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的四重境界

2021-08-27 10:28李辉云
中国德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宏观议题梦想

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可以宏观统摄整节课,突破重点、难点,挖深挖透。好的议题会带领学生迅速入境,能迅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入乎其内,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构建,入境真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那么,议题式教学如何开展?怎么样才能上好议题式教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也有入与出的逻辑,入境真学、融境真懂、悟境真信、出境真用,一入一出间,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培育素养,这也是议题式教学追求的四重境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统编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对议题式教学的四重境界作初步探讨。

一、精设议题,入乎其内,入境真学

入境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场境,这种场境能为学生的认知深入和情感体验创造积极条件。这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认知场境,这种场境应当体现价值引领。进入这种场境,学生能够迅速把握课堂的主线和立意,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宏观认识,产生深层学习的动机,从而入乎其内,达到真学状态。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宏观总引线,是灵魂。议题设置要求统筹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要有开放性和价值引领性。同时议题要进行序列化处理、结构化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线索。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可以宏观统摄整节课,突破重点、难点,挖深挖透。好的议题会带领学生迅速入境,能迅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入乎其内,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构建,入境真学。

本节课,设置总议题“学习英雄,圆己梦想,实现价值”,三个子议题“说梦想—有梦想生活才有意义”“追梦想—实现梦想的人最幸福”“为梦想—谁都可以了不起”。议题统筹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序列化的处理,重点突出,逻辑和思路清晰。一方面,梦想贴合本节课的主题,同时还结合了学生关注和喜爱的时政热点和时代英雄故事,迅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另一方面,议题体现了课堂的主线和立意,能启发学生进行宏观思考,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的整体认识,构建初步的逻辑和思维体系,逐步进入深度思考、分析、探究的状态。同时,在子议题“说梦想—有梦想生活才有意义”中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梦想。他们很想展示自己的梦想,也很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梦想,所以热情很高,要抢答才有机会发言,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同时也带来了思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实现入乎其内,入境真学。

二、精构情境,沉乎其中,融境真懂

融境是指入境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进入敏感和活跃状态,教师要展示真实、丰富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并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去驱动学生思考、探究、交流、互动,引导其沉乎其中,逐步走向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融境是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对宏观知识进行微观解构和重新构建。因此,其关键是“真”和“多”。“真”要求案例事件真实、学生体验真实,真情境会激发学生弄清事件的求知欲和解決问题的挑战欲,从而沉乎其中,一探究竟;“多”要求思维角度要多、探索角度要多、互动活动要多,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立体的、全面的认知,实现融境真懂。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议题式教学要求真情境,具体可从真素材、真问题、真体验三个角度考量。第一,真素材。素材应首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政社会热点,选择值得学生感知、体验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学习、参与的热情,进而促进其知识构建和思维提升。第二,真问题。问题设置既要考虑学科内容需要,突出重点、难点,侧重易混点、易堵点,也要考虑素材情境,让学生有话说、有话想说。同时,问题设置还要对议题进行案例化、层次化、梯度化的分解、细化,把一个大的难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容易的小问题,让学生有话能说、有话能说到点儿上。第三,真体验。情境要为学生合作、对话、互动、体验提供场景和机会,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和提高,进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融境真懂。

本节课中,教师综合考虑“三贴近”和知晓度,选用了学生熟悉和崇拜的张桂梅老师作为学习英雄。张老师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她在云南丽江创办全国首所全免费华坪女子高中,把1,800多名贫困山区的女孩送入大学,尽管身体不好,但依然执着坚守,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课堂上播放的长达8分钟的颁奖视频,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冲击和思考。此时,教师立刻抛出所有人都在深思的一个真问题:“一贫如洗的张老师是怎么办成免费华坪女高,实现她的教育梦想的?”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分组讨论、合作对话、互动体验,达成一定共识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这个问题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贴近情境,学生发言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及时互动点拨:“你的发言重点是从哪个角度进行阐述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什么?”“张老师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的?”……这些针对性的点拨是对问题的层次化、梯度化分解,引导学生把话能说到点子上,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深入的学习,达成融境真懂。

