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创新发展成效的评价体系研究

2021-08-24 15:49赵奥
北方经济 2021年7期
关键词:绿色转型资源型城市评价指标

赵奥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绿色转型   创新发展   评价指标

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以“先矿后城”或“先城后矿”型发展模式,虽然成就了地区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飞速发展,但却成为了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的濒危区。2013年12月,国务院确立了262个“资源型城市”,经过近7年的发展,资源型城市成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但一系列资源枯竭、坐吃山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显出来。辽宁省是典型的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大省,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依存度水平较高,在国务院确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中,辽宁省有三区、四市(阜新、盘锦、抚顺、北票、弓长岭区、杨家杖子、南票区)位列其中,加之省内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愈发严重,GDP增长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巨大的环境成本作为发展代价的,国民福祉水平相较于东部沿海其他发展较快的省市而言也相对落后,并且在国家号召进行供给侧改革、降产能、去库存的发展形势下,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现状实属堪忧,绿色发展动力疲软。因此,辽宁省资源型城市整体发展已经来到了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十字路口,必须正视资源型城市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进行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以推动辽宁省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相关文献述评

绿色转型创新发展是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绿色创新三者融合的有机体。国内外学者分别就三个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针对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具体研究则相对并不多见,王春春等人(2021)以中国2003-2016年11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主体,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曾刚等人(2021)以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测算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绿色效率,实证分析了生态创新对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绿色效率提升的影响。崔佳新(2020)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从经济指标、科技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4个子系统出发,构建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白银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徐君等人(2020)从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4个层面明确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因子,运用DEMATEL方法对关键驱动因子进行识别分析。张逸昕、张杰(2020)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uper-SBM模型对3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实证测算,阐释了创新驱动和政府规制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联动机制。程鹤(2019)研究发现绿色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邓国营、龚勤林(2018)研究发现创新对资源型城市整体的转型效率尤其是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转型效率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高树华、张文松(2017)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主导驱动力是创新投入资源,且有利于创新资源的积聚。谢远涛等人(2017)构建资源型城市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16个资源型城市为例,研究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总体创新效果不理想。叶雪洁等人(2017)认为建设创新城市,支撑转型发展,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战略部署。

二、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一)产业结构层面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辽宁省内有7个城市,分别为阜新、盘锦、抚顺、北票、葫芦岛(南票区、杨家杖子)、辽阳(弓长岭),主要以煤炭资源、有色冶金资源和石油资源为主。随着资源可开采量的逐年减少,这些资源型城市最初“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遇见了瓶颈,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合理状态。以2019年数据为例,如表1所示,抚顺、辽阳、盘锦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50%左右。相比之下,阜新和葫芦岛虽然第二产业构成比重相对较低,但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势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相反,第一产业比重则相对比较高。辽宁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均呈现不合理的构成比例,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机构亟待优化升级。

(二)经济增长层面

在地区经济增长层面,如图1所示,2019年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明显的增长差异特征。大连、沈阳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而阜新、盘锦、抚顺、葫芦岛、辽阳等资源型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则非常低,只有盘锦突破1000亿元,其余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则不足1000亿元。为何资源如此富足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却相对较慢呢?资源的优势为何没有发挥出来?资源型城市虽然资源相对富足,但大多数资源都是可耗竭性资源,无法再生,一旦开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面临枯竭,加之产业结构本身的畸形、不合理,所以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亦会受到影响。

(三)生态环境层面

资源型城市在消耗大量资源(主要指能源、矿产资源)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以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指标为例,如图2所示,阜新、盘锦、抚顺、葫芦岛、辽阳等资源型城市的单位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除阜新外,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是比较大的,在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环境代价。因此,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并且走出一条创新式绿色发展之路。

三、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绿色转型是一种过程、一种状态,需要综合考虑转型的各个阶段,因此,在指标选取方面要尽可能系统全面地表征绿色转型各个阶段的特征。

2.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下一阶段具体评价做准备的,因而必须考虑评价指标测度的可操作性,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指標,必须能够明确区分指标数值的高低。

