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约束的规划编制一张图协同动态更新

2021-08-24 12:35张秀英张鹏程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现势图斑合一

张秀英,张鹏程

(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

空间规划不断调整的发展历程是逐渐探索我国空间规划新秩序的重构之路[1]。“多规合一”作为研究探索市县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2]。研究整合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规划数据,形成一套彼此衔接的“多规合一”“一张图”底图成果,建立以控制线为核心的空间管控体系,作为今后法定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的重要依据[3]。

纵观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测绘领域特别是1∶500、1∶2 000、 1∶5 000等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成果[4-7]、地下管线成果[8]及土地管理相关的业务中已经很好的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成果进行集中、持续的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这些领域成果的动态更新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在规划编制和规划一张图成果管理业务中尚未推广实践,规划编制一张图主要仍以传统的整体替换为数据更新的主要方式[9]。

随着“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的深入应用,建设项目选址审批业务对规划成果存在明显的更新需求。传统的年度更新方式,编制单位整体更新“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成果管理单位一次性整体替换,一年或多年仅更新一次。在日常的建设项目审批案办理过程中,发改部门、国土部门、规划部门、农业部门、交通部门、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等都需根据“多规合一”成果开展项目联合审批,当建设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有冲突而无法另行选址时,不得不开展“一张图”成果的规划调整。传统的整体更新显然已不满足当下对行政效能的高要求,“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需要从规划编制和调整完善的层面实现局部实时更新[10-11]。

1 动态更新的目标

综合考虑更新时间、更新手段和更新操作等方面,在已有“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规划编制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如何分工协作,以达到自动化、持续更新、可追溯的目的。

1)建立一套流程化的更新步骤和更新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活化数据,保持“一张图”成果的现势性和生命力。

2)优化数据库设计,为数据库中“多规合一”核心图层的每一个地块图斑分配可约束属性,作为身份识别,并记录关键信息。

3)约束规划编制数据的流转,提供软件或工具实现规划编制和成果入库的无缝衔接,达到持续动态更新的目标。

2 流程循环模式

根据流程再造和流转约束的原则,形成了前端数据编辑处理工具+后台数据入库更新工具相结合的循环模式,对“多规合一”规划编制阶段与更新入库阶段的工作分别提出了以下应遵守的规定:

1)需要对“一张图”成果开展局部调整更新时,必须从已有的统一的最具现势性的“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数据库中按方案调整范围导出局部数据,在此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规划方案调整修改,范围外不可随意增加数据。该规定作用有三点:①推动“一张图”已有成果的再利用,使数据活化;②增量更新技术上可实现成果及成果更新的无缝衔接,能有效避免更新方案最边沿地块图斑的接边错误;③保持了“一张图”增量更新成果格式与属性结构的标准化,可减少反复的数据转换及加工处理。

2)规划方案修改完善后,必须经后台更新入库工具进行动态更新入库。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多规合一”一张图系统动态更新模块中,通过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达到基于地块图斑(要素)的实时动态更新,最大化实现自动化。

3 动态更新业务总流程

基于地块身份识别的(全球唯一标识码GUID)动态更新,为规划编制成果在发改、规划、国土部门之间的互连互通、共享与交换开拓了新的方式。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动态更新总体流程

1)启动动态更新,开展规划调整:在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通过冲突检测发现建设项目选址地点与“一张图”成果存在矛盾时,经讨论最终决定调整完善“一张图”相应的图层成果(如控制线图层),则启动规划修改需求。

2)调整方案范围内数据导出,形成“一张图”规划修改底图。根据建设项目范围创建调整方案范围,从已有“一张图”成果数据库中掏出调整方案范围内的所有数据,作为规划修改的底图资料,规划编制人员基于底图资料开展方案修改。

3)前端数据编辑工具:在底图资料基础上,规划编制人员利用前端数据编辑工具进行规划方案调整完善,直到形成规划方案调整修改的成果,提交给数据库管理人员。

4)后台更新入库工具:数据库管理人员利用后台更新入库工具,实现自动化的局部成果更新,形成最新的“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数据库。