三、议学明理,得乎其里,悟境真信

悟境是指在多层次、多维度微观思考后,将零散的经验汇集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和规律把握,实现思想生成和情感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成学科核心素养并内化于心的过程。其强调参透、理解、领悟后的宏观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基于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整体,借助自身反省和教师帮助,将新知与旧知进行链接和构建,生成对事物的规律性、根本性认识;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对话讨论、合作探究、互动体验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思维堵点及时进行点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得乎其里,在无形中将学科核心素养悄然转化为有利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素养,达到深刻领悟后的真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议题式教学是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性质的重要抓手。议题式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善于通过议题设置、议题情境和议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发表观点,解决问题,继而教师及时点拨、排堵、总结、提炼,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提高能力,生成思想,升华情感,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活动的最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有所领悟,将学科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悟境真信,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并转变成自我内心的强大正能量。对于悟境,议题式教学具有天然优势。

本节课是《哲学与文化》中哲学部分的最后一个框节,也是落脚点。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讲清楚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劳动、奉献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光靠说教是难以实现的,一定要靠学生去“悟”。为了更好促成学生去“悟”,教师设置了不少“灵魂拷问”—“你们觉得张老师值吗?”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你们觉得张老师幸福吗?”引导学生领悟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劳动的人是最幸福的;“张老师一贫如洗,哪来的钱建女高?”引导学生领悟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如果是你们,你们能坚持吗?”引导学生领悟梦想的实现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最后,教师还问了一个哲学的终极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在当时的课堂教学情景下,给学生带来的触动很大,这需要学生用一生去思考和体会。这些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设问、互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宏观思考、整体领悟,去参透、理解、领悟,去感悟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实现悟境真信。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学生不知不觉间受到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也是议题式教学追求的方向。

四、知行合一,出乎其外,出境真用

出境是指学生已形成基础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識的意义构建,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三观,且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后,能顺利出乎其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具体的真实情境问题,把所学、所悟运用到现实的、复杂的社会真实情境中,实践创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出境强调“创”,即创造性微观运用。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和创造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疑难问题,活学活用,实现出境真用。

议题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学真情境中,师生共同运用学科基础理论解决议题的过程,是为真议题寻求真解决方案的过程。真解决要求“知行合一”。“知”侧重的是教师把基础理论讲清楚、讲透彻,学生把基本原理学懂、弄通,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认同所学理论。这个环节强调的是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是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行”是指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微观的、具体的真实问题上,分析、解决真实问题,培育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这个环节强调的是把普遍性运用到特殊性之中,用普遍理论解决特殊问题,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这样就实现议题式教学从“特殊—普遍—特殊”“具体—一般—具体”的认识秩序,推动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推动实践的不断深化,形成一个良性发展闭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求学生“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这就决定了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出境”,把所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知行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学生思维拓展到课堂以外,关联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践。议题式教学应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起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既要有远大抱负,又要脚踏实地做奋斗者。

本节课,在深度解构张桂梅老师办免费女子高中的英雄事迹过程中,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真正从理论上弄懂、从思想上悟透。同时,学生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所得、所悟。所以课程从宏观设计至微观实施都要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念融入其中。第一,整体思路、总议题是“学习英雄,圆己梦想,实现价值”,即指明学习英雄要落实到行动上圆己梦想,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第二,在分析张老师事迹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思考自己最真实的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从价值观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老师的梦想和你们自己的梦想。”“张老师的事迹,给你们的梦想带来了怎样的思考?”“现在给你们一次修改的机会,你们会修改自己的梦想吗?”……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自己的梦想。第三,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去践行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你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能实现吗?准备如何实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你们现在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万一你们发现自己的梦想面临很多困难,难以实现怎么办?”“大家面对的困难差不多,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些“灵魂拷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情境,回到自己真实的梦想中;引导学生立鸿鹄志;更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学会去面对遇到的阻力和障碍,努力做实现祖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美奋斗者。

议题式教学在宏观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真实的情境对学习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究、议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构建、启思悟理,实现思想生成和情感升华。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微观分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这种“宏观—微观—宏观—微观”的循环生长闭环中,教学才能实现入境真学、融境真懂、悟境真信、出境真用。

【李辉云,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宏观议题梦想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梦想
梦想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