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伤寒菌血清型肠伤寒个案1例

2021-08-23 21:19郑典吴延有马壮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染病

郑典 吴延有 马壮田

摘要:伤寒是由人类特有的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受污染的水、食物和无症状携带者传播。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肠伤寒患者,其经过抗感染治疗,枯草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后,未再发热,症状得以控制,治疗6天、9天后复查粪培养,结果阴性。笔者现就该个案进行详细报道,旨在为临床防治肠伤寒提供参考。

关键词:伤寒;传染病;沙门伤寒菌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58-01

伤寒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中的一种[1],其暴发流行多因水源或者食物污染,常见症状有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发病率大幅下降,且大多数症状多不典型,其偶然爆发多与卫生条件较差相关[2-4]。

1一般资料

患者男,42岁,汉族,司机。以“腹泻1周,加重半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时间2021年6月12日)。1周前在外聚餐后出現腹泻,3-4次/日,每次量不多,大便急,伴便意不尽感,于当地诊所口服“诺氟沙星及蒙脱石散”治疗,症状未缓解。1天前就诊于市人民医院,门诊粪常规隐血阳性,未治疗。半天前出现短时间内大便次数增多,共3次,呈稀水样,有便不尽感,伴发热,体温38℃。入院后查体:T36.4℃,P65次/分,R17次/分,BP141/84mmHg。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斑、玫瑰疹。余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辅助检查:急诊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2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9*10^9g/L,CRP21.96mg/L。入院后查CRP24.5 mg/L,ESR24mm/h,大便潜血阳性,粪培养:沙门伤寒菌血清型,余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免疫、凝血功能,小便常规无明显异常。给予静脉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枯草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治疗后未再发热,症状得以控制,治疗6天、9天后复查粪培养,结果阴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诊断为肠伤寒。

2讨论

虽然伤寒在多数高收入国家已消失,但在低收入国家仍易传播,据不全统计,2017年全球共1000多万新病例,其中约16万人死亡。人是伤寒沙门菌的主要宿主,主要依靠粪-口传播,被人类粪便污染的水和食物是伤寒沙门氏菌的主要来源。疾病急性发作后,恢复期携带者脱落伤寒沙门氏菌时间为3-12个月,而慢性携带者在急性发作后超过12个月会脱落伤寒杆菌。实际上,慢性携带者定义为没有伤寒病史或之前患该病大于1年的患者,其粪便或尿培养中伤寒沙门氏菌呈阳性,分离时间至少为48h。在伤寒发病率较低的国家,慢性携带者是获得性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来源,但恢复期携带者暂时脱落与慢性携带者脱落对于新发感染伤寒患者的影响仍是一个尚未可知的问题。血培养是诊断伤寒的主要依据,除血培养外,确诊该病的方法还有粪培养[1]、血清肥达试验、斑疹伤寒试验。肥达试验检测伤寒沙门氏菌的O和H抗原的凝集抗体,常在检测手段较匮乏的情况下使用。斑疹伤寒试验是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抗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的抗体,通过检测IgM的快速免疫层析测试可对标本行快速检测,但缺点是灵敏度较低。肠伤寒的治疗首先是迅速控制病情,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液体和电解质管理以及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对住院患者至关重要。因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多数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建议首选氟喹诺酮类联合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2]。伤寒主要为粪-口传播,关键的预防策略是安全的水、食物、个人卫生和适当的卫生设施,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预防的重要性大大增加;此外,疫苗接种也是一个有效的预防工具。

该患者症状主要为腹泻,无发热、玫瑰疹、相对缓脉等症状,确诊依据是在其粪便中培养出沙门菌血清型菌株。通过静脉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硝唑联合抗感染治疗,枯草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腹泻得到控制,连续两次复查粪培养均为阴性。综合分析此案例,防止伤寒暴发的措施主要为注意饮食卫生,对已感染的病例,除进行积极治疗外,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保护易感人群,并于相关地区开展病例、重点人群以及环境标本的监测,防止出现暴发现象。

参考文献:

[1]阳波,张静,刘凤凤,等.2015-2016年全国和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5):407-412.

[2]卢明秀.56例伤寒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06):143.

[3]郭大城,穆玉姣,胡晓,等.河南省一起伤寒疫情的病原特征及其分子分型[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06):413-415+432.

[4]CRUMP J A,SJ?LUND-KARLSSON M,GORDON M A,et al. Epidem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Laboratory Diagnosi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of Invasive Salmonella Infections[J].Clin Microbiol Rev,2015,28(4):901-37.

猜你喜欢
传染病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真相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传染病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当突发传染病袭来
人与动物常见共患传染病及其预防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