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2021-08-26 08:37顾丽静
求知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课程体系

顾丽静

摘 要:幼儿教育重在启蒙与培育,旨在从德、智、体、美、劳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启发与培育,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应当立足此目标,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自主研发和设计高效的游戏化课程,构建寓教于乐的教育系统,让幼儿在充满知识与智慧的游戏中受到启蒙。因此,本文从教师岗位培训、游戏化课程建设、游戏化教育氛围营造、家园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课程体系;育儿观念;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30-02

引 言

幼儿有着很强的塑造性和模仿力,但是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需接受系统的教育与培养。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对幼儿开展教育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恰当合理地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开发一些游戏化课程,把游戏和教育结合起来,借游戏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借课程增强游戏的智慧性,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体验,自主构建自身的认识框架,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1]。第一,有利于适应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可以降低课程内容的枯燥无趣感,更适应幼儿的天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与传统的课程内容相比,幼儿更愿意参加游戏化课程,更愿意接受游戏化课程的内容。此外,幼儿教师把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以娱乐化的方式实施教学,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知识内容,还能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实践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升幼儿教育效果。课程游戏化能使游戏和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自主地学习,进而有效发展幼儿的语言、社交、认知、实践等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十分重要,符合《指南》的基本要求和育儿目的。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扮演着主导者、践行者等多重角色[2]。为了推进课程游戏化,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使他们有能力做好游戏化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工作。

幼儿教师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宣传教育。幼儿园要及时宣传、讲解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如《指南》等,帮助幼儿教师理解课程游戏化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师改变“游戏对教育无用”的片面想法,进而端正其对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与实施态度。第二,育儿观念。幼儿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主、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育儿观念。在此观念的指导下,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把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作为教学组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幼儿为中心来安排和设计游戏化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转变重管理、轻启蒙教育的育儿观念,注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实施课程教学,发展幼儿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有效推进幼儿的综合发展。第三,能力培养。幼儿园可以聘请知名幼教专家讲授课程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幼儿教师的游戏设计和组织能力,使教师有能力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

(二)加强课程游戏化建设,总结有益经验

幼儿教育和游戏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幼儿教师可以把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游戏化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1.晨间活动

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端,把游戏融入晨间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精神饱满地投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晨间活动的时间较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游戏活动,在不过分增加幼儿的运动量,让幼儿感到愉悦的同时,振奋幼儿的精神,使幼儿活跃起来。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晨间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打地鼠”“平衡木”“小兔子跳一跳”等游戏,以增强晨间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身体平衡能力、跳跃能力和协调能力。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自主进行的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主、社交、探究、創新、思维、感知、思考等能力[3]。幼儿教师基于游戏组织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思考创新、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自身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好玩的斜坡”游戏,并提前准备积木块、纸张、小汽车等材料。该游戏以“摩擦力”为设计原型,要求幼儿根据现有材料猜测如何搭建斜坡,哪种斜坡最光滑,哪种物体在斜坡上的滑落速度最快,并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动手搭建斜坡,亲自验证猜想,很好地培养了各方面能力。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一种幼儿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进行的活动,如艺术活动、制作活动等。教师组织游戏化的集体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提升认知、社交等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等。

例如,在大班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动物音乐会”等游戏化集体活动。首先,教师把教室布置成森林场景,播放音乐和各种动物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正在森林中举办音乐盛会的场景中。其次,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舞动身体,大胆想象,猜想什么动物参加了音乐会,并扮演该动物。这样的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音乐能力、想象能力,又培育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