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2021-08-31 06:57
医药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手术室满意度

王 堃

(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由以疾病为治疗中心来对待患者,到逐渐关注其护理的需要,到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1]。手术室作为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不仅关系着的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着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但由于手术操作的刺激,在心理应激反应下,患者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需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2]。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月手术患者100例,对其中的50例患者强化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月手术患者100例。排除标准:患有颅脑外伤、昏迷、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本研究征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6.84±16.27)岁。其中妇产科16例、骨外科10例、普外科24例。麻醉方式:全麻26例,局麻2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26例,大专及以上11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7.08±15.65)岁。其中妇产科17例、骨外科8例、普外科25例。麻醉方式:全麻25例,局麻2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8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属科室、麻醉方式和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常规,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控制手术间温湿度,保证手术间洁净度,使用加温毯、恒温仪,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等。但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在确定了患者的手术方案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查阅病历,了解一般情况、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讲解手术大概过程,倾听、解决患者的疑问,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手术成功案例的讲解,让患者不必担心,谨遵医嘱,注意休息,安心等待手术。(2)术中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手术室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干净、舒适、温馨的环境可以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3]。因此,一定保持手术室的环境整洁。手术当日,护理人员提前30 min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巡回护士用亲和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帮助其放松心情。进行所有的操作前一定告知,做好解释,取得配合。同时真诚地关心、爱护患者,减少非必要的身体暴露。局麻及神经阻滞麻醉时,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应注意遮蔽其视线,避免直视手术部位。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适时疏导患者,如手术牵拉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尽量放松。在术中,医务人员不谈与手术无关的内容,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使其得到安全感,尽可能达到轻松愉快的完成手术。(3)术后心理护理。手术完毕,器械护士擦掉术野周围的血迹,保证敷料干净,妥善固定引流管,以免滑脱、渗漏,刺激患者及家属。麻醉清醒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一切顺利,帮助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1~2 d回访患者,观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平稳、舒适的度过围手术期。

1.3 评价标准

心理护理前后对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进行比较。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使用症状自评量评分,分数越低,护理效果越好。生理功能包括对心率、血压进行测量分析,数值越低,生理功能越好。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满意,64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53.68±2.3143.02±2.7254.02±2.7242.82±2.61对照组 50 53.6±2.3148.46±3.0853.88±2.6150.12±2.17 t 0.17 9.38 0.262 15.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手术中生理状态评分比较

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中生理状态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手术中生理状态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1)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观察组 50 74.42±6.57 129.62±7.63 85.40±5.71对照组 50 93.66±5.17 141.68±8.28 94.68±8.46 t 16.31 13.87 13.39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手术室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效果。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为护理人员分别对患者实施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及术后心理护理,在术前为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主动接受手术治疗,术中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环境,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给予了专业的心理疏导[4]。本次研究也表明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使其心率、血压等指标更加稳定,进而减少应激反应[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手术室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植物精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