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协助消肿止痛的效果分析

2021-08-31 06:57金传述熊阳阳漆珊珊刘仕平马文静
医药前沿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效贴髌骨下肢

金传述,熊阳阳,漆珊珊,刘仕平,马文静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贵州 贵阳 550000)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下肢创伤骨折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大多为创伤性手术,会对患者肢体造成二次损伤,且术后易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往往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1]。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对其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其生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需重视下肢创伤骨折术后的消肿止痛防治。冰敷是消肿止痛的常用方式,操作简单且成本低,接受度较高。肌内效贴是骨科常用的消肿止痛工具,贴于皮肤表面,可放松肌肉,改善肌肉张力,促进肌力平衡恢复,也可改善感觉输入,缓解疼痛感[2-3]。为彰显肌内效贴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协助消肿止痛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参照组行术后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肌内效贴治疗。参照组男性15例和女性10例,年龄27~71(48.99±7.46)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15例。治疗组男性16例和女性9例,年龄25~73(48.68±7.29)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7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5)。

纳入标准:下肢肿胀和疼痛感明显;均经过手术治疗;病历档案和监测数据记录完整;患者可独立思考且无沟通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心肺功能异常;存在血管损伤或者软组织感染。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方式。冰敷消肿止痛,每天三次,每次30 min,每次间隔3 h,持续48 h。再给予消肿、止痛药物综合治疗,如甘露醇、甘油果糖、氟比洛芬、氨丁三醇等。

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行肌内效贴(兴美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通用型)治疗。第一层即“X”形贴,贴于患肢疼痛明显处,避开伤口、瘢痕处。若疼痛感最强烈处在手术创口上,则贴于伤口敷料周围1 cm处。第二层即“消肿爪形贴”,患者手术切口邻近的淋巴结聚集区域作为肌内效贴的锚点并固定,沿肿胀明显处的淋巴管走向发出多尾条状肌[4-5]。贴扎时根据情况禁止使用拉力或者使用自然拉力,一次贴扎最多维持两天,持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下肢疼痛程度评估:数字量表评分法(NRS)评估,用长度10 cm游动标注0 cm处标记0分(无疼痛),每隔1 cm加1分,10 cm处标记10分(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下肢肿胀程度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保持下肢伸直状态,用软尺测量肢体周径。股骨骨折以及髌骨骨折测量髌骨上方10 cm或肿胀最明显处,胫腓骨骨折测量髌骨下方10 cm处或肿胀最明显处,跟骨骨折以及踝关节骨折则测量脚踝尖水平处。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

1.4 统计学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相似(P>0.5)。治疗第一天,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5)。治疗第三天、第五天,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s,分)

表1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第一天 治疗第三天 治疗第五天治疗组 25 6.39±1.19 5.55±0.48 4.21±0.35 3.02±0.17参照组 25 6.35±1.23 5.41±0.65 4.87±0.47 3.67±0.13 t 0.136 1.010 7.265 17.710 P 0.892 0.158 0.000 0.000

2.2 两组肿胀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肿胀程度相似(P>0.5)。治疗第一天,两组肿胀程度无显著差异(P>0.5)。治疗第三天、第五天,治疗组患者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2。

表2 两组肿胀程度对比(± s,cm)

表2 两组肿胀程度对比(± s,cm)

组别 例数 肿胀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第一天 治疗第三天 治疗第五天治疗组 25 3.10±0.69 2.67±0.30 1.75±0.25 1.42±0.20参照组 25 3.11±0.74 2.75±0.28 2.32±0.18 1.56±0.16 t 0.058 1.137 12.265 3.187 P 0.954 0.130 0.000 0.001

2.3 两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对比

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经统计学分析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P<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对比(± 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对比(± 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医疗费用/元治疗组 25 12.95±1.84 29 971.26±1 102.16参照组 25 16.25±2.62 32 987.09±1 201.02 t 5.153 9.250 P<0.5 <0.5

3.讨论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是常见的术后反应,引起肿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即骨折以及手术损伤软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大量炎性因子进入血液循环,破坏了毛细血管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导致液体聚集形成肿胀[6]。第二即手术对淋巴管造成损伤,导致淋巴循环异常,发生肿胀。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对切口周围神经造成损伤,损伤处在自我修复时会出现神经瘤,对刺激更敏感,因此疼痛感会更强烈[7]。

为改善术后肿痛症状,物理治疗可给予冰敷、肌内效贴等治疗手段。冰敷通过降温促进血管收缩,减缓血流速度,进而缓解充血情况,改善肿胀[8]。冰敷能减缓神经传导同时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度,进而降低疼痛感。但长时间冰敷导致创口周围血流量减少,不利于创口愈合。肌内效贴主要借助粘贴时贴条的密度差来增加皮下筋膜组织与皮肤的间隙,提高其通透性,促进炎性因子吸收以及淋巴液、血液回流,减少疼痛递质的堆积,进而缓解疼痛[9]。本结果显示,治疗组第三天、第五天患者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5)。说明肌内效贴消肿止痛效果更快更有效。肌内效贴主要作用于患肢足部肌肉、下肢以及躯干,能明显提高感觉信息的输入。另外,肌内效贴使用“X”形贴扎,可作为健肌、韧带的作用,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患肢更好进行运动,“消肿爪形贴”可增强贴扎的稳定性,适用于下肢动作较大的关节部位,有效改善关节活动[10]。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显著优于参照组(P<0.5)。说明肌内效贴消肿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协助消肿止痛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下肢疼痛和肿胀,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效贴髌骨下肢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