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2021-08-24 15:49王素华王守智
北方经济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农业

王素华 王守智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发展格局。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能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行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正式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惠农,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靠创新引领

(一)产业选择要创新

乡村产业要振兴,项目的选择尤为关键,有学者甚至认为,产业选择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第一要素,是引领性的要素。针对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现象,照搬照套行为,进而导致产业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创新性地选择适应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非常必要。

首先,产业选择要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利用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产品周期,努力实现市场利润的最大化。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因此,在定位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时,一定要依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供契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有效供给。其次,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本身所具备特色资源和优势,统筹考量本地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如易腐性、生产周期性等)。

所以说,乡村产业选择一定要精准定位,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引领,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产业振兴。尤其要紧抓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才能真正转化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经济学上看,特色实际上就是稀缺资源,就是垄断,抓住了特色产业,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具有这样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因此,各地方在发展上就有先后、有侧重。要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先着力于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且基础较好的乡村,再去带动特色不明显的、一般性的村庄。对特色产业的打造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的原则,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所在,也才能真正助推产业兴旺。

(二)产业融合要创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对传统农业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农业除了具有提供农副产品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以外,还具有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发展休闲康养的游憩功能,以及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生态功能等等。因此,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要以农业为基础、为依托,通过城乡体制机制的创新、技术的渗透、经营方式的变革、产业的升级联动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传统“衣食农业”的狭窄发展领域,从而催生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诸如休闲观光农业、共享农庄、农耕体验生活、健康养老基地等,以带动更多的增值环节和实现更多的就业,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有必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创新性深度融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当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很多,诸如农业内部的产业重组型融合所呈现的鱼菜共生、稻鸭共育等模式,还有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所形成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包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等,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统筹,综合运用。尤其要借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这一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农业功能从提供有形的物质商品向无形的精神产品拓展,从一二产向三产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可以大幅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业科技要创新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尤其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从依靠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乡村产业合作,并构建市场需求与农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协调机制,及時迅速地进行技术攻关,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顺应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诉求。同时,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等方式,积极引导新技术向乡村产业的全覆盖。要鼓励乡村产业从简单的粗加工生产,包括一些贴牌生产的领域,走向自主创新,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并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当然,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农业也具有多功能性,可以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利益链。因此,要利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不仅在于农业的机械化,还有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要深化乡村产业链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进而提升乡村产业整体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攻克核心技术,如种业,这也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最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它不仅有助于加速乡村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也可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协调

(一)要协调好城乡产业发展的关系

城市与乡村可以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见,协调好城乡产业关系,不仅有助于改变城乡相对孤立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有利于统筹和谋划经济要素在城乡产业间的布局、分工,并明确各自的主导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实现优化组合。

尤其要注意根据城乡各自的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争取发挥产业效用的最大化。首先,规划要先行,要树立全域一体规划理念,制定城乡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按照“第一产业突出优势和特色、第二产业向园区集中、第三产业依托主导产业为一二产业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思路优化城乡产业结构。要突出县(市)一级的规划,从而形成以县(市)为中心,各乡镇为重要支点,统筹好城乡空间区划,使得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生活服务区集中,农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进而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空间一体化经济系统。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尤其要完善土地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税负引导投资方向,促进城乡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还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并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土地产权抵质押融资提供政策依据等等。如此,才能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二)要协调好振兴产业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固然是根本,但不能只看到其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要知道,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因此,协调好振兴产业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健全农业风险分担政策机制等等。惟有如此,才能保护农民利益,进而维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动农民回归农业和种粮的积极性。再者,要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确保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能够跨县市调剂使用。最后,还要抓好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实现统防统治,对于抛荒农用地采取代耕代种、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服务等模式,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三)要协调好农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从农业发展的供求关系来看,过去乡村生产力发展更多解决的是“温饱”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市场供给产品的逐渐多元化,人们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有没有”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好不好”,即对农业供给质量的诉求更高。由此,如何实现供求关系相对平衡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从现实层面来看,农产品市场供求结构存在着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低端供给相对过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现在城市居民,不仅对农村农业提供充足、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有要求,还希望可以共享农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包括深度体验农耕文化,寄托乡思的精神产品等等。因此,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无论是产品供给的种类,还是产品质量,包括各种包装设计、营销策略,以及市场拓展的方向,既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更要与市场需求接轨,要与城市消费步伐相协调,只有做到了供给与需求的对应,才能获得好的回报。

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强调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所以在“产业兴旺”后面强调“生态宜居”,就是谨防个别地方为了“产业振兴”,而牺牲了“生态宜居”。要知道生态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本,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最大特点,也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振兴就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因此,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规避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切忌为一时的发展,而损毁了乡村传统自然风貌,破坏了村庄的肌理,甚至牺牲其独特、不可再生的乡村价值。作为地方政府、镇村领导,一定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做好统筹、謀划,既要实现“产业兴旺”,也要做到“生态宜居”,努力实现“ 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一体,要让垃圾不出村,让污水不入河,让村庄环境更美,让树上有鸟、河里有鱼、地里有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学会开放

(一)融资渠道要开放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整合内生动力和外部变量,因此,必须学会吸收外部资本,如资金、人才、技术等等,从而营造一个兼容并蓄的产业发展环境。尤其需要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资金投入力度与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相适应,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一方面,要借助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东风”,向公共财政借力,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当然,各级政府也要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不可逾越发展阶段和现实可能。另一方面,金融、期货、债券等也要“优先”服务“三农”,尤其是在产业扶持,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要创新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把更多的土地收益用于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当然,还要制定更加开放、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力度。尤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看到了农村以土地为主的资源型资产的巨大价值,也看到了农村“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价值。因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投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基地等等,必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二)人才流动要开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振兴是硬支撑。针对当前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实,建立开放的引人、用人、留人机制至关重要。而引进人才也应有所侧重,诸如“新乡贤”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多是义利兼得的企业家,或是厚道理性的知识分子,拥有着技术、资本、信息、市场和人脉等资源,同时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和家乡情结,必将能够带动广大农村产业振兴。

实际上目前浙江、广东等一些地方都在推动“引贤”回归工程,乡贤回归之后,在崇文兴学、教化乡民、热心公益、广做善事、主持公道、维持秩序、引导风气、移风易俗、经济回归、反哺家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一些地方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时,对乡贤价值的开发仅限于为家乡搞基建、建别墅,真正从增强乡村内生动力、强化其造血功能等方面思考出路的还较少,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制定更加开放、有利的政策,吸引新乡贤,再依托新乡贤手中的资源,充分发掘本土优势和特色,发展壮大相关产业,进而使家乡“摆脱贫困”,走向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落实到共享

鄉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落。当前小农户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要求的矛盾日渐凸显。因此,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广大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式经营理念,要引入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要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小农户,要提高小农户的市场化、组织化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使其能够充分融入分工经济,让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力量和有效参与者,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给“小农”的生产经营方式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尤其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注意发展精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与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互补。当然,资本作为一种外来的、具有逐利性的要素进入乡村,可能会在利益格局上排斥结构松散的小农户。因此,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小农户主动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才能让农民分享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带来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姜长云,推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J].学术界,2018,(7).

[2] 张晓山,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现状、问题与展望[J].求索,2016(7).

[3]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王巍,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产业发展的“度、路、效”[J].北方经济,2019,(1).

[5] 张艳萍,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2018,(12).

[6] 周立,“城乡中国”时代的资本下乡[J].人民论坛,2018,(10).

(作者单位:1.中共湛江市霞山区委党校;2.中共湛江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