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1-08-31 06:57付晓晓
医药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脑心通丁苯胶囊

付晓晓,靳 剑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药学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急性脑梗死是因脑动脉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堵塞动脉血管而引发的疾病,临床治疗以疏通血管堵塞、保护脑组织为主。丁苯酞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脑缺血症状,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祖国医学将急性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多因劳倦内伤、嗜好烟酒所导致,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主。脑心通胶囊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与“中风”治疗原则一致[1]。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丁苯酞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常规组;同期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联合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第3版)》[2]中急性脑梗死的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气虚血瘀证,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肢体软弱;次症:舌歪语塞,手足肿胀,面色淡白;舌质暗淡,舌薄白,脉细涩。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可耐受本药物;(3)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先天性肝功能不全的患者;(2)合并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妊娠、哺乳期的妇女;(4)入院前已接受其他同类药物治疗。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57.39±5.8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 h,平均(2.24±0.31)h。联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56.21±5.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 h,平均(2.24±0.5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205,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100 mL/次,2次/d,每次滴注时间>50 min。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三公司,规格:每粒装0.4 g,生产批号:20181219),3粒/次,3次/d,治疗2周。

1.3 评价指标

(1)于治疗前、治疗2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型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试剂盒购自北京普恩光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2)于治疗前、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4]、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FMA)[5]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NIHSS共有11项条目,满分42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神经缺损越严重;FMA包含上肢(33项)、下肢(17项)两大项,每项0~2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运动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IL-6、CRP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同指标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IL-6/(ng·mL-1) CRP/(mg·L-1)治疗前联合组 30 588.21±30.26 18.43±3.25常规组 30 586.97±30.19 18.32±3.21 t 0.159 0.177 P 0.874 0.860治疗2周联合组 30 467.52±25.62a 12.47±2.36a常规组 30 489.31±26.59a 15.27±2.96a t 3.232 5.435 P<0.001 <0.001

2.2 两组NIHSS、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FM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FMA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FMA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同指标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FMA评分治疗前联合组 30 27.13±4.12 41.26±4.76常规组 30 27.10±4.02 40.34±5.23 t 0.032 0.713 P 0.975 0.479治疗2周联合组 30 13.35±3.11a 81.45±4.67a常规组 30 19.21±3.24a 69.52±3.81a t 7.937 10.842 P<0.001 <0.00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发病时,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性变化,大量分泌炎性因子,引发脑部神经功能急剧受损,影响机体的运动功能,需采取有效药物抑制发病时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和提高运动能力。丁苯酞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发展,但部分患者使用后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并具起病危、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赤芍、丹参等多种中药组成,方中黄芪为君药,可益气固表,补气升阳;地龙、全蝎、水蛭、桑枝等为臣药,可活血通络,祛风破瘀;当归、乳香、没药、赤芍、川芎、丹参、红花、鸡血藤、桃仁等合为佐药,可祛瘀通络、活血化瘀;桂枝,牛膝可温经通络,利关节;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症状[6-8]。

本结果显示,治疗2周,相较于常规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更高,IL-6、CRP较低(P<0.05),说明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疗效显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原因在于,丁苯酞可缩小脑梗死区域,减轻因脑梗死引发的炎症反应。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可以增强造血功能,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当归、川芎可增加自身免疫系统,抑制炎性因子分泌;桃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功效;鸡血藤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内炎性因子的变态反应;红花也具备一定的免疫活性和抗炎作用。因此,脑心通胶囊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与丁苯酞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治疗2周,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分析原因在于,丁苯酞可以增加患者脑部微细血管数量,缓解因脑部梗死造成的脑水肿,提高神经细胞活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脑心通胶囊可以有效抑制脑血栓的形成,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与丁苯酞一起使用可缓解因脑部缺氧、缺血造成的脑部损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脑心通丁苯胶囊
Shugan Jieyu capsule (舒肝解郁胶囊) improve sleep and emotional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ce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humian capsule(舒眠胶囊)improves symptoms of sleep mood disorder in convalescent patient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聚焦“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