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皆美,浓淡相宜

2021-08-24 12:53沈喜阳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1年8期
关键词:西施白居易西湖

沈喜阳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这个人间天堂之美,一半在西湖。这期,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大文豪笔下的西湖有多美,以及他是怎么别出心裁写出西湖之美的。

诗词入场

夏日的一天,苏轼正在西湖边游玩畅饮,一开始天气晴朗,后来竟然下起了雨。于是,他诗兴大发,提笔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此诗被后人评为在写西湖之美的诗文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诗心得

诗歌开头两句赞美西湖的晴天和雨天都很美。晴朗时,水光潋滟;下雨时,山色空蒙。但是大多数山都有这个特点,这两句诗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果苏轼继续赞美西湖的湖光山色,那就是平庸的诗人,而不是大文豪苏东坡了。苏轼接着写道: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十分自然的。也就是说,西湖既有西施化淡妆的美,也有西施浓妆的美。因为苏轼这个著名的比喻,西湖有了一个美丽的别名,即西子湖。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出,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阴晴,还是人生的成败得失,苏轼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和广阔的胸襟接纳一切,这也体现了他超高的人生境界。

诗人来了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对诗词、文章、书画、美食等都非常精通,是一个全才型的奇人。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还擅长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此外,他绘画技艺高超,尤其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晚年还被贬到最远的儋州,即今天的“天涯海角”。曲折苦难的生活经历没有压垮苏轼,反而让他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处处表现出乐观豁达的精神。

诗词中的文化

历史上,西湖曾得到唐宋两位杭州地方长官的青睐,他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宋代大文豪苏轼。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西湖进行治理,使其在干旱时能灌溉农田,有利当地的农业。西湖本来有一道“白沙堤”,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为了纪念白居易对杭州的贡献,后人把“白沙堤”简称为“白堤”。苏轼在担任杭州知府时,对西湖再次加以治理,用挖出来的淤泥筑成一道长堤。人们为了纪念苏轼,就把这条贯通西湖南北的长堤命名为“苏堤”。如今,“苏堤春晓”成了西湖十大景点之一。西湖的“白堤”和“苏堤”前后辉映,两位地方官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流芳千古。

西湖之美,美在山水和人文。尤其是西湖的人文之美,给予湖光山色更深的韵味。宋代诗人林逋曾在西湖孤山隐居,以梅花为妻,以仙鹤为子,人称“梅妻鶴子”。他写梅花的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最为著名。明末著名文学家张岱,专门为西湖写了《西湖梦寻》,可谓西湖的“全方位宣传片”。西湖有岳王(即岳飞)墓、钱王(即吴越王钱镠)祠、秋瑾墓等著名历史文化名胜。另外,西湖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家喻户晓。

读诗有问

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施?

西子就是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他三大美女分别是汉代的王昭君、三国时的貂蝉和唐朝的杨玉环。西施的家乡和西湖所在的杭州,在古代都属于越国,西湖和西施都有一个“西”字,可能这也是苏轼由西湖联想到西施的一个原因吧。苏轼把西湖比作西施,一下子就把西湖的湖光山色具体化了,让人眼前一亮,似乎美女西施就站在读者面前。苏轼的时代,西湖还不像今天这么有名。苏轼用人们非常熟悉的古代美女西施来比喻西湖,很容易让没有到过西湖的人对其产生好奇,有了想游览美景的愿望。西施无形中做了西湖的代言人。说西湖如同西施一样美,也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宋代词人王观说,“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那西湖的水就像西施的眼波流转,西湖周边的山也像西施蹙起的眉毛。苏轼的一句比喻,极大地激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西湖做了一个完美的广告。

【小链接】

杨万里的这首诗也是写西湖的,而且集中描写了西湖六月的莲叶之碧、荷花之红。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晓出”,写的是清晨的莲叶,绿得跟碧云天相接;而红色的荷花与清晨的朝霞相映照,也显得特别娇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猜你喜欢
西施白居易西湖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西湖
雪后西湖 暖阳
“西施舌”的诱惑
夜雪
《庄子说》(十三)
西湖雪意
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