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方凌小学:藏修百草,息游润志

2021-08-27 10:28王娟
中国德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草药进校园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方凌小学秉持“以仁爱之心,育有志之才”的办学理念,以“以文化人,惠及一方”为办学宗旨,致力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作为有着六十多年医药传承的药厂子弟小学,学校以中医药科普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中医药校园特色,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深入实施“藏修百草,息游润志”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综合分析,谋势而动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促进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激发求知欲望、增长卫生保健知识、培养民族自信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从2016年开始,就着手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育人价值以外,还有如下考虑。

(一)地缘优势

首先,方凌小学的前身是东北制药厂子弟小学,药厂及药厂老员工都在学区内,学生耳濡目染,对药厂的历史变迁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学校地处浑河沿岸,草木繁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自然对本土中草药植物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再次,学校附近有沈阳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具备良好的专业研究资源和研学实践条件,这些都是学校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宝贵资源。

(二)国家战略

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并大力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国家战略,使之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2016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号召“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时机,适时提出利用地缘优势传承中医药历史、发展中草药文化的办学思路。

(三)专业支持

2017年春季开学,学校成立发展中医药文化特色课题组,校长担任组长,选出具有相关背景和经验的老师为课题组成员,着手梳理学校在中医药教育方面的校史。同时为了争取学术支持,让中医药文化有效落地,校长带着起草好的《沈河区方凌小学中草药科普特色校园文化项目实施方案》走进辽宁中医药大学,通过交流沟通,最终达成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帮助方凌小学普及中医药文化工作的共识。之后,校长又先后走进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优质资源,正式开始了中医药科普进校园的实践。

二、藏修息游,顺势而为

中医药进校园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还能够增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其健康技能,是治未病教育的一种体现。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中医药进校园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卫生保健知识,更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有力抓手。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路径。

(一)开辟中草药种植园

2017年,学校到省农科院引进板蓝根、艾蒿、金银花等中草药,组织了“种中药百草,传中华国粹”启动仪式,并在校园内开垦出一块“百草园”,用于学生种植观察,随着药苗的生长,不断带给师生惊喜,先是端午节收割艾草,随后初夏欣赏满园的板蓝根花,再是秋后采摘酸浆治疗教师咽喉干痛,当年就激活了师生对中草药的喜爱之情。2018年,全体师生积极献计献策,有的自觉培育药苗,有的承担除草施肥,部分家长也参与进来,承担运输花土、覆盖地膜、定期浇水等工作。2019年,学校联系沈阳药科大学,引进黑豆、决明子、紫苏、何首乌、知母草等种子,又开垦出“芳草园”,让班班都有小药园。2020年因疫情原因,为缓解孩子居家压力,学校组织学生在家里种植中草药,秋季开学时,我们组织了“幸福花园”园艺创作大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和喜爱。2021年学校在校园周边的杨树下,又添置了20个花箱,为低年级学生开辟了种植蔬菜、五谷的阵地。如今,这些种植园备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观察、种植、拔草、收割、制作等过程,不仅亲近了大自然,认识了中草药,还亲身感受到中草药的神奇药性,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意识。同时,学生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很多种植、移栽、管理药苗的劳动技能,在出力流汗中磨炼了意志,体会到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含义。

(二)建设中医药科普基地

为了更好地普及中医药文化,2017年春,学校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正式合作,共建“中医中药进校园科普基地”。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定期安排教授走进学校,与教师交谈,与学生互动。无论是“端午话香囊”“中秋吟诗词”“重阳谈传统”,还是家长开放日、传统文化节、60周年校庆、“幸福花园”园艺创作大赛,他们都会积极参与,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医科普焕发活力。比如,教授教孩子们做蜜丸、制作香囊、学五禽戏,还经常根据不同节令,给学校提供活动建议,让中医药文化惠及校园。

除此之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校还开设了“岐黄文化小讲堂”,隔周一次,组织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开展系列中医药文化宣讲。比如,姜开运教授关于建安三神医的介绍,让学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博爱启迪;张林教授开讲的孙思邈三个传奇故事,使学生对针灸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邓洋洋教授对中药经典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蕴藏在中医药文化中的精深哲理;曲道炜和林大勇教授结合《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的介绍,让学生从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中理解阴阳平衡和致中和的古人智慧……每一次中医药讲座都是孩子们期待的探究之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探究热情。