4 动态更新方法与实现

4.1 增加GUID等属性约束

分析“多规合一”“一张图”中核心空间数据 (如控制线),确定实行动态更新的成果图层,为“多规合一”核心图层的每一个地块图斑设计约束属性,包括全球唯一标识符(GUID)、更新时间(UPDATETIME)、调整人员、入库人员等附加属性信息。全局唯一标识符由固定算法自动生成,可实现数据库中永不重复,可有效用于数据唯一性识别。更新时间(UPDATETIME)是一种时间戳,可标识每一个地块图斑创建、修改或删除的时刻。结合约束属性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数据比对和分析的工作交给计算机编程,免去规划方案更新差异的人工判别工作,提高更新入库效率和准确度。

表1作为“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核心成果图层之一,用途管制区图层的业务范围的数据标准字段包括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用途管制区代码、用途管制区名称和备注等,本项目除了常规数据标准中规定的以上字段信息,还增加了调整人员、入库人员、入库时间、更新时间和全球唯一标识码等字段作为该图层的约束属性。

表1 用途管制区图层属性结构表

4.2 实现地块图斑的增删改

按照流程约定,规划编制人员在前端数据编辑工具中进行“多规合一”“一张图”规划方案修改,最终形成更新后的规划编制成果,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编辑后变化状态的4种类型

前端数据编辑工具中地块图斑的修改状态可归纳为4种,分别为新增地块、删除地块(灭失)、修改地块(图形或属性修改)以及地块不变(无任何调整)。对于新增加的地块图斑,自动创建唯一的全局标识码(GUID)和创建时间;对于修改的地块图斑,继承原有地块图斑的唯一全局标识码,将其更新时间调整为当前时间;对于待删除的地块图斑,直接进行删除;对于不修改的地块图斑,所有属性均不变化。约束属性的修改均由前端数据编辑工作自动完善,无需规划编制人员人工干预。

4.3 后台实现实时动态更新

“一张图”成果经过规划调整修改后,规划编制人员提交成果到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后台更新入库工作完成局部实时动态更新。后台更新入库工作对规划成果进行自动变化检测,根据属性约束字段和调整成果范围分步骤对待入库规划编制成果数据(MDB库)和SDE现势库进行“双向”循环比较与分析,快速发现和处理新增、修改、删除以及不变的地块图斑(要素),达到自动化、高效、准确的基于地块图斑(要素)的更新效果,如图3所示。以MDB库为基础,比对SDE现势库为正向比较,正向比较确定新增、修改和不变的地块图斑。再逐图斑正向分析结束后,开展反向比较,以规划修改方案范围为基础,循环分析SDE库中每一个地块图斑,确定待删除的地块图斑。根据对比的结果分别对地块图斑执行如下 操作:

图3 后台更新入库工具作业原理

1)对于新增的地块图斑(要素):比较MDB库中地块图斑,在SDE现势库中找不到相同的唯一的全局标识码,则表示图斑为新增,后台更新入库工具直接将该新增加的地块图斑写入数据库,同时将其入库时间调整为当前时间,完成新增地块图斑的入库。

2)对于修改的地块图斑(要素):MDB库中地块图斑的全局标识码在SDE数据库中已经存在,根据GUID将SDE现势库中该身份标识的原有要素移动至历史库,同时将MDB库中已修改的地块图斑写入SDE数据库(现势库)中,完成修改地块图斑的更新入库。

3)对于待删除的地块图斑(要素):由于是规划调整方案中已删除的地块图斑,根据GUID身份标识将该地块图斑从SDE现势库移动至SDE历史库,同时从SDE现势库中删除。

4)对于不变的地块图斑(要素):规划编制成果待入库数据(MDB成果)和SDE现势库中均存在该要素,且空间位置图形和属性信息均未发生变化,SDE现势库不做任何操作。

5 结 语

本文以解决“多规合一”“一张图”动态更新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全球唯一标识码和时间戳等属性约束的技术方案,创新设计了前端规划编制数据编辑和后台更新入库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建立了掏出、修改、入库更新的工作流程与规则,形成了一套有序、规范化的动态更新作业机制。规划编制人员和数据库管理人员各司其职,降低了对数据库管理人员关于规划专业知识的要求,两者分专业各自发挥长处,相互对接合作,又彼此独立作业,完成“多规合一”“一张图”实时动态更新,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坚决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基于属性约束的更新技术和规划编制工作有非常好的契合点,是GIS技术在规划行业的示范应用。基于属性约束的协同动态更新方法在宁夏、福州等多地“多规合一”项目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猜你喜欢
现势图斑合一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地籍册建设和应用的探索
人剑合一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成果现势性保障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评估方法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