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8-26 02:47钟祥睿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通职业技能证书

钟祥睿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云网赋能、数智时代,当前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柱产业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到1.43万亿元,2020年则突破2万亿元[1]。

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快速发展,除市场因素外,人才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据统计,到2018年底全国有416所普通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物联网技术人才,此外全国还有44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每年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数万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系列技术的综合运用,涉及传感器、网络通信、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想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高校培养物联网人才的速度,而且当前物联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该肩负起职业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自身擅长培养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和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满足企业岗位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立在物联网产业链和需求链上,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1 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或者某个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上申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原专业也是大同小异,专业课程体系也只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上置换或者增加了部分课程。但实际上,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门多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如果仅仅是以其中某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基础来建立新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果就是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上岗后难以胜任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企业职业路径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 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文件不但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同时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1+X”证书制度试点的推行,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学历证书(“1”),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此外,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好地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衔接与融通,将技能证书课程融入学历证书课程体系中[3]。

2.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目标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行2.5+0.5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在确保总学时数既定的情况下,要实施“1+X”证书制度,就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将“X”证书考核标准与内容融入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掉一些陈旧和不符合“X”证书要求的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X”证书的职业技能要求。

目标二,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推进“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此“三教”改革的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师资队伍分类培养和激励评价机制,培育一支能够实施“X”证书培训工作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推进书证融通、课证融通的新教材编写,积极与“X”证书考核评价组织沟通,合作编写适应“X”证书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的教材;改革教法,将“X”证书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2.2 重构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遵循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于“物联网系统集成”人才培养方向,结合选定的“1+X”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通过分解“X”证书等级标准要求和等级认证培训教材要求,将职业技能分解到多门课程。比如,对于STM32微控制器应用开发工作领域,其主要工作任务为LED流水灯应用开发、按键控制呼吸灯应用开发、串行通信控制LED灯应用开发、电池电量检测应用开发等,可以将这些职业技能分解到嵌入式技术课程对应模块中;而对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工作领域,其主要工作任务为Zigbee BaseRF组网通信、Wi-Fi组网通信等,可以将这些职业技能分解到无线组网技术课程对应模块中。分解完成后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X”证书等级标准的相互衔接融通。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3 重构“1+X”书证融通、课证融通的课程标准

在重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X”书证融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选定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重新编写或修订现有课程标准,重点建设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X”证书等级标准的考核知识点和技能点要求,将原有课程中重复的、不符合“X”证书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并将“X”证书标准中的新技术、新内容、技能训练增加或更新至课程标准中。同时,将“1+X”证书制度实施前后的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三教”改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1+X”书证融通、课证融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施方案。

2.4 建立分类培养和激励评价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1+X”证书制度的实行,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型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定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对每所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要。要推行教学团队分类培养和激励评价机制,调动师资队伍中每位教师个人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团队里的每位教师不仅要有纵览全局的意识,还应该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最终形成错位发展、各有专长的创新型教学团队。要积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组织和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共同组建“X”证书教学团队,打造多元组合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1+X”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构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对接“1+X”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迫在眉睫。要通过调研物联网企业和“X”证书考核评价组织,归纳总结出主要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基于主要岗位群的书证融通、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三教”改革,建立师资队伍分类培养和激励评价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同时,要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立在物联网产业链和需求链上,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完成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教育使命。

猜你喜欢
融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