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研究进展探讨

2021-08-23 21:22陈业强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进展防治

陈业强

摘要:在现代创伤中,骨科创伤发生率较高,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经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情况,并且伴随疼痛感。在其病情的进展下,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况,如肢体残缺,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患者术后加强下肢肿胀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下肢肿胀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抬高患肢、冰敷法、骨折创伤治疗仪、足踝泵、早期锻炼,人们已经对此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针对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进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防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38-01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活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备,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也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1]。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手术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下肢肿胀的情况,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较大伤害,还会加大其心理负担,不利于术后身体康复[2]。因此,必须做好患者术后下肢肿胀防治工作,避免由于下肢水肿而导致长时间缺氧,出现关节骨质改变、骨间肌萎缩等情况。

一、肿胀机制

创伤及术后肢体肿胀引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为局部渗出、微循环障碍,而且炎症反应、再灌注损伤等也会导致该症状的出现[3]。患者术后最初反应就是炎症,在炎症反应释放的各种反应因子等的影响下,导致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小静脉等持续痉挛,影响微循环,进而造成肢体肿胀。有学者认为,手术创伤会导致微小静脉、淋巴回流障碍等,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下肢肿胀[4]。患者术后需制动,不能进行有效的锻炼,并且活动受到限制,进而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影响血液循环,出现局部静脉等瘀滞的情况,导致循环、回流障碍,进而造成肢体肿胀。创伤会导致蛋白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的变化,这些因素对肢体肿胀的出现也具有一定影响。创伤手术后,通过各种感受器等释放多种激素,其中ADH會导致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的增强,进而导致体内潴留水分,出现水肿加重的情况[5]。在肾血液灌流减少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增加肾球旁器分泌肾素,这种物质有利于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且所产生的物质能对皮脂分泌醛固醇起到刺激作用,使肾小管对钠离子再吸收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能结合与ADH保留水的作用,保持细胞外液,进而导致肢体肿胀[6]。有学者认为,心脏泵功能、患者体位等也会引起患肢肿胀[7]。

二、肿胀引发的不良后果

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肿胀,其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疼痛,不仅影响其生理感受,还会加大其精神压力,出现恐惧心理[8]。患者肢体肿胀后会影响局部血液流动,进而减少动脉供血,导致患者伤口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不利于伤口处组织修复,进而患者伤口不能尽快愈合,延长住院时间[9]。同时,肢体肿胀会减慢血流,并且容易出现病原菌侵入的情况,加大伤口感染发生率。

三、肿胀防治研究进展

(一)药物干预

七叶皂甙钠这种药物在国外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抗炎、抗渗出效果较好,并且有利于静脉张力的增强,促进静脉回流[10]。临床应用时,通过肾上腺皮质,使皮质醇类化合物分泌增加,进而起到消炎作用,人体内前列腺素PGE2分泌的增加与其抗渗出作用的发挥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对PGE1造成的肢体淋巴管通透性增加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以此发挥消肿抗炎作用。有研究对100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七叶皂甙钠治疗的观察组与甘露醇治疗的对照组,发现七叶皂苷钠消肿效果更好[11]。但临床有研究指出,该药会导致肾脏、静脉等损害,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对其不良反应引起关注。甘露醇在水肿治疗中应用较多,作为渗透性脱水剂,临床应用时常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但是该药对水、电解质平衡存在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损害患者肾脏功能,如果存在药物外渗的情况,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皮肤坏死等,因此,临床应用甘露醇时需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并且提高用药合理性,避免药物外渗。有研究中,给予60例肢体水肿患者中药治疗,组成为白术10g,桂枝10g,羌活10g,白芍10g,牛膝10g,独活10g,木瓜10g,陈皮8g,红花8g,甘草3g,水煎煮,1天1剂,结果发现治疗有效率为96.67%,其中,报数能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桂枝能温经通脉,独活、羌活能通痹止痛,白芍能消瘀血、通顺血脉,牛膝、木瓜能引血下行、活血化瘀,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效果[12]。

(二)抬高患肢

创伤肢体没有出现出血问题时,在正常情况下内,其肢体越高于心脏水平,其消肿效果越好。相比于半卧位,患者处于平卧位时能取得更好的消肿效果,在患者保持平卧的状态下,心脏位置低于肢体抬高高度,进而有利于血液回流,但是处于半卧位时,就会使以上作用抵消[14]。需要注意的是在抬高患肢期间,应保持合适的高度,抬的过高会使肢体血供减少,严重时出现肢体缺血、缺氧情况,不仅不利于肿胀的消退,甚至会导致该情况加重[15]。通常情况下,肢体抬高高度为高于心脏水平直至10至15cm。常用的抬高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布朗氏架抬高,还有一种为软枕或可调节抬高架[16]。

