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2021-08-31 06:57林福森姚永壮廖锡强周家盛蒋健培
医药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筋膜丙泊酚芬太尼

林福森,姚永壮,廖锡强,周家盛,蒋健培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江门 5291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因其所具有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对器官功能影响小等优势,逐渐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可支持[1]。但由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患者长时间保持头低臀高位、大量使用全麻药物以及二氧化碳气腹刺激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2]。传统方法中经常使用阿片类药物,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疼痛,但也会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影响术后康复[3]。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腹横肌筋膜阻滞逐渐应用于各类手术的麻醉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通过将罗哌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至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神经血管平面,进而实现阻滞T6至L1节段的感觉功能的作用[4]。本文将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的作用进行探讨,具体参考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4月—12月在我院妇科行盆腔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采取常规麻醉方法为对照组,年 龄20~70岁,平 均 年 龄(45.14±2.14)岁,平 均 体 重 指 数(23.71±2.71)kg/m2。另40例 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为观察组,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4.94±1.78)岁,平均体重指数(24.02±2.5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用药: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苯阿曲库铵0.2 mg/kg,吸入纯氧,辅助通气3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机械通气,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通气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14次,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值保持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0.20μg/(kg·min),丙泊酚3~6 mg/(kg·h),七氟烷1%,间断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2 mg。术中维持BIS为40~60,血压波动基础值±20%,超过此范围则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或液体治疗。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止吸入七氟烷,结束前10 min钟停止泵入异丙酚,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结束前5 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术中根据手术情况及BIS值调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麻醉方法同对照组,诱导插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筋膜阻滞术。患者取仰卧坐,充分暴露腹部,定位髂嵴与肋缘连线中点作为穿刺点,利用超声设备显示穿刺针行进路线,当穿刺针抵达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间隙注射器回抽无血后,向其中注射1 mL 0.375%罗哌卡因,观察超声检查结果,确定药物在筋膜间隙中均匀扩散后,继续向其中注射19 mL罗哌卡因,对侧使用相同方法进行腹横筋膜阻滞。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疼痛程度,评估标准参考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2)记录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药物使用剂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3)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头晕、呕吐、呼吸抑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程度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40 2.73±0.89 1.91±0.61 1.17±0.58对照组 40 4.11±0.91 3.25±0.85 2.29±0.48 t 6.857 8.100 9.40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药物使用剂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s)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观察组 40 455.61±132.81 903.41±104.36 7.64±1.96对照组 40 678.51±139.58 1520.51±151.87 11.06±2.05 t 7.317 21.180 7.626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丙泊酚使用剂量/mg瑞芬太尼使用剂量/μg组别 例数 下地活动时间/h 总住院时间/d观察组 40 28.93±4.23 6.05±1.26对照组 40 35.47±6.94 8.97±2.45 t 5.089 6.703 P 0.000 0.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由于腹壁穿刺孔和腹腔镜穿刺器械的影响易引起术后疼痛,同时因为术中建立气腹造成的腹腔扩张、术后二氧化碳残留以及腹腔炎性渗出等因素的作用会导致疼痛进一步加重[5]。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腹横筋膜阻滞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其实质就是将麻醉药物应用于腹横肌筋膜上发挥镇痛作用[6]。机体内下胸部神经和腰神经共同对腹壁肌肉形成支配,腹横肌前外侧腹壁共分为三层机构,分别是腹横肌、腹内斜肌以及腹外斜肌,筋膜层存在于每层肌肉之间[7]。在腹横肌筋膜层应用麻醉药物,可对前腹壁上的肌肉和皮肤组织起到有效的镇痛效果,从而实现良好的麻醉作用。但临床实践发现,腹横筋膜阻滞麻醉效果一定程度受到穿刺成功率的影响,以往传统穿刺方式以针刺突破感为标准,具有较大风险,被逐渐淘汰。目前应用的腰Petit角穿刺虽然操作简便、快捷,但穿刺中易误穿血管、刺破腹腔,造成一系列并发症。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药物使用剂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可加快术后康复,安全性较高。在腹横筋膜阻滞中使用超声作为辅助工具,能够清晰观察腹横肌组织、血管结构,协助选择合理的针头,准确定位穿刺部位,保证穿刺的成功率。动态监测穿刺过程,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情况,提升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能够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提升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筋膜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