(三)编写中医药文化启蒙教材

为让中医药文化广泛普及,学校和辽宁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于2018年秋季开始着手编写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中医启蒙教材,形成第一版《中小学中医启蒙》文稿。2019年,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鞠宝兆在第一版教材的基础上,亲自策划,成立教材编写组,提出教材编写要做到学术与科普有机结合,体现艺术趣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們又对教材作了认真的梳理和修改。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居家办公,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选材上反复论证,以名方、针灸、本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为主线,侧重普及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简便廉方,字里行间渗透着阴阳、太极、中和、辨证等中医药文化中的核心思想。2021年春,这套从发明砭石九针的三皇、尝尽百草的圣贤、配制汤药的伊尹、各具绝技的医圣等人物故事到神秘的经络腧穴、君臣佐使的配伍、丸散膏丹的制作、科学膳食等防治技法介绍,既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又体现素质教育和时代精神的《青少年中医经典启蒙读本》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至此,历经三年反复打磨,由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精心提炼编写,方凌小学教师认真标注拼音,辽宁电子出版社校对并协助出版发行,凝聚着三家单位真情厚谊的合作,终于有了成果,《青少年中医经典启蒙读本》成为辽宁首家可以在中小学普及的中医药科普读物。

(四)开展系列文化润心活动

为激发学生探究中医药的兴趣,学校利用节假日,给学生布置了各种特色作业,比如,认识一种中草药、熟记一种药性功效、制作一张中草药手抄报、绘制一种中草药思维导图、背诵一首中医药性歌谣、采访一位中医大夫等等,这种自主探究式的项目学习唤醒了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们或与家长为伴,或与同学为伍,或与书籍同行,在收集、整理、合作中,眼界得到进一步拓宽,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身心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及纪念日,开展春节学礼仪、元宵做灯笼、清明敬天地、端午包粽子、中秋吟诗词等传统文化活动,并将种草药、查本草、寻药方、谈养生、做蜜丸、访名医、体阴阳等活动融入读经典、吟诗词、习礼仪、熏雅乐、学百工、展才艺等多种活动中,以此增强家校联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五育”并举。

三、全面开花,乘势而上

随著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从国家政策支持到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为此,学校结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八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开始深层次架构学校未来发展路径。

(一)创生融合性课程体系

通过五年的实践,中医药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师生心中。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五育”融合,学校注重校园文化、活动课程、项目式课程、深度学习课程的建设。学校几乎在校园每个角落都做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布置了包含中医名家、诊法疗法、健康养生、中医名篇等图文并茂的介绍。日常晨读中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古诗词之外,在寒暑假、双休日还添加了《医学三字经》《中药药性歌》《方剂歌诀》等中医知识的读诵要求。学校在每个楼道的走廊中设置了展示中药饮片的“百草匮”,便于学生认知和实践。在大课间活动中把“五禽戏”列入全校必做的校园体操。结合不同节气、时令组织实施种植节、祭农节、中医节、避暑节、收获节等体现“五育”融合的多彩课程。在学科教学上,学校要求课堂呈现“学科+中医药文化”理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二)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知书达理,知行合一”的校风,学校积极组建家长董事会,下设信息宣传部、义工志愿部、家长教师部、家长学习部、外事联络部,整合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邀请家长进校园讲授班本课程,传授手机拍照、农具使用、药膳养生、植物精油萃取、手工香皂制作、果蔬田间管理、香囊艾灸制作等内容。同时,学校注重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运用菜单式服务的方式,将学校文化植入到家长课堂,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增强家校合作意识,增进家校合作情感;以科研课题为切入点,选择有此兴趣爱好的专家、家长、老师、学生,成立博物兴趣小组,在校内、家庭、树木园、草药园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达成共建共享、人人尽责的学校发展新样态。

(三)创建协同发展体系

学校对中医药文化的探究与实践,感召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走进校园,他们帮助学校联结了更多资源,推荐了更多平台,大大推动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当下,学校已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国科学研究院沈阳生态所、沈河区卫健局、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达成合作协定:以中医药博物课程为切入点,协助学校开展系列中草药课程的实践研究。有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助力,不仅保证了课程研发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还有助于提高师生掌握科学观察、查阅资料、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习惯,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学校普及中医药文化、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让孩子涉猎到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日趋凸显,乐于探究、主动劳动的习惯日渐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知与日俱增。实践证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效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王娟,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方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草药进校园
我想
浅谈中草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8所中医药大学被“除名”?只因标准不同罢了
大学生微信骗考卷
教育部回应8所中医药大学未列入名录:不影响学位授予及考试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