(三)冰敷法

有研究中,对患者进行冰敷法治疗,在各种功能锻炼基础上,将冰块包裹于纯棉毛巾中,并且将其置于患者患肢踝关节,持续冷敷24h,发现患者肿胀程度有了明显减轻[17]。

(四)骨折创伤治疗仪

有研究表明,在外伤性肢体肿胀治疗中,骨折创伤治疗仪能预防感染,疗效显著,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且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而且也避免的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骨折创伤治疗仪有利于组织通透性的提高,对水肿吸收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进而使血液黏滞度减小,对炎症介质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能抑制纤维化过程,治疗后也不会在患者伤口形成硬结,有利于手术刀口愈合,整体效果较好[18]。

(五)足踝泵

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主动屈伸踝关节活动,背伸至最大限度,保持尽可能长 的时间,然后跖屈至极限,同样保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屈伸足踝关节,每5、10、15、20min 1次。训练至患者能下床活动[19]。

(六)早期功能锻炼

在患者保持肢体抬高的情况下,需指导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进行足趾、踝关节轻度活动,手指抓、捻、握拳活动,通过各项锻炼,有利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进而防止或减轻肢体肿胀[20-22]。有学者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能有效减轻水肿,促进血液动力学的改善,并且能有效破坏红细胞聚集结构,对血栓的形成也具有预防作用[23]。

结束语:

近年来,骨科创伤发生率不断升高,进而使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诱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需加强防治措施,从六个方面入手,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抬高患肢,使其保持在合适的高度,对肢体肿胀防治也具有积极作用,并且积极进行冰敷及足踝泵,采用骨折创伤治疗仪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还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是一种有效方式,而早期功能锻炼也能有效减轻肢体肿胀。

参考文献:

[1]陆荣斌,SeligsonDavid,HaganDavid,等.Kickstand支架技术在预防创伤后下肢压疮和减轻水肿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9,21(11):1000-1004.

[2]柴国峰.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的治疗对策[J].医药前沿,2019,9(34):93-94.

[3]孙亚萌、刘智、张建政.创伤骨科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J].北京医学,2020,42(8):47-51+55.

[4]王安,梁彩红,梁灵红,等.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J].护理与康复,2019,18(11):31-33+38.

[5]尹永海,尚曦,胡彥彬.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9,17(27):201.

[6]张华峰,刘娟.消肿接骨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及骨愈合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82-84.

[7]李义稳,付红英,张永春,等.肌内效贴联合冰敷辅助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肿痛的应用效果[J].骨科,2020,11(3):244-248.

[8]肖焜壁.丹红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2):97-99.

[9]杨琨,费晨,王鹏飞,等.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骨科,2020,11(3):223-228.

[10]肖金怀,朱晓文.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9,28(20):99-100.

[11]常兵.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7):139-141.

[12]韩晓强,王化齐.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4):76-79+87.

[13]闫延,程崇杰,张启栋,等.骨科手术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4):3897-3903.

[14]张凌,成惠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2080-2082.

[15]艾尼娃·巴拉提,吉力力·衣不拉音.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6-86.

[16]韦敢.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8(7):83-85.

[17]徐亮.冰袋冷敷法在创伤骨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9,24(24):118.

[18]Ah A , Op B , Mk B . Standards of open lower limb fracture care in the United Kingdom[J]. Injury, 2021, 52( 3):378-383.

[19]朱正霞,项彩萍. 泵对减轻踝关节术后肿胀的疗效研究[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8,7(4):285-287.

[20]童年,李珍,秦梅兰,等.创伤骨科术后患者下肢DVT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168-172.

[21]陈莉莉.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12):159-160.

[22]刘军,戴燚,林吉良.桂枝茯苓汤对下肢胫骨骨折术后血液粘度和下肢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0,29(3):144-146.

[23]Chen B , Luo Z , Feng X , et 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care on limb function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the elderly[J]. 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 Neuronal Interactions, 2021, 21(2):272-278.

猜你喜欢
进展防治
金融稳定立法的关键进展与完善建议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