其相对独立的养老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人需求。因此,国家相应建设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并加强两者之间通向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建设开展医疗服务,进一步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中[4],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为有医疗需求的半失能、失能老年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由此可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是后续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近些年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进行以下综述分析,具体如下。

1.国内外医养服务模式研究现状

相比较国内,国外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应养老问题上积累了更多经验,国外应对养老问题、解决措施实践研究更为丰富。美国PACE计划是在美国老年医疗保险基础上发展而来,对55岁以上老人,要求被政府鉴定为体弱多病人群,符合居住条件[5]的老人居住在PACE服务区内。而PACE经费是来源于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每个月符合项目条件的老人支付的救助资金。德国“护理式”居住模式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特点是将居住模式放在重点,为老年患者后期居住条件提供人性化、硬件条件,利用住宅内“社区服务网络”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医护服务等[6]。上述模式将社区融入其中,方便随时随地为老人提供服务。目前国内推崇将养老与医疗机构区间合作,或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开设老年病区、养老病区,均属于机构养老服务范畴。孙琼、胡慧[7]研究中以合肥一家医院为试验单位,在公立医院内部开设老年病科,利用院内软、硬件设施,率先开展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养老功能相结合,取得满意成效,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服务重要措施,为我国挑战老龄化社会提供了新思路。

2.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的措施

现阶段,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按主导机构的不同归为两大类型,分别是以养老机构为主导的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和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养结合护理模式。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医养结合护理工作中注重生活护理缺少人文关怀、养老信息智能化不足等制约这两大类型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发展。

2.1为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由于养老护理专业人数偏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具备医养结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为数不多,试水养老服务的医疗机构更是寥寥可数,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养需求。引起上述问题出现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点:一是缺少愿意选择从事养老护理的护理学生。多数情况下,年轻人思想思维能力与老年人之间存在冲突,并且护理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开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偏见,在自愿原则下并不会选择上述专业[8]。加强对老年护理工作宣传,树立正确观念思想,为护理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能进一步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护理学生人数[9]。二是养老服务护理学生培养体系不健全。比如,缺乏分层分类,培养规划不完善,目标定位模糊;工学结合流于形式,培养缺乏实效性;职业培训不规范,行业标准缺失等[10]。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养老护理服务人才规模发展,发挥院校主导作用,加快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强化社会支持,加速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等,能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护理学生培养体系[11]。三是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待遇不高[12],社会地位较低。由于薪资待遇较低,医养结合护理模式中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留不住、招不进、做不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强化社会支持,出台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资薪待遇,能提高养老服务护理专业后续发展。

2.2在医养结合护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

“医养结合”下,院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注重人文关怀[13]。其核心是指人性、人的价值,注重个性解放及其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注护理人群精神活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开展下,不是要求护理人员被动机械执行医嘱,而是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爱老年患者。予以每项操作干预前让老年群体认识到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意义等。实施操作过程中,将老年人群痛苦减至最小,充分保护老年群体人格、隐私。追求老年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关注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需要[14]。

2.3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建智慧型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

随着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颁发,国家大力提出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大力支持相关智能健康产品创新与应用,鼓励健康服务机构搭建公共信息平台[15]。因此,政府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研发开展智能终端,动态监测、实施采集并同步储存老年人健康信息,能积极探索、推动区域协同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16],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实现构建老龄化和智慧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

3.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开展优势

医院内部医养模式开展下,自身医院具备软、硬实力,具备良好医疗团队与医疗资源,能实时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医护为主,托养为辅[17]。同时,医院内部具备丰富的医疗人才,护理人员配备充足,护理人员均为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较只能照顾老人吃喝拉撒、洗澡擦身等生活照料的普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更高,专业护理团队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判断病情,有能力完成注射、输液、血压血糖测量等,甚至包括予以入住老年患者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医院通常为省市各级各类医保定点机构,老年住院患者可依据自身医疗类型,享受一定程度的医保报销比例[18]。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长期护理险也逐步推开实施。在医院内部开展医养结合模式,能为老年人后期养老健康提供保障,并享受医疗保险、护理保險报销政策,是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模式服务优势之一[19]。

4.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给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传统医养分离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多重医养需求[20]。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急性期住院治疗、恢复期康复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能进一步促进家庭、社区、医院、养老机构之间紧密合作,并实现医疗与养老资源之间最大化利用。后续我国社会发展中,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后续养老事业发展主流。

参考文献:

[1]耿爱生. 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 “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 ( 9) : 101 - 107.

[2]景思霞. 重庆市巴南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2014.

[3]耿桂灵,宋彦玲,肖玉华等.医养结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381-382,416.

[4]刘爽,张先庚,王红艳等.中国城市养老护理模式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729-1731,1809.

[5]於军兰,周文萍,张杰等.构建黄石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933-4936.

[6]许景权,肖萍.德国“护理式”老年人居住模式的经验引介[J].建筑创作,2011(09)168-170.

[7]孙琼,胡慧.我国医院开展新型养老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4,29(5):74-76.

[8]黄波,王桂荣.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3):1-4.

[9]杨志萍;李丽;祝红梅;杨丹,大、中专护生从事养老护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现代医药卫生,2020.18

[10]屠其雷,德国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对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启示,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

[11]郑捷,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提升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18.

[12]马彦;徐刚,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

[13]丁凯雯;乔建红;许翠萍;刘冉冉;姬艳博;薄纯露,人文关怀护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护理学杂志,2017.

[14] 李默,庞秀明,杜金香等.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3):156-158,174.

[15]于卫华,林丹,陈雪羚等.101例空巢老人“医养结合”住院模式的护理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7):3426-3429.

[16]廖生武;朱宏;谭碧慧,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的困境及对策,中国全科医学,2019.

[17]唐志紅;于卫华;饶晓岚;罗在琼;王莉,医养结合-四元联动整合照护模型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17.

[18]李增芳,杨芬芳,蔡菊芳等.关于养医结合老年护理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6,15(4):372-374.

[19]李长远;张举国,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典型模式及优化策略,求实,2017.

[20]廖芮;张开宁;王华平;刘湘源;邓睿,我国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基本理念、服务模式与实践难题,中国全科医学,2017.

猜你喜欢
护理模式医养研究综述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