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思想与党性修养目标的异同

2021-08-30 13:02李云胡文洁
成才之路 2021年25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

李云 胡文洁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长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与根基,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比儒家核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异同,进一步厘清和理解党员党性修养目标,为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儒家思想;党性修养: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034-02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方式,铸就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儒家思想以圣人作为人的终极价值目标,认为一个人只有做到“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才能成为超越常人的圣人。这与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通过对比儒家核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儒家思想与党员党性修养目标的异同,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党员党性修养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儒家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两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传统价值观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的人格修养,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一种内化。党性修养的内容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等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其党性修养目标可以用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追求,这与儒家思想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人生价值观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仁”对应“平等”,“义”对应“公正”,“礼”对应“友善”,“信”对应“诚信”,“忠”对应“爱国”等。

研究发现,传统儒家思想与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目标既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目标,根植于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党性修养目标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二、相同的价值追求——对仁、义、礼、信、忠的共同坚守

儒家以“内圣外王”作为圣人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要求。二者都注重个体的主观意志作用,强调爱国是人的价值的根本体现,诚信是人的价值的核心内容。

1.注重个体的意志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二者都对仁(平等)、义(公正)、礼(友善)、信(诚信)、忠(爱国)提出了共同要求。在这五种核心价值中,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占两个,即仁(平等)、义(公正),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占三个,即礼(友善)、信(诚信)、忠(爱国)。可见,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十分注重个体的意志作用,都从不同方面对个体的道德品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加强个人修养,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实现儒家“圣人”价值目标的根本前提,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2.爱国是人的价值的根本体现

爱国作为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追求,是民族精神朴素情感的内在体现,也是公民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必然要求,是人的价值的根本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爱国主义需要不断被强调和丰富,这样才能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启示我们,加強党员党性教育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引导广大党员把爱国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3.诚信是人的价值的核心内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说的是作为人必须讲诚信,否则将寸步难行。可见,儒家将诚信作为人的价值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将诚信作为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三严三实”中“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实”要求,说的也是党员必须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诚信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既是传统儒家思想对个体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党性教育可以引入儒家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儒家思想中汲取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智、勇、孝、悌、恕的不同态度

“智、勇、孝、悌、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没有直接体现,但二者仍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家“智、勇、孝、悌、恕”的一次升华和创新。

1.从注重个人“智、勇”到注重社会文明、和谐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智、勇”的发展,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当时人们要想在战乱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智勇双全。因此,儒家将“智、勇”作为圣人的评判标准之一,将“智、勇”作为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与和谐逐渐替代了战乱与仇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人们追求幸福、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因此,个人的“智、勇”被淡化,而国家的“文明、和谐”被突出。这是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与儒家提倡的“智、勇”价值追求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注重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党员党性教育要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注重党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倡导党员在为人民积极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儒家思想与书法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