3.突出特色原则

本文需要构建的不是单一的绿色转型水平,而是要突出绿色转型过程中创新元素,即绿色转型创新发展水平,因此,指标选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创新”要素。

(二)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与构建

传统的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多是基于P-S-R,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本文需要考虑的是将创新要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创新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创新可以给资源消耗带来效率的提升,给环境带来污染物的减少;另一方面,创新可以有助于新兴环保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尝试构建P-S-R(I)模型,将创新要素纳入到响应层面,在已有指标体系研读的基础上,初选了38个评价指标。本文采用Dematel系统决策方法,结合德尔菲专家分析法,对初选的38个评价指标进行拣选,科学萃取出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评价指标。

DEMATEL方法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论原理进行因素分解的方法。通过计算各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得出该因素所属种类,使得系统结构更加合理。DEMATEL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指标体系中的候选指标,设为;

第二,考察不同指标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德尔菲专家法确定不同指标间的直接影响程度。假设系统的直接影响矩阵为,则有:

X=

其中指标表示指标对的直接影响程度;若,则=0。

第三,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公式为:,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指标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公式为,其中,为单位矩阵。

第四,计算各指标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计算公式如下:;

在此基础上,继续计算各指标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综上,作者邀请了大连、南京、北京、青岛、西宁等5个城市的部分高校的学者,对初选指标进行系统决策分析,保留了中心度比较高的评价指标,中心度水平越高,则指标的重要程度越强。经过系统筛选,科学拣选出23个评价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在转型压力层面,人口自然增长率、能源消耗量指标是压力层的中心度较强指标(>1),由此可见,人口压力和能源消耗压力对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而言是重点压力因素,人口增长间接造成了资源消耗量和环境污染物的增多,而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资源开采与加工又需要耗费大量能源作为基础动力。在转型状态层面,万元GDP综合能耗、重化工行业比重、绿色GDP核算水平是中心度较强的评价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能够直接表征出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耗效率水平,重化工行业比重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直接评价指标,重化工行业比重愈低,意味着产业结构愈轻型化、绿色化,而绿色GDP核算水平则能够直接反映出该地区经济绿色转型的真实状态水平。最后,在转型响应层面,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绿色产业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专利申请授权量年均增幅速度是中心度较强的评价指标,代表着资源型绿色转型的创新动力,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而R&D和专利授权就是最合理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选择辽宁省资源型城市(阜新、盘锦、抚顺、葫芦岛、辽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最新的数据分析,研究证实了实施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国内外广泛运用的PSR绿色转型评价框架,将创新要素融入到评价模型中,形成PSR(I)框架。突出创新对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并运用Dematel系统决策法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创新成效评价指标进行中心度筛选分析,最终萃取出中心度水平较强的评价指标。经实证研究发现: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人口压力和能源消耗压力对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而言是重点压力因素,万元GDP综合能耗、重化工行业比重、绿色GDP核算水平是绿色转型状态水平的关键评价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绿色产业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专利申请授权量年均增幅速度是中心度较强的评价指标,代表着资源型绿色转型的创新动力。

综上,本文科学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创新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下一阶段可以继续就辽宁省资源型城市(阜新、盘锦、抚顺、葫芦岛、辽阳)展开实证测度分析,具体测算出绿色转型创新的成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春,陈方旻,潘兵.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1,(01).

[2]曾刚,陆琳忆,何金廖.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J].资源科学,2021,(01).

[3]崔佳新.创新驱动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评价[D].导师:张永凯.兰州财经大学,2020.

[4]徐君,任腾飞,戈兴成,贾倩.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10).

[5]张逸昕,张杰.创新驱动、政府规制与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研究——基于Super-SBM模型的实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6]程鹤.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9,(19).

[7]邓国营,龚勤林.创新驱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06):86-95.

[8]高树华,张文松.基于创新资源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9]谢远涛,李虹,邹庆.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指数研究——以116个地级城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10]叶雪洁,王晓蕾,余贵成.浅析资源型城市的创新转型——以淮南市为例[J].管理观察,2017,(05).

(作者單位: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绿色转型资源型城市评价指标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目标模式、面临障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